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志萍 《职业圈》2008,(17):86-87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他人寄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人口众多,年龄普遍偏小,有必要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文章针对目前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其成因,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日益突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出于生计,父母忙于外出工作,孩子不得不加入留守儿童的队伍。本文选择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农村留守学生及当地的留守学生之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掌握当地留守家庭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存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之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GDP数字的增加,新农村的建设更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新型农民的文化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等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状态与生活环境等.找出了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子女是伴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农民相关权利的缺失,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最终促进并实现教育的和谐,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凌营  张海峰  张珍 《职业圈》2008,(2):86-87
农村留守子女是伴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农民相关权利的缺失,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最终促进并实现教育的和谐,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茜 《职业圈》2010,(11):124-125
2008年暑假,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心系西部,爱洒山区”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山区对弱势群体(智障儿童、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疾病儿童)进行了调查。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状态与生活环境等。整个活动。通过访问等形式找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暑假,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心系西部,爱洒山区"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山区对弱势群体(智障儿童、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疾病儿童)进行了调查.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状态与生活环境等.整个活动,通过访问等形式找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留守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孩子。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  相似文献   

13.
陈友平 《职业圈》2007,(11X):165-166
“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友平 《职业圈》2007,(22):165-166
"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流浪儿童调研报告——成都市流浪儿童调研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壮 《职业圈》2007,(19):9-10
儿童是弱势群体,流浪儿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随着社会的变迁,流浪儿童问题在各城市地区开始凸显,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在对成都市流浪儿童的调研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童年不是一个永恒的自然概念,而是在历史中不断变化的观念。在中世纪,童年尚未被当作独立的、有别于成人的成长阶段,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并没有清晰的界限。直至近代,儿童逐渐成为家庭的中心,备受社会关注,儿童文化和儿童生活也应运而生。童书是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它随着儿童观念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其发展而发展,同时折射出不同历史和社会时期人们对童年和儿童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是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重要力量,也应该是社会福利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和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当前,虐童事件社会问题凸显,儿童保护社会组织在受虐儿童救助的过程中应主动作为,实现救助责任主体与救助服务的多元化。以小希望之家为例,简述当前我国有关儿童受虐救助及其社会组织情况,重点阐述其在保护受虐儿童救助时采取的措施:发现服务对象,确定个案等级;身体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步进行;协助诉诸法律,维护儿童权益;积极募捐与举办公益活动。以期为相关社会组织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弱势程度加深,成为长汀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文章通过对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该县在关心和扶持农村弱势群体的举措,对解决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军  王欢 《职业圈》2007,(8S):14-1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公民因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而陷入贫困状态,由政府给予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国家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诞生至今已逾10年,在不断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也渐趋走向成熟。文章旨在针对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使之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公民因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而陷入贫困状态,由政府给予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国家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诞生至今已逾10年,在不断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也渐趋走向成熟.文章旨在针对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使之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