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般说来,英语的动词就其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为单词动词(single—wordverb)和多词动词(multi一wordverb)两类。其中,多词动词通常是由动词十小品词(副词或分词)构成。它在结构上是动词与副词或动词与介词的组合,而在语义上则表示为动词与副词或动词与介词的本义用法和转义用法。由于多词动词在英语里应用十分广泛,语义纷繁多变,它往往成为我们阅读理解和翻译写作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应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对多词动词形成一个较完整而清晰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对其几种主要结构的特点、它的语义标准及句法标准…  相似文献   

2.
“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用法非常灵活,包括介词,副词,和连词用法,前人对“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副词用法上,对介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就”从动词向介词演变的轨迹,揭示汉语介词“就”从古汉语动词,向近代汉语介词“就”演变,又向现  相似文献   

3.
说“以”     
“以”是个极常用的文言词,它本义为动词,可引申为名词,假借为代词,虚化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其虚化的路径是;动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又通“已”;“以”还有复合用法.  相似文献   

4.
黄敬轩 《双语学习》2007,(5M):68-70
“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用法非常灵活,包括介词,副词,和连词用法,前人对“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副词用法上,对介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就”从动词向介词演变的轨迹,揭示汉语介词“就”从古汉语动词,向近代汉语介词“就”演变,又向现代汉语介词“就”演变的一个历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徐峰 《辅导员》2009,(4):15-16
短语动词由两个或更多的单词组成,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动词。短语动词数量众多,用途十分广泛,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根据短语动词的构词特点,我们归纳为以下几种构词方法:动词加副词、动词加介词、动词加副词再加介词、动词加名词(相当于名词的词)再加介词、动词加形容词再加介词。在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7.
多词动词是相对于单词动词而言的,如,expect是单词动词,look forward to便是多词动词。常见的多词动词有以下几种: 1.动词+介词如:result in(cause)call for(demsnd) 2.动词+副词小品词(又叫短语动词)如,turn off(stop)come by(obtain) 3.动词+副词小品词+介词如,put up with(tolerate)look forward to(expect) 我们不难从以上三种类型的多词动词例子中发现:每个多词动词的意思不是从其组成部分而推断出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技法指津】一、怎样辨析易混淆的几种词类在汉语词类中,有几种词极易混淆,像动词与介词、副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1.动词与介词动词是实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发展变化等;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是虚词。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都可以修饰动词。因此,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就容易混淆。区别这两类词的方法如下: (1)时间名词前可以加介词,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 例:我明天去北京。 我马上去北京。 在“明天”前可以加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做句子的状语。“明天”是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11.
《史记》动词作状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作状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充当状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四类;动词作状语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原因、时间等;其语义指向主要是指向主语或兼语,极少指向谓语和宾语;动词状语与谓语以直接结合为主,以用连词"而"或"以"连接为辅;动词作状语与动词作定语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语法化主要指一个普通实词逐渐失去独立性演变为语法标记的过程,其中词义和句法结构的演变是汉语实词语法化的两个基本条件.“得”在词义演变上经历了由具体动作义到抽象的实现、得逞义,再到表可能义,直至意义完全虚化等一系列过程;在句法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的核心动词或次要动词,到作状语的助动词,以及演化为一个结构助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试论"状--动--宾"结构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状-动-宾”结构是不是多切分结构,应该从结构,功能,意义三方面来衡量。对多切分的“状-动-宾”结构进行层次分析时,应该根据“状”,“动”,“宾”这三者之间的语义疏密关系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尝试运用非范畴化理论研究了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作状语现象,主要讨论了动词状语V1的非范畴化、动词作状语的动因及其形成机制。在构式语法理论支撑下,文章认为作状语的动词仍是动词,它是构式赋值、动词词义与动词使用频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类动词还处在非范畴化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仔细”在用法上具有独特之处,除了在陈述名中作状语外,主要用于人物对话,它可以是零形式,也可在其后出现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或小句。在语义上,它可以分为警告告诚、提醒注意两类,而不同小类在句法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从“移情”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进入“由A而B”格式的主要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由A而B”可以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表示发展变化趋向或过程的“由A而B”要求A、B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此而B”“由A而来”等是表示原因和由此产生结果的“由A而B”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狭义“有”字句和方言“有”字句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中的“有”都统一在表“存在”的本义下,分别表示事物、性状、事件的存在。“有”字的词性是动态的,根据后接成分从名词到名动词到谓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一个由动词到准谓宾动词再到副词性确认标记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名词“动用、状用”是一种语法现象,但不能仅仅停留于语法结构规律的分析,还必须从表情达意的效果上,对其做出积极的价值评判。其修辞价值就是它在一定语境的聚合结构中“动用、状用”后,其属性义被激活而产生了转义,具有了多义性,并由派生后的转义来增添着话语丰厚的信息量,进而使句子达到一种不拘形式而精练、生动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句子所表示的时间性命题通常是由动词和与之共现的其他句子成分共同所表达的。这些句子成分包括具有参照时间义的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也包括动态助词和趋向动词、语气词等。它们在组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着时间特征一致性的原则。本文从实际语料出发,通过对"V 了1 NP"和"V 了1 NP 了2"两句式与参照时间组合的比较和分析,试图揭示这两句式的某些时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