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摞文章霍放在笔者的面前:《夹击之下,地市党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互动,难题才能破解》、《从报业发展趋势看地市党报竞争力》、《对报社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就让我们通过这些“索引”,走近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镇江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汤才顺。  相似文献   

2.
1 新纪录片时代的开始 问:关于新纪录片的开始.普遍有两种说法:一说始自央视的《望长城》,一说发端于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您觉得新纪录片的开端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心中的日月     
《中国广播》2007,(11):70-71
解说: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而在我国云南普米族的村寨里,每当有人去世,老人们都要唱一首《指路经》,告诉亡者归宗的路,引导他们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难在哪里?──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浅议周世康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曾经不是个问题,新闻史上有不少这类名篇。如:《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8.16),《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947.2.7),《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948.11。5),《...  相似文献   

5.
《千里寻访青海大姐》是河南省《京九晚报》与青海省《西海都市报》共同组织的一组系列报道。从7月2日《西海都市报》发表第一篇文章《青海大姐,您在哪里》开始,到7月31日《京九晚报》、《西海都市报》相继发表《跨越千里的对话》结束,前后持续一个月。两地媒体发表作品20多篇,新华社、《河南日报》、《大河报》等许多媒体也都转发了相关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对此,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称赞道:一、为社会谱写了一曲诚信的道德颂歌。商丘小伙千里寻亲,其寻找过程就是对社会道德和道义的一种追求,与青海大姐的品…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5,(6):50-50
《世纪战争》(上)(下),《我的太阳》,《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画》,《差距在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画》(上),《拯救青春》(父母版)。  相似文献   

7.
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风哪里来———趣说事物原由》系上劳动报新闻研究室主任严宝康为文之余累下来的“副产品”。二十多年前严宝康古人编纂《事物纪原》得到启迪,将万册书及数百家报刊上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切相关的一千多个条目加以整理,探求物原由,通晓古今之演变,展现了一个博《风从哪里来》趣说事物原由@钦锋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新疆日报》2002年12月24日上的消息《首府“公款圣诞”令人担忧》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实施舆论监督的好新闻。报道的成功,笔认为主要得力于抓准了问题。何谓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可见,这里所指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指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是主要指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笑话     
《出版参考》2014,(6):27-27
童话书 一男士到书店买书,问:《幸福的婚姻生活》在哪里?店员:该书属于幻想类小说,在第一排。男士:《夫妻相处之道》呢?店员:该书属于武打类小说,在第二排。男士:《理财、购房要义》呢?店员:那是妄想综合征,属精神病类,在第八排。男士:那《男人应该是一家之主》呢?店员:这里不卖童话书。  相似文献   

10.
这是伍杰的一本散文集,共有124篇,40万字。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是散文百花园中的一簇经得起久看,耐人寻味的佳作。《追寻》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当今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和事。工厂的,农村的,街道的,学校的,从北方的冰城哈尔滨到风光旖旎的西南边陲阿诗玛的故乡。名山大川,历史名城,外域风光,没有作者不写的,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篇,兴未尽,情未了,再写第二篇,第三篇。例如,写黄山的三篇是:《三座峰头是黄山》、《黄山之雾》、《潺潺黄山水》;写泰山的四篇是:《泰山夜思》、《泰山柏与泰山石》、《奇绝的灵岩寺》、《云…  相似文献   

11.
名刊要览     
麦凯恩的荣誉信条;回忆真正的麦凯恩;疼痛来自哪里?麦凯恩:隐藏的深度;公布芥川奖日本《文艺春秋》;法国地产:全新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听说《天津档案》月刊要到北京地区搞个笔会,我的心情格外舒畅。笔会前夜,编辑部的仲达陪我一起到南开大学安顿下来。我问他:“明天计划到哪里?”他说:“去爨底下村。”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视听界》2011,(3):1-1
网络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出现对抗人类控制的反叛者。网络符号象征着心智的迷茫,生命的纠结,以及追求个性的群氓。——硅谷思想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刊说。  相似文献   

15.
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在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当属《毛泽东选集》。“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选集》风靡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在哪里诞生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6.
媒体同行见面相互间打听:“哪里有《收获》2004年第一期?”一本纯文学刊物引发洛阳纸贵这可是近年少见的事。张欣长篇小说《深喉》发表后引发起媒体广泛关注,女作家张欣成了一个公众人物。记者跑了多家书报摊也未找到这期红色封面的抢手杂志,后来还是一位北京朋友援手火速邮来才解了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7.
杨牧之新作《佛罗伦萨在哪里》出版研讨会于2003年8月6日在北京举行。 《佛罗伦萨在哪里》是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现任中国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杨牧之,多次出国访问后所写的探讨异域文化的散文集,收入新作《在金字塔下》、《“葛拉齐亚”》、《佛罗伦萨在哪里》、《梦一样的威尼斯》等18篇及160余幅风光照片,装帧精美,彩色印刷。 与会者认为此书考察异域文化,思考人类  相似文献   

18.
屈指算来,我爱上《新闻与成才》已经整整12年了。在这十几年的军旅岁月中,它以独特的魅力占据了我的精神空间,帮我走上了成才之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有它伴我左右。我参军后,就喜欢读书和写作,可一直找不到一本能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当我的向导。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凭着对文学与新闻的业余爱好和强烈兴趣,来到连队图书室,翻阅有关报刊。顿时,我的眼睛一亮:《新闻与成才》。于是便细细地欣赏起来:“采写体会”,“作品评析”,“编辑手记”……看着,看着,我不禁被它的高度政治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所吸引。后来,我每年都从微薄…  相似文献   

19.
名刊要览     
《经济学家》:风暴损失,美国《新闻周刊》:切尼的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陷入重围,《纽约客》:法庭上的萨达姆,《福布斯》:博客的攻击,《商业周刊》:亲爱的,他们把美联储缩小了,《新共和》:撞车之路,《时代》:如何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20.
可嘉的开山之作──简评《图书馆与社会》于鸣镝九四年七月因事赴京,在夜以继日工作之余,抽空头顶盛夏烈日去书目文献出版社,得购一本湖南图书馆程亚男同志的近作《图书馆与社会》(以下简称“程书”)。读后觉得此书是一本好书。程书好在哪里?初步印象,大体有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