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能力是衡量高职学生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测评模型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基于KOMET二维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包括情景模拟法的测评模型、心理测验法的测评模型及实训现场测试法的测评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是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保障高职学生具备预期的职业能力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学校标准、企业标准,由学校、行业、企业联合组成测评团队于每学年根据学生应当掌握的职业能力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能力测验与评价的体系。这种测评体系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够符合“三个标准”、发挥“四个自主”、“四个保障”和“四把标尺”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考评体系,如何发挥其公平性、科学性仍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是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保障高职学生具备预期的职业能力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学校标准、企业标准,由学校、行业、企业联合组成测评团队于每学年根据学生应当掌握的职业能力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能力测验与评价的体系.这种测评体系使高职院枝人才培养能够符合"三个标准"、发挥"四个自主"、"四个保障"和"四把标尺"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考评体系,如何发挥其公平性、科学性仍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田犇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33-235
高职学生素质测评是检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是否到位、能力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现有的素质测评体系存在高职特色不足、测评内容传统、测评方式单一、测评实施缺乏保障等问题。本文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及社会企事业用人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高职学生测评研究新思路,探求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学生素质测评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不强、学校课程设置不到位及专业课授课时将其边缘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等问题,只有学生、学校和企业通力协作,才能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存在测评内容不合理、测评指标和权重确定随意和测评标准模糊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制订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模型,一要使学校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做出评价:二要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三要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人事管理效益。职业能力的测评体系可设计为以通用能力测评为主要项目进行开发,同时也建立对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测评的项目: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通用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确立各项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评估标准以及分值比例关系;测评体系的主体要多元化,采取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基于抽样调查简述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其次分析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标准,最后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方法.要基于职业能力要求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集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模式,同时组建高职院校内...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法主要有世界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和KOMET测评,三种测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KOMET是用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应然选择,它专门以高职学生为测评对象,建立了自己的职业能力模型、设计了完善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开发了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以应对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法及新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正>职业指导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强化职业指导工作,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但从整体来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管理相对宽泛、重视相对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是指由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课教育教学标准,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教学标准和有关文化、体育类竞赛标准开展的群众性教育类比赛活动;其参赛对象是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基本要求是密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以突出文化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和未来职业生涯中需要的基本素质能力为重点;其目的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进行考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特点, 加强对学生个体从事不同职业的关键能力培养,运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和“职业能力倾向自我测评量表”,对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985 名学生及另两所高职院校129 名学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个性特征主要属于社会型、艺术型和现实型,学生所在学校、所属民族和所学专业与学生的职业倾向无关。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主要弱点是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在语言能力和观察事物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纯用学习成绩考核评价职业学校学生,不公平,也不科学,有必要改革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评价机制,把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新评价标准.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更能符合培养职业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以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阐述了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及在学校层面所积累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具体做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了职业能力测评数据库数据样本,采用完全客观化数据研究模型,以数据实证探究的形式,探究个性特征,兴趣、价值取向,能力因子构成等影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复合因素,抽取分析采集有效样本数据中有价值隐含信息,以期对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状态及关联因素进行解析,把握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基本特点,为进一步的高职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能力测评是高职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有效方式,在职业指导课程考核改革中建立能力测评体系事关教学绩效的评价及教学质量标准的导向。对职业指导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建立能力测评体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社团建设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社团的特点,专业社团建设对学生职业力培养的意义,职业能力的诠释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社团建设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结合安徽省内20个中等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有关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据此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为高职院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中职学生,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批一线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是学校的生命线,也关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职业学校质量观的核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途径,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企业的用人思维及其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采用综合职业能力观,分析研究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为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