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我们捧读他老人家的光辉词章《贺新郎·读史》,心潮澎湃,更增怀念之情。毛主席这首词笼今罩古,深含哲理,是一曲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颂歌。它的灿烂光华,有如高耸云天的灯塔,照亮了人类的锦绣前程。它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毛主席的宏伟遗愿,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逝世两周年的时候,读到新发表的毛主席的三首诗词《贺新郎》、《七律·吊罗荣恒同志》、《贺新郎·读史》,真是悲喜交集.想到毛主席离开了我们,自然感到悲切;但现在读到他的思想深空邃,艺术高超的三首诗词,使我们受到形象化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又自然感到欣慰.《贺新郎》是五十五年前毛主席在告别杨开慧同志时写的词作,是一首别离诗、爱情诗.就我们见到的,这是毛主席已发表的诗词中最早的一篇,而且写的又是爱情题材,独具一格,所以读后,特别新人耳目.这首词,以委婉的格调,深挚的感情,抒写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毛主席对杨开慧同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抒发了对革命理想的热烈向往和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心,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动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形象思维第一流,文章经纬著千秋。”新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三首,以革命斗争、反修斗争的诗教,给我们以巨大的教育与鼓舞。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史诗《贺新郎·读史》,形象地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历史观的革命锋芒。  相似文献   

4.
写于一九六四年春的《贺新郎·读史》,是庄严、辉煌的毛主席诗词艺术大厦中新的壮丽画卷,是新添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新的光辉篇章。这首词笔力矫健,构思雄奇,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把整个人类历史概括笔底,将阶级社会的诸般斗争尽态描摹,此非大思想家不能达,此非大手笔不能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大的思想力量,又从中获得了多大的艺术享受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辩证唯物史观充分体现在他的诗词中。《贺新郎·读史》一词通过述评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体现了毛泽东的辩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夕、J、了、.产飞,产、.尹 O︺n刁氏j勺‘巴JO曰已口亡J‘组1二 :…弓口,曰n乙J.幽尺甘九‘r、了、尹‘、矛r、产.、矛r、词一首(《贺新郎·读史》)·,.······……毛泽东(1.1)郭沫若同志一九五八年为本刊的题词·一“·……(1 .3)学习毛主席实事求是的作风············……何长工(1.4)实事求是,搞好史学研究工作······4··……侯外庐(1 .8)历史学要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作出贡献…梁寒冰(1·10)学校应当重视历史的教学工作·········……黎滋(1·14)为《历史教学》复刊而作·············…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两周年的日子里,捧读最近发表的三首毛主席诗词,更加激起了我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和崇敬的感情。读华章,倍思亲。我们受到了巨大的教育和鼓舞。《贺新郎·读史》雄视千古,气势磅礴,是一首唯物史观的壮丽战歌。在这首词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为纪念毛主席逝世两周年发表遗作,《贺新郎》等三首。包括:早岁奔走革命伉俪暂离时的别词;四十年后,为老战友逝世写的挽诗以及因读史而引起对领导起义人物的歌颂。这些都是在平生革命实践中,以“目尽青天怀今古”(张元千《贺新郎》词句)的气概,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几个月来,报刊先后发表很多有关这三首诗词的文章,可惜未及遍读。下面是我在全国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写的几段笔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抒写革命爱情的词作三首《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和独特风格的诗化表现 ,堪称是革命爱情的史诗 ,为当今和后世的诗人和词家抒写这类诗词 ,创立了学习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批判“两个估计”,加快发展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高潮声中,我们满怀战斗豪情,迎来了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十二周年。十二年前,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七指示》。在《五·七指示》中,毛主席指出:“学生也是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月十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本刊记者写的题为《华主席是高举毛主席教育革命旗帜的光辉典范》一文。为隆重纪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欢呼毛主席的光辉教育革命文献《七·三○指示》全文发表,本刊这期特刊载《华主席指引我们学共大——再頌华主席是高举毛主席教育革命旗帜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写于1964年春天.当时,我国人民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和苏修叛徒集团背信弃义所造成的经济困难,迎来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春天.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在国际上,我们顶住了苏修的压力,回击了赫鲁晓夫的攻击,渡过了"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时刻.第三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这一切都雄辩地说明:劳动人民是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帝国主义分子与赫鲁晓夫之流的叫嚣,只不过是"几个苍蝇碰壁"的"抽泣",  相似文献   

13.
于述胜 《中国教师》2009,(11):35-36,60
<正>2005年7月,何炳棣的学术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年后,何兆武的求学自传《上学记》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两位先生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学者,国内稍知文史之学  相似文献   

14.
五千国史重批阅英声朗练震九州──读毛泽东《贺新郎·咏史》罗浩波“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一九六四年春,“一位以铲除所有不平等现象为己任的人,一位个人身躯里蕴藏着中国革命的人,一位教会了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了他...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于一九七六年元旦发表了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朱德同志怀着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感情“聆、读再三”,乃至“欣然不寐”。因他“吟咏有感”,就应《诗刊》编辑部之约,挥笔写下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刊登在《诗刊》一九七六年二、三合期上。邓颖超同志曾建议《人民日报》转载,然而却遭到了“四人帮”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反动文痞姚文元的蛮横拒绝,充分暴露了这伙阴谋家、野心家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刻骨仇恨。在“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以后,《人民日报》为纪念毛主席诞辰八十三周年,于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特地转载了朱德同志的这两首诗。这是雨过天青,乌云散尽时对与世长辞的毛主席的深沉悼念,也是驱除四害,朝晖映照后对永眠九泉的朱德同志的亲切告慰,更是战旗翻飞,吼声如雷中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16.
殖民时期的文学并不是纯文学,其主要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赞美上帝.如果文学作品不是以此为主题,它也就失去了文学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最伟大作品科顿·马瑟的《新英格兰的宗教史》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集子.它涉及了历史、野史、人物传记、恶魔传说以及布道和神学等领域,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目的:歌颂上帝和那些效忠上帝的人.当然它们都反映了马瑟的清教徒观点.而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史》和约翰·温思罗普的《日记》则记录了上帝的无限威力.不知为什么,可能就是由于朴实的语言和不加任何修饰的忠诚使这两部作品在文学中占据上游.与此同时,塞缪尔·塞沃尔的《日记》和佩尔斯的《日记》都是同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这一时期以及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上帝的忠诚.但是殖民时期的诗歌却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判决日》“用诗歌描述了这最伟大的、最无可辩驳的上帝的宜判”.这部诗作把木马摇动似的旋律和这一神圣的主题荒唐地结合起来.安妮·布雷德斯瑞特偶尔把韵文和诗体混合,所以她的“四位一体”的废话诗篇(如《四个君王》、《四季》等)显然是关于文学史的,而不是文学本身.出自罗杰·威廉姆斯和约翰·考特恩的小册子记录了他们在神学上的分歧.还有约翰·艾略特的《印地安语法》、韵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大胜利召开,给各行各业的飞跃发展带来了强劲的东风.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我校全体师生员工满怀革命豪情,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大精神的高潮.我们根据党的十大新闻公报提出的战斗任务,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把学习十大文件与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结合起来,与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结合起来,同时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为指针,认真地回顾了几年来我校教育革命的实践.几年来,我校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加强了党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坚定不移地走《五·七指示》的道路,以批林整风为纲推动教育革命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建立了厂校、队校挂钩制度,实行了社会课堂和学校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形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的诗词《念奴娇·昆仑》有这样几句,“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其中这个“三”字用得准确、具体,换其它数字都不恰当.“三”在文言文里有两种理解:一是实数,表示数目的多少.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凡投三弟子.”《史记·滑稽列传》另一种是虚数,表示概数、极数,多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9.
“你看《哈利·波特》了吗?”——英国作家J.K.罗琳所布下的魔幻世界,俨然成为男女老少口中最新潮的话题,从报纸到电视节目、学术教育界、宗教界以及网络上,尽是这股探讨哈利·波特的热潮,赞成与伐之声此起彼伏。《哈利·波特》为何能如此风靡?我认为《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之所以老少咸宜,大概是缘于作品中流露出的那份爱——真挚的亲情和友情。我是一个成年人,但在看了《哈利·波特》后,我也不禁流下了久违的眼泪!你可以说我肤浅,说我善感,但书中确实有着温暖人心的亲情与友情的到位描写。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作者J.K.罗琳一次又一次地在…  相似文献   

20.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中的“氓”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称为“氓”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分歧较大.《说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许慎认为“氓”是个形声字,指的是“民”.《辞源》: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把“氓”看作是流亡之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