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常说“方枘圆凿”,其实方与圆并非不可调和,而是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智慧。“方”是做人的脊梁,是刚正不阿,坚守原则;“圆”是处世的锦囊,是灵活变通,以情动人。学会方与圆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就智慧人生。  相似文献   

2.
当两个对立的观点相峙的时候,“适中”就是使两者“统一”起来。可用公式表述我们的正确认识观。人生适中方为美,对立而统一的辩证哲学启迪着人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不少名人写下了经典人生“三说”。今日读来,既能教会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的智慧,又可获得诸多警醒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历代先贤哲人对人生的智慧做过许多精辟的概括,今撷取其中的一小部分——因都带有“三”字,笔者姑且称之为“人生三字箴言”,抄录于此,愿与君共品读。  相似文献   

5.
他的人生几乎是爸爸一手“计划好的”,他曾经抗拒这套宿命剧本。但经过“脱稿演出“之后,却发现这是绝妙好戏,一幕幕值得玩味的经典场面,饱含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6.
“哲”是形声字,从口折声。《尔雅》中对“哲”的解释是:“哲,智也。”何谓智者.小则平凡生活看得清,大则宇宙人生辨得明,也即懂得“哲理”。人们常说,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其实一个人的智慧也一样,只有在人生的紧要处,才能看到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即在人生的“转折关口”,你的选择富有智慧,你也就掌握了人生“哲”理。一帆风顺的人生,谁都可以说自己是优秀的舵手。只有风暴来临的时候才能分辨谁优谁劣。当然,面对逆境,你有能力驾驭,并迎难而上,这是一种智慧;面对强者,你分析自己的弱势。并选择避让,这也是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还不足以说明你有“哲”人之思。哲人之思不仅有明智的选择,而且胜不骄,败不馁,从两面思考,达到心安理得的坦然境界。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交互综合中建构起来的,冯氏近乎严密的逻辑论证,兼通中西哲学之长,融会了中西哲学之智慧,它对于哲学史、文化史及现实人生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过人生     
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无数的先哲给我们太多的答案,但各有各的道理。文中作者通过观察各种人生,赋予人生色彩,并以“巨书”、“旅行”作喻人生。以“路过”、“走过”作为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字里行间有着对“纯真”、“多彩”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谈到对人生的感悟,陈忠实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说道:“人生如蒸馍: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馍就生了。”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初中学生最难教,初中教师最难当,初中校长最难做。缘何?因为教育观念莫衷一是、误区太多,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初中教师恰好处在教育系统链条中的“咽喉要塞”,初中校长更是置身于社会批评教育的“风口浪尖”当中。初中学生的鲜明特点在于强化“人生支点”的自我意识,初中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培植“人生支点”的坚实根基,初中校长的特殊使命在于扬起“人生支点”的前进风帆。夫如斯,不可不重视初中教育,不可不善待初中学生,不可不珍视初中校长和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本好书应该能助你增长许多经历,因为读书的时候你过了好几种人生。”普利策奖得主、小说家威廉·斯泰伦曾经这样说过。下面,五位知名作家将分享他们从所热爱的、乐趣无穷的阅读中发现的一些改变人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匡吉 《现代语文》2005,(1):33-33
成功的人生需要胆识和能力、毅力和意忠、坚定和果敢、需要大勇,有时更需要大智。有人说,勇者开拓了世界,而智者却把握了自己,最终也就把握了世界。也有人说,没有智慧的人生就如同缺了一根主弦的琴,难以弹山最为动听美妙的乐曲。关于人生智慧,你也许有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也许见过小少智者和愚人,也许浮想联翩之余感慨万端,也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请以“人生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邹林珊 《文教资料》2010,(29):100-101
太虚的美术思想具有“空中道”的佛教辩证法特色,即缘起的普遍联系观及正反合的矛盾范畴观。他以唯识理论辨析“直觉”.倡导直面真实的“艺术化的人生”。这些都是现代中国美术急应汲取的宝贵智慧。  相似文献   

14.
人生有如一片浩瀚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中,人类一代一代,从生老到病死,演绎着人生的壮烈.自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有随意人生,有热烈人生,有浪漫人生,也有闲适人生,等等.但唯一不变的是,从遥远的蒙昧时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寻觅,寻觅一种精神的最终归宿,一个精神的“家园”.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话来说,就是“寻觅心灵世界的芳草地”.最终,这归宿,这“家园”,这芳草地被找到了,它,就是美.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们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为了理想和青春,把美来追寻.”康德曾断言:“美创造了人.”一切美即集中体现出人的美.而人生中对美的情趣的追寻和体验最能体现人生美学意境追求的智慧.人也只有在美的追求中才能把自己的灵性呈现出来,使我们的世界笼罩上一个虔诚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因此,一切热爱生活的人,几乎都把世界和人生看作是美的化身,而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美的获得和充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品读古今经典,启迪智慧人生”,这是燕京小学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而逐步形成的德育特色。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活动.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寻找到了一块久违的沃土。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能够引导我们丰富内心世界,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并具备好奇心、同情心、同理心、同感心……所以,阅读也许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决定人生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边玙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3):69-71,82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味与感悟。青少年时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经受“乌台诗案”的打击后,在儒、释、道三教的浸润下,他重新对人生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同时他又从老庄与陶渊明那里学到了逍遥、旷达、乐观、自足……其思想得到了升华,进入了超然物外、遇境成趣的澄明境界。最终他智慧地从苦难中寻找到了美好。  相似文献   

18.
面对林林总总的人生,我们都知道,其成功与否既取决于个人能力、智慧、天赋、性格的差异,也决定于环境、机缘和自身努力的不同。但是,爱因斯坦却这样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19.
雷红霞 《文教资料》2011,(15):98-99
老子哲学饱含睿智,他特别崇尚水的品德,提出了“上善若水”的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它对现代人做人处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齐 《留学生》2009,(12):30-31
她是首位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歇尔奖章的中国人她是共和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她是东南大学百年校史上唯一一位女校长后又荣膺教育部副部长她就是韦钰这位非凡女性,用勤奋、激情与智慧演绎出一部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