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飞机多大啊!怎么会怕小鸟?读完全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阅读理解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能否充分利用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一、快速阅读,掌握大意把课文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限时快速阅读,读两遍。第一遍利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的兴趣、新鲜感,叫他们不必查生词表、注释和词典。碰到生词,就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意义,集中精力读完全文,了解其大意。第二遍耗时略多,学生可以查找资料,注意细节,并将疑难之处做上记号,待后质疑、讨论。读完后,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作业以统观全文,掌握概貌为目  相似文献   

3.
郁土 《新读写》2012,(12):56-57
这篇文章选自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原创作家文丛四《布袋集》,说的是抄袭者的下场。读完全文,不禁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读完课文,只听教师笑容满面地问道:“同学们,你们已经读了全文,请想想第四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作文拟题的总体要求是:准确贴切,简洁明快,新颖醒目.文题应当做到紧扣话题,简洁新颖,要能高度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富有启发性,让人读题思义,能领悟到文章的主旨,进而急切地读完全文.拟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读者来说,标题是"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倘若我们能够为竞赛作文嵌上一双迷人的眼睛,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它可以使读者在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吸引读者读完全文.  相似文献   

7.
文言是古人的语言,同现代语言有相当大的距离,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读好一篇文言文,一般要经过磨口、顺口、上口三个阶段。磨口阶段:一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读起来绕舌,对这部分句子应划出来,需要以不同的速度和节奏、音量反复念,以砥砺口舌,运动口肌、突破难点、使其顺畅适口。顺口阶段:朗读全文时不增一宇,不漏一字,不错一字,节奏合乎要求,并能用充足的音量一直读完全文。  相似文献   

8.
好的标题确切、简洁、鲜明,能引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又可使读者在读完之后,获得一个总的印象,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大作家巴尔扎克在锤炼标题上,给我们留下了丰富且幽默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跑题与骄傲     
有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永远忘不了的教训》。看到题目,原以为是什么重大过错让作者如此刻骨铭心。读完全文,不禁喟然,原来只不过是作文跑题了。  相似文献   

10.
星星姐姐:《抢鸡爪》《“鸡爪出笼”》《嘴馋之“恶果”》《有趣的鸡爪之争》,读完全文,请你从这几个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题目填在标题处的横线上。  相似文献   

1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这两句可见熟读的好处。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一、略读全文,了解全貌。读完朱自清的《春》后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春天太美了,美不胜收,而这一切得力于朱自清先生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二个印象是这  相似文献   

12.
这种阅读方法不是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阅读,而是跳跃式阅读。1.读开头。有些文章(特别是议论文)常开篇点题,读开头一、两小节便可抓住全文的主要观点。2.读领头句。读完开头,再读每一小节的第一句。因为不少文章每段第一句基本上概括了全段意思,抓住它便抓住了该段大意。3.读结尾。许多文章结尾或总结全文,或深化主题,读结尾常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4想全文。“三读”后,一想文章大观点,二想文章小观点,三想全文脉络。这样一想,就能对全文大意、结构层次有较完整的了解。实践证明,运用“三读一想”阅读法阅读,只要花通…  相似文献   

13.
特别推荐     
本文写的是“配钥匙”这样一件小事,但读完全文,我们却十分赞同作者在文末表达的认识,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习作通过一件小事,表达了一个大观点,具有较高的思想层次。  相似文献   

14.
王琳 《文教资料》2011,(2):28-29
《游泳者》是美国小说家约翰.契弗的代表作之一,篇幅不长,结构简单,但全文充满象征意义,寓意深刻,使人读完后回味良久。本文试着对《游泳者》中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加以分析,以体现约翰.契弗在短篇小说方面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5.
《散步》,堪称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使人感动不已。读完全文,仿佛是在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真正感悟到了人生中崇高的人性美。《散步》讲述的是家庭中普普通通的事,但在平实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我也要飞天     
老师的话若是不读完全文,还真让你以为小作者实现了飞天梦呢!小作者能够巧妙地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从事情发生的起因写起,然后将整个梦境活灵活现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上下文之间衔接得十分恰当。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生鸡蛋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MOTHER’S DAY(母亲节)。颂扬母亲,歌颂母爱的文章数不胜数,下面这篇短文也是感悟亲情赞颂母爱的。文章没有优美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但读完全文,我们会更加感受到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深厚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18.
翻阅《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8期,一下子就被一个标题吸引住了,《千古<鸿门宴>,白璧说微瑕》(正文第30页)——居然有人敢在司马公头上动土!于是赶快翻到文本,一口气读完全文。待放下刊物,真的是感叹  相似文献   

19.
“完形填空”旨在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所提供的是一篇具有完整信息的短文。其中段与段,句与句,甚至词与词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第一空的答案需要读完全文才能做出正确选择。有的完形填空题最后一空的选项又是为了呼应全文主题,需要结合全文主题才能作答。相当一部分考生一拿到试题就开始边读边填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快了,但实际上由于对全文的大意心中无数,没有语篇意识,只是断章取义,拘泥于所填空的句子本身,而不结合整篇文章所提供的语境,不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线索,往往做了后面,忘了前面,很可能是漏洞百出,“欲速则不达”,很容易选错答案。  相似文献   

20.
周媛同学问:《梅花岭记》一文的记叙部分,作者对史可法并没有作太多的正面描写,但读完全文后,总感到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这是为什么? 本文作者生活在清朝文网密布、文字狱盛行的时期,因此,作者对史可法不可能较多地进行正面描写竭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