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北伪政权是完全按照日本军政当局的意图建立的,而且是由日本特务机关一手操办的。 关于建立华北伪政权,日本军政朝野要人早有议论,“七·七”事变后,组建傀儡政权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日本关东军于1937年8月14日抛出的《对时局处理纲要》,提出了组建华北伪政权的框架。它设想,“华北政权大致以五省(晋、冀、鲁、绥、察——作者)自治为最终目标,先将河北及山东二省(将来包括山西)组成一个政权。另将察南、察北合外建立一个政权。前者设于北平,后者设于张家口”。为炮制华北伪政权,日本华北方面军成立了特务部,命喜多诚一为部长,专司其事。喜多受命后,四处物色人选,拼凑了一个以王克敏  相似文献   

2.
梁复生 《大观周刊》2011,(23):43-43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采用“以华治华”的方针,通过建立伪政权来加强对占领地区的统治。伪军最初的来源即是日本建立伪政权的需求。伪政权若失去了伪军的依靠,基本上就失去了后盾。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日本已着手建立伪政权和伪军,在日军主导下陆续出现由伪满洲国、伪蒙古政府及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等三个伪政权组成的伪军。而在抗战爆发之后,无论是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维新政府、汪伪政权这样中央性质的伪政权还是各种基层伪政权都在日本的操控下组建了各种军事力量。由于日军对伪政权的不信任,日军一直力图直接控制伪军。  相似文献   

3.
1939年9月1日,日本“顾问”金井章二主持将1937年拼凑的“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和“察南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合并为“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由蒙奸苏尼特右旗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任主席,汉奸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在臭名昭著的汪伪政府建立以前,日本扶植的伪政权重要的有三个:张家口的“蒙疆联合委员会”、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它们各处一方,都是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与掠夺的工具。伪维新政府只存在了两年。汪伪政府建立时,伪维新政府不仅政府名义被取消,而且作为伪政权实体也不复存在。大概因为这点,关于伪维新政府的史料相对地少些,大多还是附在汪伪政府的史料里面。  相似文献   

5.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推行“以华制华”方针与“分治合作”原则,日军在其军事势力所及之处,加紧建立各种受其控制的伪政权,并直接利用中国人组织伪军,或征用劳工。随着各地伪政权的建立,日军还加强了各军特务部的建设。这些特务机关除了负责当地的治安,以及协助日军的“扫荡”和“清乡”等工作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辅助”各地的伪政权,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将日本军方人员安插在伪政权内部。所谓“辅助”,实际上就是加强对伪政权的控制。然而,各地日军特务机关却缺乏精通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人员,这是日军亟待解决的—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对中国领土长达十几年的侵略、占领过程中,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台湾、香港等地沦陷区建立了60多座广播电台或广播机构。日本侵略者将广播作为“舆论宣传之利器”,使其成为日伪政权媒介控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朱屺锐 《兰台世界》2016,(23):105-10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入侵中国,陆续又建立了一些从地方到地区范围不一的汉奸傀儡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化组合,只剩下伪蒙疆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3月30日后蜕变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汪精卫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笔者拟就华北日伪政权中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与组成进行一些探究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顺艳 《浙江档案》2006,(11):46-47
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查阅中心”)是目前我围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场所,又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服务利用中心”等。它是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部门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计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民查阅、了解政府现行政策信息的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天,汪伪政府主席陈公博召开“临时会议”,宣布汪伪政府倒台。不久,原潜伏在汗伪军事委员会军事处担任科长的军统少将周镐,即集合了一批有正义感的伪政权要员和士兵,开始执行军统密令,对伪政权主要官员进行抓捕。伪工商部长梅思平、伪宣传部长赵尊岳等人纷纷落网,被关押在临时设立的“同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伪军长萧叔宣因拒捕遭枪击后不治身亡……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涉及北平孔德学校与华北学院房产纠纷的和解笔录。据档案记载,1938年5月26日,时任孔德学校校长的周作人和华北学院法定代理人何其巩,因房屋借用权的民事纠纷,最终达成和解。当时处于日伪政权统治下,这份档案在当时  相似文献   

11.
“华北”一直是海外汉学界的热词,大家名下几乎都有一本关于“华北”的书,比如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彭慕兰的《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裴宜理的《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等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日方在沦陷区建立起一整套为其武力征服和谋求侵略利益服务的日伪政权,与之相伴而生、贯穿日伪政权建设始终的是两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是占领者对占领区经济能力和基础设施等的摧毁与重建之间的矛盾;二是“合作者”与占领当局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持续影响着沦陷区日伪政权建构、利益分配以及对沦陷区的控制效果,从根本上决定了日伪政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3.
各级政府通过政府公报公开的信息.主要是政府公文.目前的政府公报在公文的编选上有三点不足:一是信息公开不及时——常放马后炮,二是信息链不完整——有“批”无“请”,三是体式不规范——掐头去尾.  相似文献   

14.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西北野战军节节取胜,直逼西安。国民党各级伪政权为支撑摇摇欲坠的西北局势,星如急火地在各地抓丁催债;与胡宗南统治中心西安毗邻的白鹿原上更是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吓死娃”沟的高窑在历经“跑贼”一百多年后,又成为人们躲债逃壮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傀儡政权.它存在时间不长.但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很大.给中华民族尤其是冀东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河北省国家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资料——《冀东政府成立周年纪念专刊》,是在冀东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由殷汝耕组织编纂出版的.是其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纪念书籍,字里行间充分暴露了该政府亲日卖国的丑恶罪行。  相似文献   

16.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帝国主义继伪满洲国之后,在华扶植的第二个傀儡政权。1935年11月24日,在日本特务土肥原险恶用心的策划下,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召集停战区特警队长等开临时会议,组织了以殷汝耕为委员长,池宗墨、王厦材、张庆余、张砚田、李海天、赵雷、李允声、殷体新等8人为委员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1月25日,殷汝耕在关东军的保护下,在通县孔庙召开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会,宣布了伪组织的组成人员和组织机构。1935年12月25日,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正式挂牌宣告成立,殷汝耕任政府“政务长官”,并发布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组织大纲》,首府在通县。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关内扶植的第一个伪政权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7.
高窑春秋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西北野战军节节取胜,直逼西安。国民党各级伪政权为支撑摇摇欲坠的西北局势,星如急火地在各地抓丁催债;与胡宗南统治中心西安毗邻的白鹿原上更是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吓死娃”沟的高窑在历经“跑贼”一百多年后,又成为人们躲债逃壮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杨飞 《湖北档案》2009,(9):43-45
1941年.日军为了报复在“百团大战”中遭到的沉重打击.集中兵力对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连串疯狂的“扫荡”。其中尤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所在的太行、太岳、冀南等根据地为重点。1942年,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部制定了一个暗杀计划:以取刘邓首级为目的,摧毁一二九师首脑机关,彻底消灭一二九师。日军称之为“C号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23日.引领昆明时尚生活消费的《大观周刊》联合位于昆明市中心盘龙江畔的“盘龙十七号”带来了一场以“收藏”为主题的欢乐私享晚餐——“‘盘龙十七号’大观饭局”。  相似文献   

20.
德阳市经济信息中心近几年来已经完成市政府局域网,开通市——省政府及省信息中心计算机通讯、市——县远程数据通信系统。“德阳市情市貌多媒体管理系统”通过专家鉴定,并已提交政府使用。编辑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金桥工程与德阳”一书。发展建设联合信息网德阳分站,并在系统中增加德阳地方信息,开展信息服务。省领导对德阳的信息工作,特别是政府和信息中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