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2010,(3):41-41
本刊讯 人民日报2月3日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关《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第570号令,并全文刊登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湖北省《襄樊日报》的普通记者,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记者》杂志的忠实读者,贵刊所刊登的理论、业务文章使我们受益匪浅,但贵刊2003年第7期77页《给编辑校对提个醒儿》(作者:辽宁大学龙小农)第三自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长沙晚报2003年2月16日上的言论《中国人过中国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言论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刊》1990年第4期刊登王华良的《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以后,于1991年第2期刊登王振铎、姚福申的两篇商榷文章,引起学术界浓厚兴趣。其中,姚福申的《“编辑”辞义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并非仅仅批评王华良,多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8,(2):10-10
2007年12月15日出版的Ⅸ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动态》总第160期刊登了2007年用稿排行榜。《视听界》以15篇的用稿(转载)量列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动态》是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内部半月刊,2007年度共有52家媒体入选用稿排行榜,涵盖期刊、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类型,  相似文献   

6.
《浙江档案》2005,(2):41-41
管先海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2期上刊登此。作认为,当前档案学理论研究存在诸多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记者》1988年11期第47页刊登对拙作《包家还是我们县的公民》质疑一稿,本人万分感激,唯一遗憾的是,题文内“包家”、“包郑照”中的“包”  相似文献   

8.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去岁岁末收到寄来的信及《出版科学》1996年第4期。这期《出版科学》刊登的夏丐尊先生于1945年写的《中国书业的新途径》和王益同志的《读后》,堪称珠联璧合,读了很受感动。感谢你们采掘、开拓之功! 1997年1月4日  相似文献   

9.
1.《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4期《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作者: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卢锋博士)一文中,作者姓名"卢锋"错署为"卢峰"。特此更正。2.本刊2015年第37卷第2期所刊登的文章《西方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基于2013对中国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p.142-167)的署名问题更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杂志2005年第10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内文有两处犯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先说第56页的《主动转型》一文。第一段第五行有这么一句:“过了不惑之年,到而立之际的中年人,面对这‘年轻化的浪潮’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3期刊登了《常识之误六则》(以下简称《常识》),评《名人名言大观》中名言出处之误。此文,有些词语并未进一步查清引语的原始出处及其演变形成的过程。现对文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做点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2.
段勃 《编辑之友》2011,(9):102-104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报刊中出现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1876年6月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刊登的《论新闻纸有十益说》  相似文献   

13.
陈先行 《图书馆杂志》1997,16(2):15-16,49
1995年第3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刊登了由顾廷龙、徐小蛮两先生撰写的《中国古代的抄校稿本》一文,该文提出尽快编著一部中国古籍抄校稿本图录的倡议,目前已引起学术界及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为长期在顾廷龙  相似文献   

14.
正《文汇报》2011年11月20日第8版《笔会》刊登孟建英先生所写《"记者的道德"》一文,文中提出:"1935年,孟秋江遇到了范长江,两人志同道合,相约做旅行记者。1936年夏天,孟秋江整理了考察西北的全部旅行通讯,和范长江合作出版《中国的西北角》,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就笔者所知,《中国的西北角》作者只有范长江一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贵刊第二期刊登的《“图书馆个体功能相对衰减论”商榷》(下简称《商榷》)文章后,感到贵刊能腾出一定的版面,就本人的《图书馆功能相对增减论》(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年第1期)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档案)2005年第9期刊登了董燕翔同志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机构建立所带来的问题》(以下称《已公开》)一文。对文中关于机关档案室未来命运所作的推测和预言。笔者有以下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视野     
《视听界》1999,(5)
十年来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描述1999年第4期《中国电视》刊登胡智锋文,描述了10年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他认为十年来中国电视本体建设有五个标志性阶段: 一、电视纪实。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90年代初推出,标志了中国电视“纪实”的开始。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出现,使电视“纪实”达到了它的高潮。电视的“纪实”一时间成为电视业内外竞相标榜、推祟的时尚,甚  相似文献   

18.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3):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导读·本刊分别在201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刊登一篇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9.
仔细品味《中国档案》2006年第8期刊登的赵跃飞的《档案的草根味》之时,又觉得闻出了“味”外之“味”,而这些“味”外之“味”,颇值得档案人玩“味”。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第4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了王秋平同志的《也谈对档案凭证价值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通过两个实例对2004年第1期《档案管理》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所撰《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中有关“档案凭证价值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