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际翻译中的文化特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及民族烙印。虽然汉英两种语言有些词的概念意义或所指意义相同,但两种文化赋予它们的附加意义却大不相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深入领悟和忠实传达原作的语言意义,而且要深入解读和准确阐释原作的文化意义。本文阐述了反映在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特色,通常是能够通过语际转换表现于目的语中的可译性原则,同时又辩证地分析了翻译某些文化信息内涵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涉及到两种文化的转换。正确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必须要注意两种语言中蕴涵的文化对应、文化包孕、文化冲突、文化空缺和文化融合等五个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单纯语言文字翻译所造成的不当或错误。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涉及到两种文化的转换。正确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必须要注意两种语言中蕴涵的文化对应、文化包孕、文化冲突、文化空缺和文化融合等五个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单纯语言文字翻译所造成的不当或错误。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要让译文与原文能形似又神似,即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再现原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必须深刻了解双方文化内涵、精通文化背景、深谙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原意传真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过程。语言承载、体现着文化,译者要想再现原文词语的真正意蕴,实现两种语言的沟通与移植,必须善于弥补、衔接语际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如果只顾语言,而不了解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得体地再现原语言的语用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而且要注意把语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联系起来既不能忽视语言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可以说,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两种翻译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原文的全部信息表达出来,还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保持原文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准确理解原文,更要透过文字表面,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了解受众文化的特点,充分考虑广告语言的特殊性.利用常用的一些翻译技巧和修辞手段,把广告词语的个性(personality)表现出来,从而翻译出具有欣赏价值和市场效益的广告语言来。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创造性活动。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但要充分理解原文中的词汇、句型结构和语法现象,而且还要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生搬硬套、望文生义往往达不到传播原文化的目的,只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才有对原文的确切表达。无疑,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组合方式及句子语义重心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和风格,深入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及两种文化的差异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在翻译实践中语言组合方式的差异以及句子语义重心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活动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是译者的基本责任。而实际上由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本身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性等原因,翻译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的。分析了翻译不可能绝对忠实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两种避免“假忠实”的方法,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12.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文化之一,其英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目前徽文化英译中词汇空缺、句法结构差异、缺乏对"美"的文化考量等现象,译者应采用增译及意译的方法翻译词汇,构建完整的句法结构,把握原文整体意象,以满足原文的修辞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翻译观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对世界的二元划分,反对原文和译文的传统界限,认为原文并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封闭的、自足的体系,相反,原文的意义具有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原文意义的多元性和译者对原文意义的参与性决定了翻译是译者的决定过程.译者对其选择承担责任.解构框架下的"信",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的标准和尺度,它成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需做的选择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信"在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成为译者社会伦理道德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法两国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存在着共性。同理,汉法两种语言互译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除了语言水平和理解上的障碍以外,很大部分来自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因此汉法两种语言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深层意义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了两种语言,又涉及了这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6.
冯智娇 《海外英语》2012,(1):136-137,139
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当文学文体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则对译文的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中具有指导作用。以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及修辞两个层面切入,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试图找出两位译者在这两个层面的异同。经过对比发现,在词汇层面上,汪译本所运用的押韵方式与原诗相近;在句法层面上,两位译者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但谭译本在突显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上与原文较为接近。而在衔接层面,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修辞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反复的修辞手法,而对于叠词,两位译者在译文中都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英语关系分句(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在英语语篇中无处不在,其翻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论是分译法,还是合译法,不论是前置法,还是后置法都应抓住关系分句深层结构上的问题,弄清楚某个具体关系分句在某个具体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传达的信息、具有的功能、所起的作用.真正体现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能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文的信息,进而达到译文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到两种社会文化,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不能只在语言上推敲,还应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的同时,使译作可以被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翻译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忠实与背叛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中长久争论的话题。传统翻译论中的忠实与背叛都是在原文本具有确定的中心意义的条件下探讨的。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翻译理论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却是在否认文本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拓宽了我们对忠实与背叛的认识,解释了为何在不同的时代甚至在同一时代都有各种译本存在的事实。在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说明绝对的忠实只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而翻译只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受到语境的影响与制约。语境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特征。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