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 :师 :今天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 ,现在要发给大家。请每位小组长领6块橡皮和7支铅笔 ,想一想 ,要把这些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每个成员(3人小组) ,你打算怎样分?同学独立思考……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可以根据你们组的分发过程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写出竖式。小组活动 ,师巡视并参与活动。师 :你们在分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生1 :我们组把6块橡皮平均分给3个同学 ,每人分得2块 ,列竖式计算是 :6÷3=223660但分铅笔的时候 ,每人分了2支 ,可还剩下1支 ,不知该怎么办?生2 :有办法 ,我们组把剩下的1支随便…  相似文献   

2.
教学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33面例11“200支铅笔装1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时,有个教师是这样教的。师:这道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可列式为8500÷200,因为要我们求8500支里面包含有多少个200支。师:对!8500÷200怎样算简便些呢? 生:把被除数与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计算简便些。师: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生:商的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0倍,即把它们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实录 :师 :同学们 ,我们先来玩个游戏 :这是一个纸盒 ,这是一支铅笔 ,如果把铅笔放在纸盒的斜面上 ,铅笔会怎样呢 ?生 :铅笔会滚下来。生 :铅笔会沿着斜面滚下来 ,还会摔在地上。师 :那请看好 (演示铅笔沿斜面滚落下来 ) ,果然铅笔沿斜面滚下来了 ;这一次 ,换一支同样的铅笔再做一次试试看 ,咦 !铅笔怎么没有滚下来呢 ?学生小声议论开了。师 :猜一猜其中有什么秘密 ?生A :可能第二次的铅笔上涂了浆糊 ,所以铅笔会粘在纸盒上。生B :有磁铁。生C :纸盒里面肯定有磁铁。生D :第二支铅笔里肯定有铁的东西。生E :纸盒里的磁铁吸第二…  相似文献   

5.
有余数的除法是三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教师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主要教学片断概述如下。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生:能分给4个小朋友。算式是8÷2=4(人)。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后再回答。摆完小棒,发现了问题答案的学生纷纷作答。一学生说:“能分给3个小朋友。”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6.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123456789生:10987654321师:根据上面的分法,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生1:9+1=10,8+2=10。生2:10-9=1,10-2=8。……师:我准备了10枝铅笔,把它们奖给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同学,刚才已经奖励了4位同学每人1枝铅笔,我这里还剩几枝铅笔呢?生:10-4=6(枝)。……师:我现在只剩下了3枝铅笔,我奖励出去几枝铅笔呢?生:10-3=7(枝)。如果每人奖励1枝铅笔,有多少位同学获得了奖励?(问题拓展,渗透对应思想。)……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中遇到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折射出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本意,并由…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44页例11——“200支铅笔装一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支?”——是一道有余数的一步除法题。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求商并不太难,但余数的确定却比较  相似文献   

8.
笔者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执教老师在教学完例2“23÷5=4(组)……3盆)”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积极主动质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老师对一位学生质疑的处理,却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现将其教学片段摘录如下。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有不明白的或者有疑问的都可以提出来。生:竖式中的“20”表示什么呢?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4组,表示一共摆了5×4=2(0盆)。师:问题提得好,道理也说得清楚。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生:横式中为什么商“4”的单位是组”,而余…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变“单一交际”为“网状交际”,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让生与生、师与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状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1.双向互动性显性的话题。如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  相似文献   

10.
在听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的课上,执教老师教学例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多少组,还多几盆?学生列式解答:(如右边竖式)23÷5=44523(组)……3(盆)之后,教20师引导学生质疑。执教老3师对一位学生质疑的处理,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现将其教学片断摘录如下: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生:竖式中的“表示什么20”呢?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4组,表示一共摆了5×4=20(盆)。师:问题提得好,道理也说得清楚,我们大家用掌声表扬他们。(生鼓掌)师: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生:横式中为…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是一个纸盒,这是一支铅笔,如果把铅笔放在纸盒的斜面上,铅笔会怎样呢?生:铅笔会滚下来。生:铅笔会沿着斜面滚下来,还会摔到地上。师:那请看好(演示铅笔沿斜面滚落下来),果然铅笔沿斜面滚下来了;这一次,换一支同样的铅笔再做一次试试看,咦!铅笔怎么没有滚下来呢?  相似文献   

12.
一在比较中有机引入面积的概念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支铅笔有什么不一样?生:一支长,一支短。师:是的,铅笔有长有短。现在来看大屏幕(出示两根小棒),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两根小棒也是长短不一样,上面一根长,下面一根短。  相似文献   

13.
一在比较中有机引入面积的概念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支铅笔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支长,一支短. 师:是的,铅笔有长有短.现在来看大屏幕(出示两根小棒),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根小棒也是长短不一样,上面一根长,下面一根短.  相似文献   

14.
应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为简便,但应用商不变性质对一些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因不能正确地判定余数的多少,常常造成计算错误。原因何在呢?据了解,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学生误认为余数也是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结果,经常用“甲数除以乙数,商是几余几”这样的形式来对学生表述。于是,一些学生也以为不完全商和余数都叫做商,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四省市教材,第八册,第44页。卜 新课导入: 师:“老师有8个苹果,准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要相等,谁会分?”请三个同学上来演不。 提问学生:“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答:“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4个。”内000 0000每人4个 师:“现在老师有2个苹果,也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能得几个呢?” 学生答:“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1个。”O白 师:“现在老师只有1个苹果,学,每人平均能分到多少呢?” 每人l个还是要分给2个同个生答:“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半 口D Dp 每人半个 师:“如果要把这个苹果平…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应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一教师教学例题为“23-8”的退位减法时,把例题编成一个故事,并且边讲述,边放映幻灯片: 哥哥有铅笔23支(映出10支一捆的铅笔2捆,外加3支),弟弟跑来找哥哥要8支铅哥。哥哥说,你自己去拿吧,但有个条件:要说明你是怎样从23支中拿出8支的,拿走8支后还剩几支铅笔。(银幕上同时出示一小孩动脑筋的头象。)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弟弟会怎样从23支铅笔中拿出8支呢?结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相似文献   

17.
(一)错在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课本有如下一道例题: 200支铅笔装1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 有的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当时接受了正确解答: 8500+200=42(盒)……100(支) 答:可以装42盒,还余100支。但时隔不久,这些学生作了如下复算: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一节一年级数学练习课的片断节选: 教师出示了10道百以内加减练习题,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演板:“看谁能夺得红旗?”结果,甲生很快作完,但错了一道;乙生一题不错,但用的时间却是甲生的两倍还多。师生共同评议计算结果。师:“这面红旗奖给谁?”众生:“给乙生。”师:“为什么?”众生:“因为他全算对了。”  相似文献   

19.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现行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课改以来听了不少观摩课,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一线教师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贯彻新理念还有待于加强研究。下面以北师大版的《分类》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教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分类》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请仔细观察这个商场货柜上的物品,你看到了什么?生:有文具盒、铅笔、墨水、笔记簿等。师:从东西的摆放上你发现了什么?生1:铅笔和铅笔放在一起。生2:文具盒和文具盒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页。片段一:屏幕上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靠它来帮忙。”师:猜一猜这是哪种学习用品?生:是铅笔。师:请从学具盒中拿出铅笔(课前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支10厘米长的铅笔)仔细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