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胜墓     
陈胜,河南登封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为了反抗暴秦统治,和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公元前208年,起义受挫,陈胜被害。今永城芒砀山主峰南侧脚下有陈胜墓冢,高2.6米,周长27.3米。墓碑高2.5米,宽1.1米,厚0.23米,碑上有郭沫若于1975年的亲笔题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陈胜墓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陵园,是豫东地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陈胜墓@王爱华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二○九年爆发的波澜壮阔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爆发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引起这次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这次起义主要是由秦统一之后土地兼并的恶性膨胀,引起社会阶级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我们认为,土地兼并在激化秦代社会阶级矛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曹阳 《黑龙江教育》2013,(12):20-21
《陈涉世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本文主要叙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队迅速发展壮大的形势。文中塑造的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历来被给予很高的评价,诚然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开启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先河,给被压迫者的心灵注入争取平等自由的源泉,更留下了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司马迁为他做传记并归入世家之列,又言:"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高光晶在我国封建社会,从秦朝陈胜、吴广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无论是局部的还是全国性的,其结果不是在起义中被镇压,就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史学界除了分析每次农民起义所遇敌人...  相似文献   

5.
陈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多战乱的国家。有一种习见的内战,被学术界称为“农民起义”。陈胜是“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是颇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农民领袖”。因此,对陈胜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秦末农民大起义”本身,也有助于认识作为一种普遍地经常地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的“农民起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南宋初年,洞庭湖畔爆发的钟相、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北宋末年以来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全面激化的必然结果.这次起义从1130年到1135年,前后历时将近六年.革命初起之日,起义英雄们就建立了国号为"楚"的农民政权,在反动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坚持武装斗争.这次起义的活动范围虽然局限在洞庭湖地区,但在纲领口号、斗争组织形式和作战方式上,都具有显著的特点.它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的重要一章。在这一章中,秦末、唐末、明末三次农民大起义又是重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熟悉这三次起义的基本情况,了解起义农民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史绩,我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比较三次大起义的原因 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共同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三次大起义发生在三个前后不同的封建朝代,各有它具体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苛刻的刑罚。导火线是他们在被迫赴边境服役的途中,因遇雨误期,触犯了地主贵族的刑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陈胜、吴广这两位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毅然在大泽乡举行起义,以锐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爆发的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利用宗教作掩护的农民大起义。它有力地冲击着东汉王朝的统治,使之临近崩溃的边缘,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农民战争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载,张角曾提出四句宗教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为动员农民起义的口号。长期以来,对这一口号的探讨,是黄巾农民起义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多数同志认为,这一口号是以宗教谶语的形式来表达农民的革  相似文献   

9.
陈胜王陵     
俊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11):F0002-F0002
陈胜王陵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陵,位于商丘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人,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被征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义军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张楚政权,陈胜称王,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在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境)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农民战争问题研究中。不少论者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予以称引。本文认为,这种看法不妥。因为这句话未能反映秦末农民的共同愿望,没有给起义农民直接指明反对什么、要求什么与斗争目的和方向,秦末农民起义也不是在它的号召和鼓动下爆发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不能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陈胜、吴广发动和领导的反秦大起义,首开我国农民起义的历史先河,然而在它的行进过程中,领导权却被地主贵族所篡夺,从而由反对秦王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统治,演变为地主贵族复辟的工具。由于性质的改变,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是直接引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若从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来看,它正是这两个对立的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是人数最为众多,力量最为雄厚的阶级。千百万农民英雄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开拓着历史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这是“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动力”说的一条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陈胜者,阳城人也”,课文注释“=[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陈胜条与此注相同,《辞海》阳城条“县名,周为颖邑,战国初属郑,名阳城。秦始置县,汉因之。唐万岁登封元年改告成县,五代后周废为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即阳城人。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课文注释、《辞海》、《辞源》都认为陈胜的家乡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这些解释都很有权威,但却经不起推敲。陈胜起义前利用楚人尚鬼风俗做准备,起义时打着楚人怜爱的项燕的旗号,起义后又以“张楚”为号,可见陈胜是楚人。陈胜为王后,从前一起佣耕的故人见到陈胜的殿屋帷帐时,…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口号,史学界素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天下苦秦久矣!”(见《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刘泽华、王连生二先生论文《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说是“伐无道,诛暴秦.”(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讲义上册);一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侯外庐先生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各说不一,都有道理.我认为怎样分析、确定一次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15.
“杀老教,灭土司”这是世界普遍公认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族反清起义的口号,并据此为前提进行分析、评价和推论。确实,起义口号问题事关重大,它涉及对这次起义的性质、水平的评价,而且事关对起义的背景、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失败原因等等的分析,尤其是口号还给人对这次起义以凝缩的概念的烙印。因此,这是不可不搞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声势大,发展快,并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但在起义的初期,不管是首倡者陈胜、吴广,还是势力最大的项家军,都是打着"楚"的旗号,这是由于"楚"在历史上虽因各种原因而灭亡,但很多楚人却把这笔账完全归之于秦,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故义军以此来收拢人心。  相似文献   

17.
自波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由张角领导的在并州(今山西)爆发的又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同其他各地的农民起义一样,是公元184年大起义的延续,是在客观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起义时间达十年之久;影响范围,自黄河流域延伸到江淮间。这次起义与同期的几次相比,更具有斗争复杂的特点。探讨研究这次农民起义,对  相似文献   

18.
两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异常频繁.本图包括中学历史教材(两宋部分)涉及的几次农民起义:一、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四川农民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王小波在四川青城县发动起义时说:『我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在我国农民起义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革命口号.王小波牺牲后,李顺继起领导,在成都建立了大蜀农民政权,人数发展到数十万,辖地『北抵剑门,南距巫峡』,基本上控制了四川广大地区.这次起义浴血奋战了两年多,他们提出的平均财富的思想,为以后的农民起义军所继承.二、北宋末年方腊领导的两浙农民起义——北宋宣和二年(公元一一二○年)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县)帮源洞发动起义.起义时,方腊愤慨地向农民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求一日饱食不可得.』『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他的讲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关于商朝“武王伐纣”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内容中 ,发现这样的史实 :商朝末年 ,周武王伐商 ,商纣临时武装起来的大批奴隶阵前倒戈 ;相反秦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咸阳附近的戏 ,逼近咸阳时 ,秦二世将修造骊山陵墓的几十万“刑徒?..  相似文献   

20.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号召,建立了大楚农民政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显示了被压迫阶级的伟大力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大楚农民革命政权,从公元前209年7月建立,到当年12月覆亡,存在时间不到半年。其寿命之短,灭亡之速,同这次起义的声势之大,冲击之猛,适成显明的对比。大楚政权为什么迅速覆亡?它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进行仔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