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贵刊于1984年第二期刊载了李德山所写的与我商榷的《我国古代的筇一次书厄不始于秦孝公》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对拙著《秦代藏书考略》(载《图书馆学研究》八三年一期)中所提的“秦在商鞅变法之时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焚毁先古政治典籍的活动。这次焚书,所称先秦书籍遭受的一次大厄”这一结论提出疑义,并列出五条根据加以驳斥。李文最后说:“这并不是我囿于前说,缺乏创新,而是事实就摆在这里”。那好,我们就用史实来说明历史的真象吧。第一,李文首先例举隋牛弘所提的书之“五厄“,又举明胡应麟所补论的书之“十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科技成果问世之日就是“去世”之时,严重地束缚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应发挥的巨大作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对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一次新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李老师在分析《第二次考试》一文的思想内容时,启发同学们回答问题。李老师:“初试时,陈伊玲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连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领首赞许,可复试时为什么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判若两人呢?是她的声音不稳定吗?是她的态度很不严肃吗?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和王 为总裁的《元史》前后经过了两次纂修才最终完成。第一次纂修的时间为洪武二年(1369)二月丙寅至八月癸酉,第二次为洪武三年(1370)二月乙丑至七月丁亥。第一次纂修结束时,监修李善长、总裁宋濂先后各上了一篇《进元史表》,李善长的《进元史表》由于《元史》的刊行得以附之以传,宋濂的《进元史表》则因载入其文集中而流传至今。如果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据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五史》影印的《元史》卷首李善长的《进元史表》和宋濂的《进元史表》作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所列的“本纪”和“…  相似文献   

5.
从“神实主义”说起 第一次听说《炸裂志》,还是在2011年,我对阎连科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问他《四书》(这部书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内地出版,但有繁体字版)之后的新作。阎老师提到,他正在写一本书,内容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而且这本书是完全按照“神实主义”观念而写的。对于这个观念,我更不陌生,  相似文献   

6.
隋代牛弘在其《请开献书之路表》中,谈及隋以前书籍散亡的事件有五次,史称“五厄”。明代胡应麟在《论历代书籍存亡》一中说“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指出“书自六朝之后,复有五厄”。这就是历史上关于献散亡的名的“五厄”和“十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量典籍被帝国主义列强盗运出境,  相似文献   

7.
三礼馆为突破《三礼》文献阙如的困境,接受李绂建议,从《永乐大典》辑出大量佚书。这是第一次由国家力量组织并实施的辑录《永乐大典》佚书的实践,对四库馆的设立有直接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9月1日傍晚才见到早报,晚饭后手捧《渤海早报》拜读创刊词数遍颇有心得。作为普通读者,我读创刊词和第一期报纸的感受是:办报宗旨写得好,报道宣传以‘新’为主,报纸风格十分明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读《渤海早报》创刊词有感(摘自新浪李老师的Blog)  相似文献   

9.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11,(12):32-33
李:孙老师,几年前我在《新文学史料》上读过你的文章,你回忆在向阳湖的往事,十分精彩。上次寄了你一套《向阳湖文化丛书》,其中《向阳湖纪事》收入了你的文章,谢谢你的支持。我今天来,是想听你再多谈一点。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内地片名为《龙城岁月》)10月20日起在香港与内地同步公映。在《无间道》、《江湖》已经达到当今黑社会题材颠峰位置之时,导演杜琪峰的《黑社会》无疑是一次极具野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与赵老师的文字相遇,是《双手合十》。2013年的初夏,朱寒冬社长将《双手合十》的选题表和稿子交给我,对我说:"这是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赵德发先生的作品,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展示当代汉传佛教文化景观的长篇小说,非常独特,你要认真做。"从此,开始了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我与赵老师的殊胜之缘。拿到稿子后的第一时间,我拨通了赵老师的电话。第一次通话,却仿佛并不陌生,赵老师言语中透出的温和敦厚让人感到亲切。他谈到自己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去研读佛家经典,  相似文献   

12.
散木 《中国编辑》2006,(3):68-72
一、在五四热潮中成长起来的出版界新秀 许广平曾在《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特别提到了李小峰和他的北新书局。她说,鲁迅和这家书局,历史关系最为深厚。1920年鲁迅应聘到北大授课之时,当时北新书局的源头——北大五四刊物之一的《新潮》月刊和五四新文化团体之一的新潮社已经成立有年了,而北大学生李小峰正是其中的一位弄潮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于1878年12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份中国天主教报纸》益闻录》,后来改名为《格致益闻汇报》、《汇报》,直到1911年8月,历时33年之久,从未间断。这不但是研究清末中国天主教历史的一份有用资料,对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记者缪立平)著名海派作家谷清平的第一套少儿读物"汤小团"奇幻文学系列近日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故事书的主人公汤小团是一位爱看书、爱调皮捣蛋的小男生,既让大人们骄傲又让老师们头疼。一次晚归,汤小团误入一间古董书店,从奇怪的书店老板那里意外得到了一份神秘礼物,从此有了进入书中的能力。谷清平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表示,当她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最爱的《东周列国志》《说唐》《三国志》放到女儿桌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几张式样各异的桌椅挤在一起,桌上堆放着装有稿件的信封和书画用的笔纸。我第一次走进那小屋已经是36年前了。 1958年,《工人日报》美术组的何韦老师在一次辅导劳动人民文化宫漫画组作画时,看了我的一幅漫画,觉得有点意思,但没画好,就约我星期天到报社去改画。4月的北京还残留着几丝寒意,我按照传达室师傅的指点,找到了美术组,第一次跨进了那小屋。何韦老师正在等我,他放弃休息时间,对我的习作细加指点,然后手把手帮我把画改好,我的处女作《赛鲁班》便在那小屋诞生了。正在这时,接到姑姑的电话,我的女儿来到了这个世界,何老师祝贺我“双喜临门”。为了让我们这些业余漫画作者有更多提高的机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17.
当塞缪尔·L·杰克逊第一次拿到1971年的《沙夫特》的重拍剧本的时候,他已经在《交战规则》等影片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而且他已经与白人明星比如汤米·李·琼斯等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他会在这部片子中扮演男一号,而且《沙夫特》会在今年夏天一炮走红,这么卖座。  相似文献   

18.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长沙晚报美术编辑、中年画家李建新个人画展10月31日在湖南美术馆开展。报社专职美术编辑在湖南美术馆这样的艺术殿堂举办个人画展,这在湖南解放以来是第一次。长沙晚报美编办画展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读到这个墓志拓本,是在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中国出士墓志(河南卷)冲。说起来,它的问世距今也有十余年了。1985年,河南省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发现了这方题为《宋朝请大夫管句南京鸿庆宫欧阳公墓志》的墓志,墓主就是欧阳裴。熟悉金石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欧阳裴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欧阳修的第三子,《集古录目》的作者。庆历七年(IO47)他出生之时,写僻翁亭记》的欧阳修正在滁州当太守。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逝世之时,他年方二十六岁。中国金石学中的重要著作《集古录目》,就是…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原创之星系列丛书。丛书共8册,其中包括:杨老黑的长篇小说《阿皮奇遇记》《阿皮历险记》;安武林的散文集《黑豆里的母亲》、童话集《树精》;李学斌的校园小说《青春做主》《塔校故事》;李汉平的校园小说《痘猪老师和老虎班》《痘猪老师和吉祥豆》。以上四位作者均是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影响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