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的第一单元,收入了鲁迅先生的《药》、莫泊桑的《项链》和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这三篇经典的小说,而且将本单元学习小说的重点定为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用意是明显的,设计是巧妙的。  相似文献   

2.
张欣 《教育艺术》2020,(4):27-28
《桥》这篇短小精悍的微小说,原人教版教材中,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6课,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感人的故事,并能入情入境地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在统编教材中,这篇小说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同单元课文有《穷人》《在柏林》。本单元"双线组元"的构建体现为人文主题——"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对比教材编排特点,可以发现统编教材中,对学生到底需要领悟什么表达方法作出了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3.
对小说的教学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归纳文本的大致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概括小说主题。小说教学的模式就是剖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高中语文教师在小说教学观念和教法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对名篇美文的教学简单化处理,没有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感广西高中阶段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是文言小说,安排有《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四篇文言.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除介绍相关知识外,还按照这一话题精选了两篇(第一篇精读,第二篇略读)小说供学生阅读。教材编  相似文献   

5.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是一篇寓言体小说,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小说主题的关键词都是“英雄”,当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紧扣“英雄”而展开。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参如此诠释《丹柯》主题:“小说的主题便在于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而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步于让学生了解丹柯是一个英勇坚强、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那么我们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回”。  相似文献   

6.
2006年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开展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成了一线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新增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吸收了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的,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突破口 这个单元由《药》、《项链》、《夜》、《一碗阳春面》四篇小说组成,是本册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关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单元知识”作了精要介绍。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利用小说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在方法上可采用对比阅读,求同析异。本单元小说虽说出自于不同国別的作家之手,但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四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茅盾的小说创作是否主题先行,先陈述茅盾在文学理论上关于文艺与生活以及主题与材料之关系的见解和主张,然后列举茅盾《蚀》、《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这些作品的主题各是怎样形成的为例,从中得出茅盾的小说创作并非主题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女勇士》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1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必修五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通过预习,学生不难把握情节脉络,即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全方位介绍以及骑自行车事件、漫画事件、恋爱事件和最后的死亡,简洁明了。而学生也很容易受课文注解的影响,得出文章抨击沙皇黑暗统治的主题。但是,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安排以及揭示的主题有没有疑问的地方呢?有没有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想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另一篇足德国小说家伯尔的《在桥边》。本单元中心话题足“情节”。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借助“情节”这一小说元素来达到欣赏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科夫的短篇小说之一,被编选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中,其艺术特色有叙事艺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故事嵌套的结构艺术,幽默讽刺的技巧艺术。而教材的单元目标根据小说的特色设置了学生应掌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教学目标。教师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小说的艺术特色出发,通过解读文本,找到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从而引领学生顺利地掌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相似文献   

13.
孙靖丽 《文教资料》2011,(33):23-25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线索和人物形象,揭示《盲刺客》和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小说《石头天使》之间的互文关系。作者认为,《盲刺客》与《石头天使》的对话进一步凝练了小说的主题,丰富小说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阅读要求] 本单元继续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并欣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小说。单元阅读要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具体来说,读《药》,要领悟双重主题,把握双线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读《项链》,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读《陈奂生上城》,要把握人物性格的两重性,领悟辩证的主题,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读《守财奴》,要把握主题,欣赏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15.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16.
须一瓜小说《有一种树春天叶儿红》与格非小说《不过是垃圾》在主题表达上殊途同归。二者叙事模式相似,叙述方法不同。主题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题意旨却相同。二者通过对现代爱情神话破灭的书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说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对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郑振铎先生的《猫》被收录于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之中,本单元着重于增进学生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对于如何实现大单元目标,"共生教学"将给予我们思考和方向。通过"共生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和人物形象共生;通过"共生教学",激发学生心灵,和小说主题共生;通过"共生教学",注重言语表达,和小说语言共生。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优秀作品。文章从独特新颖的情节、深刻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几个方面探讨了《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以小说的基本元素设定了八个单元,分别是“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这些话题是相应单元所选小说的特色所在,突出了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学生一般喜欢阅读故事情节曲折有吸引力的小说,而对稍显专业的术语概念比较隔膜,不愿意阅读和思考,更谈不上进行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阅读感受的多样化,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真切的感受,又要避免概念上的纠缠,从而领会小说表达的魅力,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往往把鲁迅小说的社会背景当做小说的主题。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当然可以有所不同,但应该从作者的创作本意出发。要分清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需以小说文本为依据,也要联系鲁迅的创作思想。现在简单谈谈我对中学教材中几篇鲁迅小说主题的理解。《孔乙己》《孔乙己》的主题,一般认为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批判某些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诚然,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本质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是把对它的批判作为反封建主义的重要内容,毫不留情地对知识分子的弱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但《孔乙己》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