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中文版儿童期创伤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资料对376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以期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平均评分(37.51±11.406)分,心理弹性平均评分(61.60±15.062)分,中学生情感忽视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儿童期创伤经历中躯体忽视因子和情感忽视因子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情感忽视与躯体虐待对心理弹性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儿童期创伤经历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经历情感忽视或躯体虐待将对心理弹性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心理弹性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压力/逆境中个体的发展,强调个体在不利环境的积极适应。心理弹性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以及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是心理弹性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总结了心理弹性者的一些心理特点和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五因子正念度问卷》对225名大一学生进行测查,来探讨心理弹性与正念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因子、正念度观察和不行动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各因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与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在乐观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坚韧性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觉知地行动则显著低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3)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力量性均与正念度的各因子(除了不判断)极显著相关,而乐观性则与观察、描述和觉知地行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心理弹性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够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文章从心理弹性视角出发,剖析了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生活质量的间接影响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成人心理弹性和世卫组织生存质量量表对286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1)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水平比普通儿童家长低;(2)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3)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28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户籍所在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心理弹性中的积极认知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存在相关,其中,内控性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与心理弹性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家庭婚姻冲突对问题少年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提出建议和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和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PIC)对62名问题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症状九因子与威胁认知、自我归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与婚姻冲突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表明,婚姻冲突影响了问题少年的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来自婚姻冲突的威胁认知和自我归因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物理学生在大学所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实用性不明显。如何培养一般工科院校中应用物理专业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须着力解决高等理科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我们物理系加强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早期结合,解决立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监控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改革了毕业设计形式;完善了成绩评定体系,强化了成绩评定客观性。明确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的责任,提升了对毕业设计(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作为非市场产品的文化旅游游憩资源有着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通过对非市场商品两种价值评估方法:旅行费用评价法(TCM)和意愿调查法(CVM)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做对比分析,以期为研究人员指明在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定方法的选取和实证研究的技术操作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与教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主题的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影响机制的保护与危险因素、社会心理背景因素、理论模型及其教育启示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试用<心理评定卡>评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做法和经验.心理健康评定卡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发展(智力、自我意识)、情感发展(情绪、性格塑造、情感表现)、意志品质(意识、耐挫力)、人际关系(与同伴和老师、父母的关系,沟通与合作)四个方面九个因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社会机构,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资源。在Vitae研究人员发展框架(Vitae RDF)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的标准制定、研究维度、可持续培育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两者间的关系,运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测量了339名高职学院学生。结果表明,在生源地方面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与自我肯定、心理健康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忧郁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弹性水平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师压力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弹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儿童适应性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是指个体在面临严重压力或逆境时,其心理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性影响,相反表现出良好发展的现象。教师作为儿童的重要示范者,对其心理弹性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利用文献搜索,回顾了心理弹性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教师心理弹性领域的延伸,包括弹性教师的特征、心理弹性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以及教师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且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教师本身、师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促进教师心理弹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规模迅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数量逐年递增,加之政府对环保、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安全有效处理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郑州大学在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提出改进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对策,以实现危险废弃物处置的安全、精准与高效.  相似文献   

19.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等测量工具,对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心理弹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父母婚姻情况的中学生在心理弹性的自我悦纳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2)不同体育锻炼量组在心理弹性五个层面方面有显著差异(Wilk’sΛ=.959**).(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心理机制理论假设模型(CMIN()2)/df=5.596,RMSEA=0.080.)(4)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中介变量对中学生心理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