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性逻辑"是维柯《新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分析维柯的"诗性逻辑"中的内在"逻辑",认为早期人类社会所具有的诗性智慧是诗性逻辑的起点,诗性思维是诗性逻辑的演绎方式,而诗性逻辑的价值旨向则是探寻人类社会各民族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2.
诗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创造的意象性、本真性、想象性及其与书法艺术发展的关系等诸方面,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精神。其所涵括的诗性思维、诗性语境和诗性人格,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当今这种诗性精神的缺失,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诗性精神与文学精神是两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诗性精神是指出乎原始冲动的、自发的抒发情感的精神,文学精神是指为了艺术的与审美的,自觉为文的精神。诗性精神(抒情精神)与文学精神(艺术精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关系并非以对立为特征,两者往往表现出程度不等的重合。在界说范畴、描述特征、辨析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魏晋玄学思潮中士人心态异化的情形为实证.可以发现社会文化思潮加之于诗性精神与文学精神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性正义"指文学艺术是倡扬正义的,旨在为人类创造一种有尊严的、崇高的、充满正义感的理想主义的生活图景。"诗性正义"在悲剧性文学中显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作品主旨阐扬正义,二是作品结局显现正义或召示正义。然而,创作实践中出现的形式意图与效果的悖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正义境界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居间而行,让诗性正义的阳光普照我们的文学生存和现实生存。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不仅创造了一种杂文范式,更创造了一种杂文思维。它不仅影响了大陆杂文创作,台湾杂文亦深受其影响。柏杨、李敖、龙应台等作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自我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和情感透视方面,最能体现他们的继承精神。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晓 《教育研究》2016,(4):97-104
教学的诗性智慧强调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生活状态,强调教学是一种艺术,强调教学是一种认知思维形式。探寻教学的诗性智慧的实质在于重新协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经验、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关系。成就教学的诗性智慧须实现教学发生起点的意欲性、教学认识始源的身体性、教学过程实践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诗性思维是指人类早期观照事物存在和指称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方式。随着人类文明对原始社会的跨越,人类已经超越了这种诗性思维的阶段,而具有了现代思维的能力。但诗性思维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仍然顽强地存在着。诗性思维对《老子》的言说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具有本体意义的“道”的形象化描述;通过类比和归纳进行推理;比喻的运用;正言如反的话语方式以及否定句式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8.
马利坦的“诗性经验”是精神前意识中的一种非概念化认识状态 ,由诗性直觉的直接效力传达到作品中便是作品的诗性意义。他从诗性直觉与诗性经验的两阶段推导出灵感内在于精神的实质 ,从诗性意义出发认识诗的朦胧性 ,从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思探讨诗性意义 ,这些都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呼唤冷静的理性思维与丰盈的感性思维的完美融合.数学具有深刻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学学科的诗性教育,更有其深刻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学课堂的诗性,主要体现在对理性的诗化、多元化的体验和数学情感的内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孔孟儒学的诗学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的基本形态是由相关的哲学基本形态分析而来。在中国哲学总体结构中,从诗性哲学到诗性艺术与审美(诗学),是一个伸延的过程,是从本体到现象的一个方面。孔孟儒学的诗学基本形态,是“礼——乐”诗性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形态。孔孟儒学的诗学方向,基本上是围绕“礼——乐”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方向旋转的。如果向内深挖一步,此即儒家哲学之心性本体,这是“知人尽性知天”的巨大生命力,更是一种诗性精神(亦哲亦诗);如果向外拓展开去,则是由象征性思维方式呈现出来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现象。儒学的诗性智慧,按中国哲学的互补互动功能,又可大别为两种类型:以“水”为象之乐和以“山”为象之乐,即山水(智/仁)之乐。  相似文献   

11.
《国民新报副刊》是鲁迅主编过的刊物之一,该刊的编辑思想特色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发现、培养作家队伍。鲁迅发表的作品有12篇,其中杂文10篇,译文2篇,还发表了一些出版广告。鲁迅杂文的内容包含:回击文化保守主义者,鼓励青年勇敢改革、有所作为,赞扬"不耻最后"的精神,支持女师大爱国运动,回击帮闲文人对"三一八"惨案受难学生的中伤,善劝爱国群众的"请愿"行为。研究鲁迅的编辑思想及杂文的内容思想,对于进一步认识鲁迅思想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提高对编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梦”是鲁迅《野草》核心的修辞策略。《野苹》从《秋夜》入梦到《一觉》梦醒,这个“很长的梦”,把24个散篇凝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而人之存在困境则是这个结构体不变的言说主题及永恒的寓言。《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为了不把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传染给读者,鲁迅不得不择取“含糊中止”等修辞策略,而其最可靠的逻辑基础则建立在“梦”天然含糊、朦胧和不稳定等特点上。此外,“梦”里言“事”,也彰显出多重的文体魅力。由于“梦”的独特设计,鲁迅关于人生困境林林总总的万千体验与思考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鲁迅生命哲学的大厦才能够最终落成。“梦”绝不是这座大厦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架起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钢筋和水泥。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4.
鲁迅深受庄子批判精神和否定精神的影响。在讽刺艺术上,两者都将矛头指向所谓“大人物”或“好人物”,强烈的讽刺充满恶辣味;在思维方式上,鲁迅常用的“推背法”、“两相结合法”等均能在庄子著作中找到内在联系。鲁迅又对由庄子处世哲学所形成的精神胜利、自欺欺人的民族性格病态和游世混世的人生态度,及其隐蔽性和毒害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因此,鲁迅既是庄子思想中积极价值的真正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又是庄子思想糟粕的最清醒最深刻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15.
以《摩罗诗力说》为代表的鲁迅早年文章,既是他启蒙思想的发端,也成为日后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摩罗诗力说》呈现出鲁迅早期的宗教观,以"摩罗"精神抵抗统治者的权威,以"反抗之音"挑战"不撄人心",这些宗教内容同时构成了鲁迅早期启蒙思想的重要资源,也是其"立人"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还与启蒙形成了某种张力关系,敞露出鲁迅早期思想的紧张和矛盾。  相似文献   

16.
《学衡》是持文化保守立场的学术性杂志,早期多刊登攻击“新文化运动”的言论。身为新文学家的鲁迅撰文回应“学衡派”众人,批评《学衡》的文化复古倾向。杂文具有鲜明的鲁迅式杂文的色彩,言辞犀利,切中要害,体现了鲁迅杂文的独特魅力。鲁迅与《学衡》的论争,凸显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不同文化选择倾向,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为全面抗日战争做了充分准备。作家鲁迅是这次运动的间接参与者,他积极帮助运动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使得这次运动得以顺利进行,他还在一些杂文和通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担心和忧虑。对鲁迅与"一二·九"运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体会鲁迅坚持战斗的精神,体会鲁迅始终跟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的坚定立场。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为《莽原》周刊的主编和主撰,依靠期刊的传播,实践了他“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批评观。作为主编,鲁迅具有以读者为本位的办刊意识,采取开放的办刊方针。身为投稿者的鲁迅,从理论倡导到文学实践做了积极实践。在现代传媒视域中,鲁迅的办刊实质上是为同人争取公共空间与话语权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理清这种关系对研究鲁迅的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从哲学思想上说,鲁迅受到尼采、施谛纳等人的影响。从文学实践上说,他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对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吸收的历史基点是“民族自新”和“建立人国”。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