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个中国人中就有一部《新华字典》如果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凡是识字的,都和商务有关系。”或者说:“在中国,不知道商务的,算不上真正的知识分子。”你相信吗?你可能会说:太夸张了吧?那么,就请先看看这样两个数字: 从1897年2月到今年2月的90年间,商务印书馆共出书26000多种,平均每年达到300种。特别是近几年来,又恢复到  相似文献   

2.
两位漫画家,新民晚报的郑辛遥和《现代家庭》杂志的潘顺祺,最近联袂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幽默画展。就在他们的幽默画展不久,我对他们作了一次不无幽默的采访——我让两位漫画家抓阄。幽默是天生的吗? 五张牌里,郑辛遥眯眯笑着抓了中间一张。他说,他现在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十分感兴趣,根据著名的“中庸之道”,当取这一张。十分奇妙,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潘顺祺也在五张里面取其中。而且,两张牌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也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幽默是天生的吗?幽默能不能后天培养呢?这也是许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从有了荷马,便有了荷马式的痛苦和感叹;自从有了伊索,便有了伊索式的幽默和微笑。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和大才华,它消解了严肃与正经,却因此获得了一种难得的亲和力。西方甚至有言:“只有幽默才是真正的民主。”以倡导和凸现幽默品质、游戏精神和快乐理念为己任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最近又推出“董宏猷系列”三种:《天上掉下个胖叔叔》、《老鼠为什么爱大米》和《快快乐乐写作文》。这三本书既是作家个人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创作成果,也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领域里的一次新的收获。这个旋律来自“胖叔叔”这个喜欢唱歌和拉小…  相似文献   

4.
幽默推理     
漫画是一种幽默艺术。漫画若无幽默便失去趣味。幽默推理是漫画创作的一个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推理,按《辞海》的解释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向提溜出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而幽默推理则是在推理过程中按事物原有的逻辑演绎出不协调,从而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我有一些漫画就是运用幽默推理的方法创作的,如《知识转移》(见图一)。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丰富人的头脑,增长知识。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去推理:知识是写在书本上的,读后书变小了,人的脑袋必然变大,这不是书上的知识转移到脑袋里去了吗?这就是幽默推理。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5.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编辑絮语     
1971年的一个秋日,在从伦敦开往普利茅斯的一列头等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一位商人和一位绅士。绅士问商人:“您是日本人吗?”商人说:“我是中国人,说准确一点,是香港的中国人。”绅士眼睛一亮:“那么您是做什么的?”“搞搞航运。”“哦,您有多少船?”“有一点点,具体数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很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由于缺乏文化通识而引起的尴尬,中国书籍出版社组织了一批学者、专家围绕“纠错”这一视角推出“文化纠错”系列丛书,赢得读者欢迎。本届书博会上,中国书籍出版社特邀该丛书第一本《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的作者郭灿金教授举行“纠错”讲座,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跳槽”、“佳人”等一些我们身边的文史知识进行了一次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出访法国,在议会发表演讲时,有议员宣布抵制,还有议员戴着面罩站在议会厅里,抗议中国“没有自由”,同时在街上也有“抗议队伍”。而当30万法国人在香榭丽舍大街观赏中国新春大游行时,一旁的街道上有650人示威。……你以为这是海外传媒的报道吗?何曾看见或听到过这样的信息出自我们的主流媒体?而就是这些信息,居然出现在《汇报》上。这违反新闻纪律吗?这会有导向问题吗?  相似文献   

9.
1988年春节前夕,在本世纪最后一个农历龙年来临之际,当中华大地上噼噼啪啪地放掉价值上亿的爆竹、焰火,用千万个大小不等的铅字拼成的文章,按照世俗习惯为龙年祝福的时候,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以下简称《导报》)一反世俗,在春节前三天出版的第379期报纸上,敲起了震撼人心的警钟: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在继续拉大,按现在这样的比率发展下去,再过五六十年,中国有可能重演鸦片战争时的状况——外国人洋枪洋炮,中国人只有大刀长矛。中国人有可能被开除“球籍”。这是危言耸听吗?不!《导报》同仁送给龙年的这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所著《中国人》,旧译为《吾土吾民》,是林语堂乃至中国作家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林语堂在西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全书分为背景和生活两大部分,其中涉及到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中日战争等内容。本文主要评析了《中国人》一书中林语堂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曾经把没有笑声的生活比喻成一种酷刑,确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水平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幽默是一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的法宝。在当代中国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当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幽默”之道的节目一向受到观众的亲睐。不论是海派清口《壹周立波秀》,还是凤凰卫视的《倾倾百老汇》,都是在“幽默”这一风格上成就斐然的脱口秀节目。而如今爆红的《今晚,80后脱口秀》,则以“洋DJ打碟开场”、“一个人的幽默说笑”、“80后的集体吐槽”等特点一度曾将收视率飙升至全国第二。下面,我们将解析该节目成功之处、制胜之道,探寻脱口秀节目中“幽默”的妙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安徽文艺出版社丰收的一年.《中国天机》《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国剧德译系列》《大师莫言》《水母》等5个项目成功入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宣选题“中国人”系列丛书,《聆听中国——中国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英文版)再次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招标项目;《儒林外史》中俄文对照本、中阿文对照本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大中华文库”多语种对照版项目.安徽文艺出版社是如何在同类出版社中脱颖而出的?走出去工作是如何推进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  相似文献   

13.
《语言大典》是王同亿主编的。我想给主编先生提个建义,把《语言大典》更名为《语言迷宫》。我披阅了这部《大典》的一部分,得到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它是一座令读者晕头转向的迷宫。 比如说“潮湿的”一词,我们中国人,包括文盲在内,有不懂它的涵义的吗?我看没有。可是《大典》却郑重其事的作为词目收入,并且不厌其详的加以阐释,絮絮叨叨地写了200多字。解释来,解释去,结果把读者越弄越糊涂。请看吧: “潮湿的①[moist]湿透的;②[damp]表示湿的程度轻,中度的,有时使人感觉不愉快,受潮或沮丧,有时表示有用的意思;③[wet]描述某物外层覆盖着水或其他液体、或某物全部或多或少地浸透了水或其他液体;轻微地含水或轻微地被水覆盖、浸透、渗进或润湿;④[watery]多雨的;⑤[waterish]非常湿的”(为节省篇幅,例句全部略去)。 你看,又是“湿透了”,又是“使人感觉不愉快、受潮或沮丧,有时表示有用”,又是“浸透了水或其他液体”,又是“多雨的”,又是“非常湿的”,从这一堆释文中,有谁能够获得关于汉语“潮湿的”一词明晰而确切的理解呢?我看不能。也许,释文中所附的英语词含有这些意思吧?但是,它们同汉语“潮湿”一词究竟有何瓜葛?主编先生能告诉我吗? “长头”一词,《大典》的解释是:“具有低的头指数  相似文献   

14.
《工人日报》2000年11月30日第3版,即《新闻评论》版头条“社评”文章《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在论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无不与道德伦理的沦丧密切相关”时有这么一句:“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民所不耻,今天却又在各地悄然登场,这还称不上是道德伦理的沦丧吗?”这里的“不耻”一词,笔者以为“本报评论员”的理解有误。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并无“不耻”一词,却有“不齿”条目。时“不齿”一词的解释是“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人所~”。这个意义,恰好符合《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一文所论之意,即“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们所‘不愿提到(鄙视)’”。  相似文献   

15.
做学生时,学现代文学史,知道林语堂早年有些革命性,写过颂“土匪”一类的文章,后来,他钻故纸堆,办《论语》、《人间世》,提倡“闲适”和“幽默”,挨了鲁迅不少批评,“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便是用在林语堂身上的。此外,就所知甚少了。80年代,有机会看到台湾出的35卷的《林语堂全集》,一口气读下来,这才对林语堂其人其文,大抵有了认识。总体说来,林语堂在文学上散文成绩较好,小说写得甚多,然较贫弱,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以及编撰《汉英大辞典》等,是有卓著建树的。他的幽默,与一般人对幽默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启事     
在2001年这个想安静都安静不下来的世界,李安的《卧虎藏龙》被媒体炒炸了天。不就是在好莱坞外语片中入了个什么“围”吗? 不就是存西方比较“叫座”的片子吗? 电影好不好,得先由12亿中国人说了算。如果一个导演,能拍一部国人拍手称快的片子,这导演一生都可以“ok”了。美国人再多,也就是2亿,他说你好,你就登天了。美国人? 美国人算什么? 经济发达和文化发达从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为什么多贫血?中国人为什么比日本人少活10年?中国女孩为什么80%以上减肥失败?糖为什么是一种慢性毒品?烹调为什么是一种罪过?癌症和多种文明病为什么都是化学病?为什么说人类只有一种疾病、两个病因、三大症群?《西木博士的营养革命》一书回答了这些问题。本刊摘自该书前言。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去年底,江泽民总书记到天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在校图书馆新馆二楼阅览室里,江总书记问中文系学生王辉:“《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都看过吗?”又问:“能背诵一些吗?”江总书记强调说:“优秀的艾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应该背下来。”然后他兴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被江总书记称之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人选编的一部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辑有代表性的文  相似文献   

19.
两位漫画家,新民晚报的郑辛遥和《现代家庭》杂志的潘顺祺,最近联袂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幽默画展。就在他们的幽默画展不久,我对他们作了一次不无幽默的采访——我让两位漫画家抓阄。幽默是天生的吗? 五张牌里,郑辛遥眯眯笑着抓了中间一张。他说,他现在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十分感兴趣,根据著名的“中庸之道”,当取这一张。十分奇妙,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潘顺祺也在五张里面取其中。而且,两张牌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也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20.
阅报指瑕     
翻看几份《北京娱乐信报》,见语句失范处颇多,选几例略加分析之。——2003年8月10日16版《一家跑水淹了六层楼》,文中有“吴律师认为,为了避免多数人利益不受损害……”这句话,“避免……不受损害”双重否定即肯定,就是非要“多数人利益受损害”了?这是吴律师的原意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