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一大代表,是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出的12名代表,另一名是由陈独秀派出的代表包惠僧。在党的一大以后,他们在激烈的革命浪潮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各地推举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12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  相似文献   

3.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2 名正式代表是:毛泽东、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何叔衡、陈公博、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周佛海、董必武。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对若干史实的看法和研究介绍: 1.关于党的“一大”闭幕时间 目前有几种提法:一是根据周佛海回忆是七月三十一日;二是根据董必武给何叔衡信及张国涛回忆为八月一日;三是根据会议安排者王会悟回忆是八月二日;最近又有人根据新材料认定大会是八月五日闭幕。 2.关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问题 “一大”会议代表一直有十二人和十三人之说,分歧在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包参加了“一大”这一点已得到肯定。但根据苏联移交的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李达与陈公博回忆及毛泽东与董必武后期回忆,包不是正式代表;而根据“一大”七位正式代表的前期回忆和包在建党前及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看,包应是正式代表。教材实际上是肯定第一种看法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一大”研究以1980年为开端,至2000年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一大”召开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三月代表会议”、共产国际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选出的中央机构、召开地点、“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一大”的意义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在以下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大”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一大”的意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地位、“一大”未采纳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思想原因等。  相似文献   

6.
出席“一大”上海会议的代表,一般认为是十三人,他们是: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也译:李克诺斯基)也出席过会议.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开会,马林、尼柯尔斯基和陈公博肯定没有参加.值得探讨的是李汉俊和何叔衡是否出席.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蛟 《天中学刊》2008,23(1):98-106
中共"一大"研究以1980年为开端,至2000年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一大"召开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三月代表会议"、共产国际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选出的中央机构、召开地点、"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一大"的意义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在以下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大"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一大"的意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地位、"一大"未采纳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思想原因等.  相似文献   

8.
《绥化学院学报》2011,(4):F0002-F0002,F0003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绥化学院学报》2011,(4):2+193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孙中山及改组后的国民党,在我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与我党合作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在极简陋的物质设备环境下培养出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被誉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第一期至第四期基本上是由周恩来、鲁易、熊雄、包惠僧等共产党人主持的,政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缅怀革命先辈,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曾祖父王尽美。他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中共“一大”都有哪些人参加了?为什么“一大”代表人数有十三人和十二人两说? 答:中共“一大”召开前,曾确定国内六个地区的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参加。“一大”召开时,实际出席了会议的计有: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烬美、邓恩铭,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来自广州的有陈公博、包惠僧,来自日本留学生的是周佛海,共十三人。此外,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参加者中,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何叔衡后来牺牲了;  相似文献   

14.
僧人写诗始于东晋,诗僧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则始于唐代,但作为一个诗歌群体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者,则为宋初的九僧诗派。历来对九僧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研究之上,鲜有从历时角度来讨论九僧诗歌者。此外,学术界通常将其视为山林生活诗的代表,以研究士大夫诗歌的标准来探讨他们的作品,而忽视了其僧人身份。其实从历时的僧诗一脉来看,再结合其僧人身份,会发现九僧的诗歌与之前的僧诗相比,在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都显示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近日接连收到各地一些师生的来信,询问为什么人教版新教材用“共产党早期组织”取代“共产主义小组”?在此予以统一答复。1936年,陈潭秋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中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各地的早期组织为“共产主义小组”。此后, “共产主义小组”这个称呼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了。在党史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中共一大前各地的党组织形式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作为普及史学研究成果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自然也要用“共产主义小组”来统称中共一大前各地名称不一的党组织。  相似文献   

16.
禅门书记职事的设置是丛林日益发展的结果。早期的书状专职方丈文书,书记僧则执掌禅门书疏,负责禅门之间及僧俗间书疏往来。书记僧所为疏榜等文字代表着禅门形象。清规中对书记职责有清楚说明,且书记僧兼习外典在北宋中期已成为不成文之规定,这为书记僧们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宗门需要书记僧才与道兼备,居简及其周围书记僧可作为代表。末流书记僧则不免一意吟咏,毁弃了佛道之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位置,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以学术团体成员的身份来参加这次学术活动的,不是官方身份,即不代表计划财务司,更不代表教育部。本来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学习大家一些好的见解,进一步做好工作。会议领导小组让我讲一讲,难以推辞,只好讲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这次会议是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研讨的开始,会后还要继续研讨,就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也还是要做很多工作的。有的是学术探讨问题,有的要按决定制订措施办法。高教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主要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体制改革问题。因此,体制改革是高教改革中的局部或部分,而不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问题。所以,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就是体制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今天我要谈的首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木情况,提供给大家一些数据,供大家继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对中共一大有着特殊的历史贡献,他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他是一个有抗争意识的晚清秀才,他革命的启蒙老师是革命党人刘静庵,后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却屡遭失败,最终在李汉俊的影响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培养革命中坚力量,他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组织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还原真实的中共一大,他一生都在自觉地回忆和研究那段模糊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同路人、党史宣讲的带头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引路人。可以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等方面,建构党史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新路径,并在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中,不断强化辅导员教师身份认同,通过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党史育人评价改革,增强党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