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柳斌同志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讲解分析课,那是不成功的语文课。”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吉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句子训练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柳斌同志曾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素梅 《新疆教育》2012,(19):50-50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讲解分析课,那是不成功的语文课。”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改革,离不开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讲解分析课,那是不成功的语文课,甚至是失败的语文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而不应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的说教者.时刻注意培养兴趣,激发情感,启迪思维,增益智慧,变要求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教师,才是最称职的语文教师.因此,要当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不能习惯于老一套教法.这里结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柳斌同志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少学生对学习语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教师和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轻视化课。另一方面,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致使一些语教师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凡课讲解,必划分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样的教学,虽无不妥之处,但形式呆板,教学中缺少情感互动,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甚至觉得语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语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张敬国 《现代语文》2006,(10):53-54
一、说课,现实需要,理论成立 目前,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得以体现,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不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以为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细致、透彻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学生怕动脑筋的习惯,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成绩,更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能力。为弥补这一不足,不少教师施以课后的题海战术。对于这种强化训练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消化,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实在是遗害无穷。  相似文献   

9.
要求学生,就要了解学生;要提高学生的语水平,就要弄清学生现有的水平。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地教学工作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但愿这组章能帮助大家进一步认清学生的重要。希望这明白的道理.能化为我们语教师真正为学生语能力发展的行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杨海琼 《师道》2004,(11):33-33
时下许多语课都变成了语分析课,一篇原本活色生香的佳作,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被机械地肢解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生字词、精彩章句。这样做,不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失了血液,没了活力,变成一堆让人生厌的杂碎;不仅败坏了学生学语的胃口,而且扼杀了学生学语的兴趣,更别说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一天天地高起来了,而有些中学语课堂的“琅琅书声”却渐渐低下去了。有些语教师只重视对课的分析讲解,不重视引导学生诵读课,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至于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教师对诵读的作用认识不足所致。因此,  相似文献   

12.
在语教学中,教师在传播语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借助语言字的美、课的意境关、人物形象美等美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要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只有必须明确学生自改习作的意义,消除传统习作批改的弊端,探究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思考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步骤,才能使学生在自改习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修改的习惯和能力而提高习作的水平,才能使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益而实现(《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林红 《教育导刊》2004,(17):38-40
近年来,中专语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招进来的大多数学生语水平不够理想,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写起章来更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另一方面,学生不肯花心思在语学习上,认为学不学一个样。要改变中专语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的转换。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不能仅仅追求知识传授,而应重视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重视人的潜能开发并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合作、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同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中专语教学现状。下面是我在变革中专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完善及素质教育的改革正在不断前进,为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创建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积极明确微课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能力的差距制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中职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可以加快学生学习的进程,教师应明白微课教学的重要性,以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微课语文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应当被重视,积极解决微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教育领域重视的一项课程研究,只有积极改善微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内容方面不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能力在语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写作规律是从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写作技巧。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让学生对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下水”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作指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冲突即指各派之间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各自对手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学校、课堂是置身于社会之内的,它们作为社会的次级系统,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冲突存在。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之间互动的过程,我们把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表述为:“教师、学生、教材三之间在情感层面上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实现其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语课堂情感教育的理想实现应该是:教师认可教材情感,把握课的情感,并准确地传导给学生,使得学生、教师、课三情感一致,产生共鸣,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水平。然而这并不能概括语课堂教学情感冲突的全貌,由于教师、学生、课三之间的化差异、情感差异,课堂上的情感冲突是普遍的、必然的存在着。而也正是这些差异、冲突才使得语课堂充满了生机。必要的冲突是教师、学生生命活力张扬的表现,当然不当的冲突也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对语课堂中情感的冲突类型和正、负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其正功能,规避其负功能,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语教学中,教师完美的范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着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当代的"语文观"。在"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传递各种语文信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因文而异预设评价课前教师入文七分,课堂教学味浓三分,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为学生设计一条语言实践的最佳路径,更好地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