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中国出版事业不仅直接推动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为世界出版事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产业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是,1949年以前,其规模与技术条件一直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中国当代出版业现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图书内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版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研究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史,可以继承历史上的宝贵遗产,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提供丰富的养料。写得好的出版史研究著作,可以“总结过去,指导当前,教育后人”,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为历史留下见证为未来提供借鉴──推荐《中国出版论丛》中国书籍出版社章宏伟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带来的出版业的迅速恢复、发展和繁荣,研究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索、深化出版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当前出版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问题,出版界有过许多讨论,由于这个问题在图书出版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扶持重要的文化事业。这对于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石宗源署长在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出版产业,繁荣出版事业,坚持和完善分类指导的原则,使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问题摆上了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7.
出版价值观是出版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出版价值观是兴业之魂,决定着当代中国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运作模式。就具体的出版企业、出版家来说,出版价值观作用重大。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就当今出版价值观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自那以后的20年,是中国思想大解放、理论大突破、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提高的2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20年。这20年,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是空前的,出版的总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习惯称之为出版大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是当代中国历史的一个起点,是开创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9.
张养志 《科技与出版》2021,(7):前插1,5-18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出版事业中的客观反映和体现,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观察世界、处理出版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对出版现象和出版活动的总的看法及规律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植根实践、服务人民,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一个顺应时代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对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由传统校对向现代校对的转变——校对工作三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奇 《中国编辑》2008,(3):38-40
从1978年到2008年.新时期出版事业走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出版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三十年。作为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对工作,在这三十年里,经历了由传统校对向现代校对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盘点2004年的出版史学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有许多学术论文发表,还有不少研究专著问世,为出版科学研究平添几许光彩.2004年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关键性一年.出版产业和出版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从以往的历史中获得启示.这种迫切的现实诉求,推动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史料收集、史实考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出版活动在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版事业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当代出版业之前瞻性、规律性和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简单地讲,2004年的中国出版史研究虽冷尤热.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流汇聚的伟大历史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物,在此期间亦曾留下过深深印迹。本所引溯论证的:是其早期的编辑出版实践及其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包括:一、丰富多彩的出版实践;二、“鼓吹革命”的出版思想;三、风格独异的出版特色;四、功垂青史的出版名家。在章的第四部分,笔以下述拙见就教于同人:1、陈独秀是引领近代中国进步出版事业的旗手;2、陈独秀是培养近代出版人才的园丁;3、陈独秀是早期党的革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出版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教育作为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出版业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出版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出版事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出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出版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出版界、学术界和教育界所重视,大力发展出版教育成为目前出版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出版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不仅出版规模扩大。数量迅速增长。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1950年出书仅12153种,1978年为14987种,而1998年已增至13o613种,我国已跨入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值得欣喜的是,在十多万种图书中,反映出版理论研究,推动出版事业前进的出版专业图书占有一定数量。这是广大出版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出版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出版理论的研究、出版专业图书的出版,50年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世纪50石0年代,我国出版界由于历史的原…  相似文献   

15.
加深对现阶段出版事业基本属性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中国的出版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出版既是融人世界出版的,同时也是具有自己内在特性和运行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既具有精神生产的属性,也具有物质生产的属性,具体来说具有三种基本属性,这就是意识形态性、文化性、经济性。换句话说,新闻出版业“既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又是先进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不能含糊。意识形态性是中国特色,文化性与经济性虽说是世界出版的共同主题,但在中国,出版的文化性、经济性也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立信是我国会计事业的先锋探索者,在引进西方会计学术思想和传播会计专业知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出版的立信会计书刊是中国优秀会计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近现代立信会计出版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近现代立信会计出版事业的建立背景,阐述了近现代立信会计出版事业的概况,总结了其历史贡献及经验启示,以期为新时代出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加强出版理论工作是深化出版改革和繁荣出版事业的需要。出版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我国出版业已基本上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这一转变向出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出版业面向具有竞争机制的图书市场,逐步走向自我约束、完善和发展的道路。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理论上的自觉性十分重要,只有深刻地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出版业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地位,人们才能有效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将改革引向深入,推动出版业逐步走向繁荣。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理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出版教育中技能训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研究此问题前,先就日本编辑的工作变化和相应的出版教育作历史的回顾。迄至20世纪前半期的出版工作日本自1880年代建立起近代印刷事业后,出版事业也有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军 《出版科学》2003,(1):78-79
出版实际工作的推进、出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出版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第三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获奖论文集》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了。这是我国出版文化的又一次弥足珍贵的积累,也是对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出版事业和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其中主要得益于众多出版工作者的勤奋工作和执著追求.其中,近年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图书工作室或出版工作室或文化传播公司.通过与出版单位的出版合作,也对文化出版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