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卿  刘宁 《教育与职业》2012,(18):111-112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法律职业者的培养,法律职业者的养成离不开法律职业化。法律职业者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当具备相应的并且相对更高要求的职业素养。文章拟通过对法律职业素养的解析来探讨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司法考试体制下,法学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法律职业者的重任,而法律职业素质的培养应当包括法学基础知识、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伦理三个方面的教育。法学基础知识教育是向学生讲授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现行的法律制度;法律实践能力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实务能力培养和训练;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理念和法律职业者应有的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进程。开放大学法学教育是法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开放大学的法学教育在重构人们法律认知的同时,肩负着宣传弘扬法治、树立法律信仰、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职业者法学素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律职业化的全面展开,法律职业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作为培养后续法律职业者的法学教育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也负有—定的责任。法学教育如何承担起这个责任成为当今法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我国大学法学教育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应该说是成功的,但由于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有欠缺,以致很多法律职业者并不注意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产生了许多带有强烈法律工具主义倾向的法律职业者,诸多法律职业者的堕落和司法腐败现象的蔓延并不是由于他们缺乏法律知识,而是因为道德素质的低下。由此引起我们对大学法学教育现行体制和理念的反思,觉得应该更加强化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特殊场域,除了要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法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法学本科教育对于实务技能的培养具有局限性,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者"毛坯",此"毛坯"经过工作的历练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职业者。因而,法学本科教育对于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不能大包大揽,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职责,一方面着眼于分析表达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克服或者避免舍本逐末之举,包括不放松专业知识的教学、专业实习不可"重形式而轻实质"、相关性课程开设不宜贪多求全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治实践对法律职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缺失或淡化,是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脱节的主要问题.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塑造起着基础性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夯实教育基础、完善教育过程、强化理念教育,是法学教育中塑造法律职业伦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培养司法制度所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型法律人才。传统高等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当法学教育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更为现实、实用、讲究实务技术的现代法律知识与技能时,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执业人,只有经过现代法学教育体制熏陶的法律人,才能在中国的司法和社会各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认真思考法律伦理道德素质教育定位,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拓展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法律心性和人文精神的未来法律职业者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