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Blog风靡因特网世界,备受网民的青睐,被认为是继E-mail、B B S、I C 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B l o g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育B l o g也应运而生。教师们利用B l o g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反思、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利用B l o g整合本学科、本校、本区域的教学资源,实现校内或者区域内教师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利用B l o g体验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充分表达自我思想,萌生主体意识……这就是Blog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在体验Blog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B l o g自始至终是一个教…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得力助手Blo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的优势,说明从教育教学方面,个人继续学习等方面利用Blog,对教师来说,是最恰当的选择,最后给出了具体利用Blog的方法,使各位教师能立即进入Blog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师应用教育Blog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Blog是教师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实施自我学习的一种网络学习、交流、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师们关注和应用的网络资源。本文对中学教师应用教育Blog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Blog是教师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实施自我学习的一种网络学习、交流、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师们关注和应用的网络资源。本文对中学教师应用教育Blog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的优势,说明从教育教学方面、个人继续学习等方面利用Blog,对教师来说,是最恰当的选择,最后给出了具体利用Blog的方法,使各位老师能立即进入Blog世界。  相似文献   

6.
教育Blog: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og是近年来风靡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网络交流方式,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兴起了“博客风”。本文从教育Blog的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途径入手,阐述教育Blog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教育Blog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工具的论点,并总结了教育Blog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创建个人Blog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log(网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当前,一些中小学教师也开始创建个人的Blog,将学习、研究、教学的经验和心得记录在Blog里面,并邀请网友或者同行来参与自己的Blog,相互交流、探讨共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Blog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og是继电子邮箱Email、留言板(BBS)、好友聊天(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内容的建立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的思想,对于学习者来讲,书写Blog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作者通过在校园网上构建"教学辅助博客系统"平台,并应用于面向全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针对本课程体系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Blog作为一种新型的协同媒体,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该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Blog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希望通过该文的论述使得大家对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博客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的全名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S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实际上个人博客网站就是网民们通过互联网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场所。盛行的“博客”网站内容通常五花八门。从新闻内幕到个人思想、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其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笔者通过创建和管理教育Blog网站,对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田静 《考试周刊》2012,(84):167-168
Blog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它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学习工具,使得交流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虽然blog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它自始至终是一个教学的辅助工具.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的产物,记录人们的思想历程,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交流空间。Blog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Blog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极具价值,是教师自主发展和专业成长的一种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教育Blog 当前,教育Blog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纷纷建设起自己的Blog,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问的交流,Blog都被广泛的应用。那么,“Blog”究竟是什么,何来如此吸引力呢?“Blog”的中文译名是“博客”,意指网络日志,它通过简单地张贴将个性化的知识、思想、见闻在互联网上发布共享。博客以其简单易用、及时发布、即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被形象地比喻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不停息的网上旅程”等,并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4.
Blog是weblog的简称,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目前,教育领域已开始将Blog应用于教师教育。对教师职前教育(师范生教育)中Blog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了Blog在职前教育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信息管理已经上升到教育知识管理阶段,如何对教育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教育界广为关注的问题。Blog群是众多Blog的集合,是网上学习、交流的社区,相对于Blog与外界的“弱”联系,Blog群则是个学习共同体,是知识沉淀与积累的地方。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Blog群在学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博客教育应用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log(Weblog)即网络日志,简称网志,国内翻译成。博客”。它是继E—mail、BBS、OICQ之后出现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的倡导者认为它简单易用、资源丰富且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在教育中具有厂阔的应用前景。从2003年起,国内教育工作者尝试把博客应用于教育领域,包括利用博客构建教学平台和学习社区、作为学习者知识管理工具,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博客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许多人对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抱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博客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出版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获取和创造过程。本文在阐述Blog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传受主客体统一、个体性与共享性统一、双向反馈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提出了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是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互动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Blog群:学校教育知识管理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方式。互动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开创了崭新的学习、交流的环境。“博客”正是“e-”时代的产物,现在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师Blog群,形成了勤奋好学的氛围,同时又有利于资源共享,互相学习。本文试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谈谈Blog群在学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互方式,是进行未来信息化教育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强大而简单易用的工具。个人知识管理将日益成为学习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Blog具有的写录、分享以及积累的功能可以有效的促进个人知识管理。Blog在数字化学习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和参与交流以激荡思维这三个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从Blog进入中国以来,受到了教育界的特别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Blog与其它网络交流方式相比,具有零成本、易操作性、互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等特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Blog平台,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基于这一点,本文提出了“基于Blog的学科教学”模式,旨在为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有益的启示。根据目前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利用Blog在校园网上构建学科教学平台,形成“基于Blog的学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倡导师生共同合作与反思,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基于Blog的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