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诗经》之于亚洲汉文学王晓平亚洲汉文学是指古代中国、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印度支那半岛、琉球群岛等地区用汉文写作的文学。新的研究方法力图突破民族与地区的界限,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把握,并同时注意到各民族各个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特殊性,探讨以儒道佛为共同...  相似文献   

2.
亚洲汉文学,亦称东亚汉文学、域外汉文学,特指古代朝鲜半岛、越南、日本以及琉球等地区的各非汉民族作者用汉文创作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简称"亚汉文学"。朝鲜李朝是汉文小说十分兴盛的时代,汉文小说写本拥有丰富的汉语俗字资料。文章主要依据金起东所编十卷本《笔写本古典小说全集》,对朝鲜李朝汉文小说写本俗语字通例进行探讨,研究其文字系统、文字生态、简体俗字等。加强域外写本汉字研究,不仅是古籍整理和文学研究之必须,也是构建汉字写本学必走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王婷 《考试周刊》2010,(36):47-48
日本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这种影响,首先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所谓奉汉文学,就是指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人用目文创作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学的两个支脉。本文以《源氏物语》为例,对中日文学加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佐日记》是平安中期纪贯之写的一部假名日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作者尽力避开使用汉文,但是,在《土佐日记》中却随处可见汉文学的踪影。首先日记这种文学形式就来源于中国;在修辞上采用了当时中国比较流行的对句、对照等手法,追求骈体文的韵律美;且有多处是对汉诗、汉书籍的引用或翻案。  相似文献   

5.
《土佐日记》是平安中期纪贯之写的一部假名日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作者尽力避开使用汉文,但是,在《土佐日记》中却随处可见汉文学的踪影。首先日记这种文学形式就来源于中国;在修辞上采用了当时中国比较流行的对句、对照等手法,追求骈体文的韵律美;且有多处是对汉诗、汉书籍的引用或翻案。  相似文献   

6.
《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作者紫式部在文学领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她在长达54卷的历史故事画卷《源氏物语》中,频频引用中国古典文献,为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通过考察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的汉文学修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借鉴汉诗文的故事原型创作出独特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7.
佛教,作为不同质素的语言和文化系统,在其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合流的历史过程中,广泛地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汉语言、汉文学和哲学等各文化要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吸收佛经文化丰富自己,并融会贯通,生发出更优秀灿烂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汉文小说是指从日本奈良时期一直到江户明治时期,日本本土文人用汉语创作的文言文小说。以《日本汉文小说丛刊》收录的88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发现日本汉文小说体现出了虚与实、尚奇的小说观,具有补察史缺、惩恶扬善、游戏笔端自娱自乐以及提倡汉文和抒发愤懑之气的创作动机。江户时代及其后日本庶民文学的发达、汉学者儒者的身份以及汉文学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汉文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汉文学在朝鲜、越南的传播事实,论证了历史上汉文学在周围国家、地区文学中的中心地位;日本文学在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基础上,超越、创新、衍生出一个富有民族个性的文学。此外,文章还通过对“性爱观”的剖析,展示了中、日、印三国在审美向度、价值判断和伦理范畴上的差异,从而凸现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0.
菅原道真是日本汉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汉诗人.自1997年迄今,中国大陆的菅原道真汉诗研究在文本解读、比较研究等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凸显出过度强调中国文学的影响作用,轻视作品自身的价值及重复研究等问题.廓清这一点,对于下一步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福康教授的《日本汉文学史》是中国人撰著的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汉文学发展史的著作,是考察日本这个暧昧邻邦的一部良史。而所谓良史,主要体现在"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材料搜集与使用以及"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态度上。《日本汉文学史》做到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较好的统一,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上)》2011,(21):157-158
日本汉文学,就是日本人用汉字按照中文意思、中文语法创作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曲、散文、小说等等,基本都是文言作品。日本汉文学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但本质上仍属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一体化格局日渐形成的今天,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主题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而地域文学主题为两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不离开它扎根、生长、发育的土壤。人类的地域情感对文学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边城》与《我的安东尼亚》地域文学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明华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首次从文学、文化、历史等角度全面探讨了越南汉文小说的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一是缜密的考据,严谨的辨析;二是简括的框架,清晰的维度;三是精炼的细读,历史的阐释;四是立足交流的比较,深化中越关系的阐发。《越南汉文小说研究》以其学术性、独创性、趣味性在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必将对深化越南汉文小说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在其199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我在暧昧的日本》中,特地提到他与中国作家莫言等在亚洲这块既贫困又富庶的区域上“共同分享着古老、熟悉而又鲜活的”隐喻形象系统。本文在此背景下,从边缘意识和怪诞现实主义两个重要层面对大江与莫言的文学特质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日本文学国际化的两种模式——川端模式与大江模式,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朝鲜、韩国及越南等地区历史上用汉文书写的文学作品,属于亚洲汉文学的整体范畴,是域外汉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材料,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特有的课题.在诸多资料面临散佚灭绝危险的今天,加紧对其搜集整理,迫在眉睫.以韩国汉文小说写本释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例,论证域外汉文学文献对于汉字汉语,特别是俗字研究,以及俗文学研究可提供的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7.
越南汉诗作为越南文学的一部分,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越南文人凭着出众的汉文水平,创作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汉文诗。越南汉诗作为域外汉文学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通过对近十五年越南汉诗研究成果的梳理,力求对越南汉诗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进入唐朝以后,唐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盛行一时。同期处于平安时代的日本在文学创作方面受到了中国唐诗的深刻影响。日本作家清少纳言自幼唐朝文化熏陶,精通汉文学,对于唐诗运用自如。清少纳言所写的随笔《枕草子》代表着日本古代随笔文学的巅峰。《枕草子》的创作深受中国唐诗尤其是白居易诗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闲吟集>假名序文中的"秋萤"一词历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此处的"秋萤"在和歌中只是一个特例,是原本属于中国汉诗的题材.那么"萤"在日本文学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本文从和歌与汉文学的角度,并结合中国文学中"萤"的形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65-16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参加第16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的中国队和与赛队手在比赛中的攻防技战术能力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中国男足与世界男足诸强国之间在攻防技战术手段的运用及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旨在为中国足球改革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