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我要说,让学习语文的学生享受语文,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它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从教近十多年来,我总是时时处处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学与用的结合中,动脑动手,从而拓展语文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显得异常重要。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很多,其中让学生改编课本剧加以表演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胆量,也能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组织、指导学生来表演以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后新教材出现了一个新亮点——语文生活。它是小学语文每单元语文乐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整合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蒋太霞 《小学生》2012,(8):19-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围绕教材灌输知识,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地死记硬背局面,这种填鸭式“教要点”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提升综合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断沟通,让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是学生未来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加强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打破传统的授课理念,改变传统的授课思维,创新小学语文的授课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能爱上小学语文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学语文的乐趣,最大限度地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去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内容,构建良好师德,创新授课理念。本文主要研究了提升语文素养、构建良好师德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课堂应是美的旅程,因为它是最生动、最活泼,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可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改来改去,语文的特点似乎越来越淡,无从发现语文的魅力,更无从体现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不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我认为语文之魅力就在于其“美”,不美的语文,不美的语文课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喜欢,不会让人着迷。不能让人喜欢,不能让人着迷和陶醉的语文课常必将永远不会让人心灵震颤,也不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涉及面很广,除了语文本身外还包括教人说话、交际、做人等方面。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这些因素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成才。  相似文献   

9.
按新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又不能仅仅理解为书面语言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以下这则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案例,或许会对同仁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和语文文本资源,并抓住其切入点、链接处进入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集传统教科书的语文活动、作文训练于一体,一改传统作文训练的枯燥和语文活动的单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中享受作语文学习的乐趣,可谓形式灵活,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如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课堂富有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下面笔者淡淡对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角色定位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世界,虽然是一个美的世界,但是语文老师如果不讲究教学艺术,就不能让语文的美放射出光彩,而且会使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就难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赞同,并且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丁家洲 《小学生》2010,(1):47-48
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怎样教会学生写作文,怎样教会学生写好作文,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就成了小学语文研究的永久课题。多年来,我一直潜心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地让学生爱写作文,让学生写出好作文。下面我就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聚焦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逐点实施,能够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整合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实践语文要素.通过落实语文要素,让语文深度教学有方向、有层次、有落实.只有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探求到语文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高阶品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止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邀游,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只有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才能使学生接受语文,喜欢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充满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美。所以,从教十多年来,我总是时时处处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快乐。  相似文献   

19.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0.
邹平 《学周刊C版》2010,(9):93-93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自如地运用语文知识,自觉地看书看报、写文章、做报告,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让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