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占领制高点,党报评论要靠思想观点,也靠文本表达。新华日报坚持思想立报,创新评论题材、评论样式、表达方式,着力打造党报评论言论的“重镇高地”,推动政论策论时论比翼齐飞,以“颜值”“言值”“研值”的高度统一,有力提升了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规定动作”是地方党报独特而宝贵的新闻资源。党报要参与市场竞争,维持对地方舆论的主导力,就应强化“规定动作”的报道,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处理新闻资源,从频繁程式化的报道中凸显党报应有的高度,体现党报的根本宗旨。具有更大选择性和发挥空间的“自选动作”是党报自身特色和个性的重要体现。党报要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必须创造大量吸引读者眼球的“自选动作”。但“自选动作”要保证不越轨、不出轨,不能为吸引眼球而搞噱头,不迎合低俗趣味。  相似文献   

3.
在众声喧哗中,党报评论能不能发挥优势、高人一筹,锻造出先声夺人的“评”格,直接影响着党报的权威性、引导力和影响力。这个先声夺人的“评”格,就是格调、深度、韧度。  相似文献   

4.
杨阶 《新闻前哨》2008,(12):63-64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有了题目,评论文章基本上就出来了。在地方党报经济板块的经营中.经济专栏评论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普遍认为经营的难度比较大,仔细想来.其实难就难在“抓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评论工作似乎成了地市报同仁颇感棘手的一个难题。报纸上评论少,好评论尤其少。窃以为,地市报评论要走出低谷,必须解决三对矛盾,或者说要闯“三关”。“命题”与“自选题”的矛盾这是评论选题要闯的“关”。党报的言论,应该传达上级党委的精神。无可否认,“命题”是党报言论重要的一条来路,这是由党报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但是,如果唯“命题”而发评论,则又会将报纸的评论引向单一的层次与单一的品种和风格,无法出现百花齐放、活泼多样的局面。所以,在“命题”之外,要打开思路、扩展视野,搞一些“自选题”,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活跃报纸的言论。目前,我国地市报评论工作中一个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王纲 《新闻实践》2006,(8):34-35
时下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从素质上讲,党报记者是最高的。”隐藏在后面的半句话可能是:“但新闻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往往不是最高的。”不能否认,党报有雄厚的人才优势。但随着新闻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资源优势正在悄然弱化,表现在采编队伍上的是“三强三  相似文献   

7.
评论,特别是党报上的重要时评政论,当然要严谨周密,稳稳当当,字正腔圆,甚至要滴水不漏。但是,严密不等于保守,稳当不等于平淡。如果谨小慎微,草木皆兵,消极防守,盲目求稳,不敢“闯”,不敢“冒”,不敢说新话,那么,久而久之,党报上的评论就圆滑于鹅卵石,柔弱如软面团,还会有什么针对性?还会有什么战斗力? 为了使评论有针对性和战斗力,能够解决一点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就要争取把评论写出“棱角”。有了“棱角”,才能一针见血,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渊 《新闻实践》2009,(11):33-35
这是一个有越来越多的大众渴望言说的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党报的评论版面如何生存与发展,需要新的思考。近年来与都市报等市场类报纸相比,党报的新闻评论让很多读者觉得“不解渴”、“不过瘾”,致使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削弱,社会影响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9.
党报评论不仅要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还要反映社情民意;既要吃透上情,也要了解下情。延安日报以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锐度的“四有”标准探索评论写作,“‘延’论”专栏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坚持系统思维、主动策划,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改进文风、贴近生活,创新话语表达,让读者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10.
党报言论,大而论之,无外乎“指定题目”与“自选题目”两块。 所谓“指定题目”,即指令性评论。而“自选题目”,则是根据各报自身特色而运作的言论。 谈及发挥党报言论的优势,我们体会,就是要在“指定题目”和“自选题目”上都力求有上乘的“表演”。围绕这一目标,北京日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党报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报业竞争中,有着一个其它类型报纸所没有的优势,即有一块天然的、“铁定”的基本市场份额。因为党报作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担负着传达党的  相似文献   

11.
党报评论发挥着统一思想、引领舆论、指引方向、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把评论写得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关注度,这是对党报办报水平的一种检验。山东淄博日报“稷下新论”专栏守正创新,在党报评论的题材拓展、语言风格、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党报评论的写作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河北日报》一版的“杨柳青”专栏评论,不但是该报的“名牌产品”,同全国各地党报的专栏评论相比较也有其独特的鲜明特色,几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4年度《中国新闻年鉴》作为“新闻改革典型经验”予以介绍。(一)“杨柳青”专栏能够在当前卓而不群,主要在于它具有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甘肃日报《兰山论语》新闻评论专栏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从经营《兰山论语》专栏的具体实践来看,党报培育名专栏,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今天,报纸林立,竞争激烈,培育新闻名专栏,如何凸显党报特色,提高宣传水平和效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就是要联系本省实际。一方面要主动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报社宣传的重点,一方面力求主要评论由头应该是本省和本地区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变新闻的贴近性为新闻评论的贴近性,使评论更加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和说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评论工作似乎成了地市报同仁颇感棘手的一个难题。报纸上评论少,好评论尤其少。窃以为,地市报评论要走出低谷,必须解决三对矛盾,或者说要闯“三关”。“命题”与“自选题”的矛盾这是评论选题要闯的“关”。党报的言论,应该传达上级党委的精神。无可否认,“命题”是党报言论重要的一条来路,这是由党报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但是,如果唯“命题”而发评论,则又会将报纸的评论引向单一的层次与单一的品种和风格,无法出现百花齐放、活泼多样的局面。所以,在“命  相似文献   

15.
裘小桦 《当代传播》2005,(6):98-100
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栏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现在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这里仅探讨报纸的专栏评论。上世纪20年代末,由邹韬奋主编的上海《生活》周刊开设的“小言论”专栏,曾在当时的青年中,有过极为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专栏评论在党报上虽不多,但在  相似文献   

16.
河北日报“燕赵论坛”专栏发表的《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评论取得成功主要之点在于对社会热点处理较好,所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评论不能回避热点。干群关系紧张是一个敏感话题,新闻媒介偶有透露,也是持小心翼翼的态度,多是正面报道,报道处理的结果。作为党报,为了做到以正面宣传为主,这样处理无疑是正确的。“燕赵论坛”作为河北日报的言论专栏,以上这些原则都是要遵循的,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怎样体现主旋律的问题上有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自身特点。党报的言论专栏决不能回避矛看…  相似文献   

17.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舆论格局下,评论依然是党报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主流大报上有一块独立的评论阵地非常重要,从《人民日报》观点版取得的成效来看,需要这样一种与大报权威性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有分量的新闻传播样式。  相似文献   

19.
吕艺 《新闻前哨》2011,(3):11-11
我觉得这次会议意义很大.不仅仅是对“楚论”和《湖北日报》而言,它还关系到整个党报评论未来的发展,乃至在未来整个党报的生存和发展怎么增加竞争力的问题。现在,评论已不约而同地被认为是报纸的强项。那么.党报的大评论怎么增强影响力?我认为.大评论要站在提高公信力、传播力的高度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嘉兴日报党报热线栏目创办十年来,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宗旨,关注热点,求证疑点,解决难点,是嘉兴日报第一个获“浙江省名专栏”称号的栏目。栏目善于从民生着手,“以小见大”,挖掘新闻最大价值,凸显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