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庭审节目就是把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搬上电视屏幕。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南京电视台共同创办的“法庭传真”电视栏目,于1994年4月1日开播,尝试把法院审判工作实况展示在广大观众面前。实践证明这个栏目促进了法制宣传和依法治市工作的顺利  相似文献   

2.
电视庭审节目是电视法制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视节目体系中引人瞩目、影响甚巨的节目样式之一。中国电视庭审节目出现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猛,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发生、发展与现状,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现实困境,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向,是摆在电视法制节目从业者面前重要而紧迫的命题。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庭审节目的探讨,引发业内外人士广泛的关注,从而推动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一、电视庭审节目的生存背景和现状电视庭审节目是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特殊节目样式,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现场…  相似文献   

3.
所谓庭审直播,是指电视或广播现场直播法庭审判活动的现象。它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便捷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新闻报道和法制宣传的结合。即使人们不去现场旁听,也能通过身临其境地“现场”参与,潜移默化地学到法律知识,受到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它能弘扬一种论争说理、平等公开以及合理裁判的社会理性”。①但另一方面,庭审直播所造成的新闻侵权问题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庭审直播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应尽可能避免这种侵害。庭审直播缘何风起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  相似文献   

4.
做好电视庭审节目,并使之成为电视节目中的精品,就要研究庭审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电视语言以及摄影艺术。那么,应该如何利用摄影艺术及电视语言使电视庭审节目更加精彩呢?1电视庭审节目中摄影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能对法庭审判做真实纪录。在这个纪录过程中,摄影艺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摄影艺术需要创作者构思、艺术概括、集中提炼,并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从客观事物中体验到的意境表达出来。在电视庭审节目中,摄像师要根据节目的需要不断变换角度,利用摄像机镜头推、拉、摇、移多方位进行拍摄。如:在表现法律的尊严时,往往…  相似文献   

5.
邱湧滨 《东南传播》2016,(11):37-38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涌现出了一些知名的法制节目,但这些节目的案例大都是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以案释法,而以法院庭审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节目却不多,《第一帮帮团》"庭审直击"节目是目前福建惟一一个以庭审为主的法制节目。本文拟通过对"庭审直击"如何寻找"好"案例、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如何提高庭审节目的法制含量、如何丰富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画面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来探讨如何提升庭审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广播增添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给广播带来了一些弊端和隐患。由于这样向社会呈开放性地办广播,热线直播节目随时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较重大的问题,这是亟待警惕、研究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对 法院庭审进行直播 ,被誉为新闻界和司法界的联手创举 ,它打破了暗箱操作 ,增加了透明度 ,促进了司法公正 ,而且能够使人们亲眼目睹法庭的审判 ,起到了普法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庭审司法操作极具专业性 ,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和诉讼过程 ,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程序 ,很多专业知识难懂费解 ,因此 ,一般观众难有收获。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庭审直播节目的普法效果 ,就成了一个难题。而今年4月21日上午8点40分至11点40分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制作播放的长达三个小时的《张君、李泽军系列特大抢劫、杀人案庭审直播特别节目》 …  相似文献   

8.
公交移动电视的产生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结果。公交移动电视内容主要以新闻、互动和直播节目为主,符合乘客流动性大的特点。规模巨大的受众市场给公交移动电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其缺点。公交移动电视应丰富节目内容,改变节目形式,创作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9.
肖叶飞 《青年记者》2007,31(20):69-70
近年来,庭审转播节目成为法制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电视台、电台开办如《法庭传真》、《现在开庭》、《庭审直播》等庭审类节目,并成为收视的亮点。庭审过程的电视直播或录像,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普及了法律知识,提升了庭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同时对于遏制司法腐败和暗箱操作,加强舆论监督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庭审转播又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不当则会妨碍司法独立,影响司法公正,形成"媒体审判",导致对当事人的不公判决。  相似文献   

10.
电视实况直播技术的出现,给体育节目带来了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实况直播成了体育节目的生命线。 对大多数电视体育迷来说,观看体育现场直播成了他们的首选节目,因为电视现场直播能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享受体育比赛为他们带来的刺激和快乐。 这几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子技术手段的提高,我国的转播水平逐步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运会上,几乎所有的奥运项目都转播了,卫星地球车也运用了,甚至赛艇、皮划艇这些原来采用ENG制作手段的项目也进行了现场直播。 不管转播如何发展,转播水平如何提高,有一点是不变的,即每一场现场直播都是通过导演、导演的切换、导演与摄像师的配合加上技术辅助手段来完成的。电视转播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灵魂和核心是导演,导演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转播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龙飞 《中国广播》2014,(1):34-36
新媒体的崛起和迅猛发展,给司法公开的内容、形式、平台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司法与传媒的交融和互动是大势所趋。法院应充分运用自媒体,创造"正能量";媒体庭审直播应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衡量原则;诉讼参与人、媒体和旁听人员在法庭应慎用自媒体。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1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在当天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作为国家电视台,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尚属首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其实,电视台播出庭审节目,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还开辟了固定的庭审栏目。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字,截止1998年9月中旬,全国已有110家高、中级人民法院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庭审节目,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这个统计数字到年底肯定会有较大突破。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视上最早出现的庭审节目,当属1978年中央电视台对审判“四人帮”的实况转播,它创下了当时收视率的顶点。虽然时隔对年,但至今仍有相当多的观众对当时的庭审场面记忆犹新。应该说,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是“审判四人帮”这件事本身,谈到艺术表现形式,恐怕当时观众的最大要求便是“真实再现”,“越清楚越好”。应该说,长期以来,电视观众对庭审节目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要求始终不高。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他们对庭审节目在艺术表现方面存在的粗糙和欠缺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宽容。然而,我们应看到,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电…  相似文献   

14.
如今,“包装”已经成为一种很流行的行为。纵观我国电视庭审节目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一下强化“包装”的问题,这并不是为追逐流行。庭审节目自出现以来,无论在电视界还是法律界,一直未能对这种节目形式达成共识。今年5月对日,中央电视台在一套节目中首次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了一起知识产权案的庭审全过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而也使得对庭审节目的争论再~次趋向热烈。法律界和社会学者对庭审节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审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等问题上,我们在此暂且不议;而电视人对于庭审节目的思…  相似文献   

15.
把热线直播节目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高远,张凌华改革开放为广播提供了新的舞台,热线直播节目的兴起,一方面为这个大舞台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开播近五年来,基本没有出现政治差错,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6.
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一套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首次向全国的电视观众直播了一次案件庭审。有报纸称,这是“中国法官首次面向全国百姓进行庭审”,在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上均写下了新的一页。据了解,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进行了一些庭审案件的直播、录播尝试,在中央电视台的庭审直播成功之后,  相似文献   

17.
庭审直播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早有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庭审过程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直播或转播,其是实现普法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近年来较多案件庭审直播传播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快播"案件为例,对其舆论形成原因、直播效果以及提升庭审直播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台)的对外广播事业近年来迅速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重大报道需求,从而对我们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节目制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和国内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也给国际台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是,随着广播电视、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广播、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的纷纷出现,这些新的传播形态也为传统广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节目的技术制作水平,创新直播等节目形式,是摆在每个技术人员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直播中国》看电视现场直播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萌 《现代传播》2001,(3):62-65
本文以<直播中国>现场直播节目的设置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现场直播观念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更新,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庭审电视直播是司法公开制度实施的结果,是电视直播和庭审相结合的产物。大众媒介对司法审理现场的同步介入,无疑给痛恨司法腐败的老百姓带来新的希望。也许正是由于此点,庭审电视直播这种新的即时报道形式一出现,就被人欢呼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大里程碑”。其实,深入分析庭审电视直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尽管庭审直播的出发点是要以新闻舆论监督来加强司法审理的透明度,着力突出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但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