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把母亲比作一口井,用她的温泉养育孩子。有人把母亲视为生活中的路标,为儿女指引前进的方向……人们都把母爱视作最珍贵的东西。可是在我的生活中,并没有体会到母爱的神力,而是凄凉和悲哀。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赌鬼,她无时不在与麻将打交道。牌友的吆喝远大于她对我们的关心和怜爱,很少给我们如春的温暖和关怀。我也不知道曾多少次跑到麻将桌前,求她离开那东西。我伤心的泪水洒落在母亲的身旁,她理也不理,我哭了,且声音越来越大。然而得到的只是母亲瞪来的白眼和对我的狠心的大骂。我心碎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被母亲的行…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08,(7):38-38
母亲是个十分刚强的人.无论什么难事儿都打不倒她.所以她很少流泪。在我的记忆中,她只流过两次泪。  相似文献   

3.
血色母爱     
<正>她一直以为做清洁工的母亲,是极其卑微的,甚至曾以母亲的卑微为羞耻,但是在这一瞬间,她发现母亲是如此伟大!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3岁少女,在她还不谙世事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大。她家境贫寒,母亲当清洁工,  相似文献   

4.
母女之间     
杨纯 《家长》2003,(Z2)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我成了她的女儿,而她成了我的母亲。很小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记忆,不知道那时的我们是什么样子。我想,那可能是我和母亲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吧。母亲柔柔地哼着摇篮曲,我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睡去。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第一次拉着我的手送我去上学,我很乖巧地跟着她。后来,母亲第一次打了我,她说我任性,其实是我对她不再百依百顺。上小学后,我几乎天天都淹没在她的唠叨声中,但我很少去理会她的那些话,对于她的惩罚更是不屑一顾。只是每每到了最后,总是我做出让步。我真恨她是我的母亲,我是她的女儿,但这是一个无法…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环姚明出生于一个体育世家,父亲姚志源曾是上海体育界的风云人物,带领上海篮球队参加过国内众多赛事,获奖无数。母亲方凤娣更是中国篮球界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早在1976年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获得亚洲冠军时,她就是国家女子篮球队队长。父母的身高和在篮球方面的天赋遗传给了姚明,所以姚明从小就喜欢  相似文献   

6.
今年元月二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生物学研究会上,一位带着平江口音的女教师上台宣读了《中学设立自然保护区好处多》的论文.她的论文刚宣读完,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就是平江二中生物教师徐明惠.徐老师六十年代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生物教学,1981年调平江二中担任生物教研组长.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学校附近一个农民在仙姑山捉了四只奇异的雏鸟,凭她渊博的生物知识,她知道这是一种稀有的珍禽——草鸮.目前我国对草鸮的生态研究资料很少,她想,如  相似文献   

7.
盒盒 《小学生》2009,(2):31-33
王妮自打上六年级后,话就很少。当她和母亲的目光相遇在一起时,她甚至会迅速地扫过头去。在王妮的书桌抽屉里,妈妈发现了一个字,一个用小刀刻出的“杀”宇,后面还带着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王妮一定曾在心里上有过苦苦的挣扎。而这些都是在那次家长会后,妈妈把王妮推向了失败。  相似文献   

8.
杨林柯 《教师博览》2023,(32):51-53
<正>一位朋友曾向我求助:她的女儿有些抑郁,不想上学,甚至有悲观厌世的自杀倾向,希望我能和她的女儿聊聊天。因为她女儿不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位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找到了我。通过三次聊天,我了解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母亲身上,因为母亲在和女儿的日常交流中时不时会冒出“你去死吧”这样暴力的语言。在母亲看来,这也许是自己一时的情绪发泄,而女儿的感受却是:母亲不爱她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授朋友曾与笔者聊过这样一件事:在英国访学期间,有一次乘坐地铁时,他发现乘客很少,车厢里有不少空座位。但让他感到费解的是,一个英国母亲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合坐在一个座位上。她对身旁的空座位  相似文献   

10.
马丽 《学习之友》2009,(11):29-30
有个女生,跟家里处得不好,很少回家。有一次回家,她发现年老的母亲走路一跛一跛的。原来,是母亲的脚趾甲太长,长到肉里面,造成流血、流脓。这时,她认真地看着很久没有正眼看过的母亲,才意识到母亲已经年老,老到没有办法弯下身来剪脚趾甲了。她哭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师     
慈母般的徐老师,离开我们整整 16年了。每当看见这张照片,她的音容笑貌便浮入眼帘。她温柔而美丽,笑容恬静而明朗,还有一条让人羡慕的大辫子。可是,就在徐老师照过这张照片半年后,她便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农村小学清贫、简陋,学生也比较顽皮、淘气。夏天的来临令母亲们和徐老师同时担心起来,因为我们村南有一条清凉、诱人的小河,下河玩水便成为男孩子偷偷摸摸却极有乐趣的游戏。对付晒得像泥鳅似的“水鬼”,徐老师自有她的妙法──每天下午上课前,她绷着年轻而又严肃的脸,挨个儿用指甲在男同学的胳膊上轻轻地划一下,…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向是乐观的:无论多苦、多累,脸上总挂满笑容。可是由于生活越发艰辛,现在母亲很少笑。平常早上我起得早,中午我回来吃过饭就又匆匆地赶往学校,晚上,我回来时妈妈早已进入梦乡。因此,我俩并没有什么机会多讲话。我很想再次看到母亲的微笑,因为以前她笑时,像一朵绽开的花,让我开心极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试过多种方法,我拿回全优的成绩报告单,欣喜地给她看,她只是用那双粗糙的手摸摸我的头,对我说:“继续努力吧!”我也曾用我的零花钱买过一份礼物给妈妈,她看到后,放下手中的东西,严厉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13.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元月15日,离春节还有5天,苗依依又在电话里催母亲回家过年。放下电话,苗依依轻轻抽泣起来。苗依依也曾经有过幸福的家,父亲是北京一家国企的高级工程师,母亲刘瑾是北京某机关的办公室主任。2001年,苗依依9岁时,父亲去了加拿大,在那边有了一份感情,母亲愤然与他离婚。离异后,母亲辞职远赴上海,在一家外企打工,2003年6月,她在上海注册了一家食品公司。母亲去上海后,苗依依跟随姥姥生活。大年初一早饭后,她百无聊赖地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以“受伤的小鸟”为名进入聊天室,很快,一个网名叫“阳光鹰”的网友向她发出了信号,苗依依打出一行字…  相似文献   

15.
<正> 张爱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显得格外奇特,四十年代时,她的创作就登上了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但她在大陆文坛就象昙花一现,她的名字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致今天大多数的读者,对张爱玲和她的作品都很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一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赖以成名的是她的小说集《传奇》。她创作上的成就,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身为名门之后,身上沾染上不少绅士的恶习:既抽鸦片,又讨姨太太,玩妓女。父母因此而终日吵闹不休。张爱玲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吵闹声中度过的。不少的作家都有失去母爱的不幸童年,多数是亲生母亲去世,受继母虐待,因而往往对亲生母亲有着温馨的甜蜜回忆。张爱玲却不,她的亲生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的恶习,曾两次赴法留学,童年时的张爱玲感到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冷落。父亲的暴戾,更使张爱玲在人生的开始就被一层生命受到威胁的阴影所笼罩——“我父关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这是张爱玲在离婚后的母亲处住了一星期而遭到的惩罚。父  相似文献   

16.
小时侯,我一直觉得自己和母亲是有隔阂的。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例假,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第一次约会,她并不清楚。母亲永远是忙碌的,她的忙让她忽略了我。我曾怀疑自己是个多余的  相似文献   

17.
平安符     
黄美林 《高中生》2010,(33):61-61
都说母爱最伟大,一到母亲节,网上满是颂扬母亲的帖子,我却从不敢提及自己的母亲。从我能记事起,就很少看到妈妈笑,她那张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哀伤与怨恨。记忆中,爸爸很少回家,一回家就要爆发激烈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谈过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女孩,她的爷爷是位教授,她的母亲也颇有教养.她母亲打算把她培养成和爷爷一样出色的人、从她两岁起就请一位原奥林匹克游泳选手教她游泳,还请曾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5,(7):12-12
有个女生,跟家里处得不好,很少回家。有一次回家,她发现年老的母亲走路一跛一跛的,原来,是母亲的脚指甲太长,长到肉里面,造成流血、流脓。这时,她认真地看着很久没有正眼看过的母亲,才意识到母亲已经年老,老到已经没有办法弯下身来剪趾甲了。  相似文献   

20.
她叫曾婵,她的母亲智力有残疾。小时候的曾婵并不觉得自己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话少罢了。可当曾婵上了学,同学们一见到她,便大叫"疯婆的女儿来了,疯婆的女儿来了",然后就哄笑起来。莫名的委屈逼得曾婵躲进厕所里哭,却又不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