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衷心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得到普及与推广,衷心希望那些喜欢我的音乐并从我的音乐中得到慰藉和支持的人的数目能够不断增加,”彼得·柴可夫斯基写道。他的这一理想已经完全实现。全世界人民对他的音乐的酷爱非但没有减弱,而且日益增长,并将永远在所有人的心灵中得到回响。有关柴可夫斯基的文章和论著何止千万,但任何文章和论著都不能代替熟悉音乐家本人的人的生动叙述。正因为如此,在纪念俄国天才音乐家诞辰150周年之际,《旅伴》杂志特选登原彼得堡帝国剧院管理处主任弗拉季米尔·波戈热夫的回忆录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汾阳市的昌宁宫村,家家户户都知道刚刚不幸去世的任永明在北京有个好姐姐,好比“菩萨再世”。永明五次去北京看病,都是这位姐姐开车从车站接下,都是这位姐姐给安排好食宿,都是这位姐姐陪他去医院,给他买药,给他买好回程的车票,临走还给他一笔钱。永明最后一次来京身上带的钱一点儿也没用过,这位姐姐临走还给了他5,000元。任永明虽然不幸去世了,但是,他家里的人,村里的人还都在夸赞这位北京的姐姐。如果这位姐姐是个亲姐姐或者是个表姐,人们也许就不会那么称道了。姐姐虽然也姓任,可非但不是亲姐姐,亲戚也不是;在任永…  相似文献   

3.
雪冬 《世界文化》2005,(10):16-17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以创作出悠扬的芭蕾舞曲和歌剧,悦耳的交响乐和钢琴协奏曲以及活泼的合唱和室内乐而闻名于世。一个敏感的孩子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国的康姆斯科夫金斯克。他的父亲——伊尔亚·彼特罗维奇是沙皇政府的一名官吏。他的母亲——亚历克斯安德拉·阿西尔具有一半的法国血统,她长期患有仰郁症,与7个子女的关系十分冷漠。幼年的柴可夫斯基就对复杂的乐曲旋律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可是鉴于他遗传有母亲脆弱的精神状态,对他颇为关爱的家庭教师法妮·德巴赫并不鼓励他学习钢琴。女教师的看法或许是对的。一次在…  相似文献   

4.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曾经结过一次婚。他的妻子安东尼娜·依瓦诺夫娜·米留科娃是他的一名学生。结婚时,柴可夫斯基37岁,米留科娃28岁。这次婚姻,与其说是女方主动提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在她的胁迫下举行的。她不断地给柴可夫斯基写情书,然而他的回信却是千篇一律全是拒绝她的求婚。后来,米留科娃给柴可夫斯基写来这样一封信,是1877年5月4日发出的。信中写道:“虽然我没有见到您,可是,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使我万分激动。无论在哪里,我片刻也不能把您忘怀,也不能中断对您的爱慕之情。除您而外,我不爱任何男子。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5.
高更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艾克法国画家保罗·高更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和他在异国的游历在美术史上不乏记述。1903年他在南太平洋一岛屿上去世以后,有关这位艺术家坎坷一生的传记相继问世。这些传记记述了他如何被迫奔波于热带地区,如何舍弃了地位、家庭以及最终又如何...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大剧院都上演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歌剧和芭蕾舞剧,他的抒情歌曲、钢琴曲、室内重奏、管弦乐曲响彻世界各国的音乐舞台。人们对柴可夫斯基的兴趣历久不衰。不同语种的众多书籍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研究他的音乐风格。但最出色的文献是他留下的关于自己的15卷文学作品和通信集。其中三卷是与“熟悉的陌生女  相似文献   

7.
人生凄楚、成就辉煌的柴可夫斯基园丁编译柴可夫斯基(1840—1893)在他身上,一切都是朦胧的、混乱的和费解的。音乐结构解剖敏感性极强的他,竟有许多使人感到困惑的反应。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思想扭曲和精神失去常态的病人,但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位伟大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聋因揭秘周福全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于1820年后双耳完全失聪,成为尽人皆知的秘密。贝多芬也许以为随着他1827年的去世,这一秘密也会随他而去,但他想错了。目前,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其遗发的研究分析,揭示这位著名作曲家的耳聋之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贝...  相似文献   

9.
5月4日,我如约来到瑞士驻华使馆,采访了瑞士驻华大使周铎勉先生(Dominique Dreyer)。最早认识他是去年年初,经罗马尼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鲁白安先生介绍认识,那时得知周铎勉是现在在中国工作的老资格汉学家之一,对中国化很有研究。在和他一年的交往中,我发现这位大使还是位音乐家,  相似文献   

10.
本月初,当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在托斯卡纳区他的家里患中风病时,意大利新闻界为之震动,表示了对这位举国最受欢迎的当代小说家的深切关注。卡尔维诺上星期去世,享年六十一岁。整个意大利和全世界的文化界都为他哀悼是不难理解的。卡尔维诺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著有十三部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被公认为寓言幻想大师。四十年来,他致力于创新求异,扩大词汇和概念,丰富文学形式,以表现他那似乎永无止境的想象力。约翰·  相似文献   

11.
现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为数已一百有余。无论在哪个比赛上获奖都并非易事,而其中最难者之一就是波兰的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与它不相上下的还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朗·蒂博钢琴和小提琴国际音乐比赛会,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会。迄今为止,肖邦钢琴比赛会已使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脱颖而出。这个比赛会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之父的耶基·杰拉布列夫(1887—1980)。1925年他萌生了举办这个比赛会的念头。当时他是华沙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关于发起这个比赛会,他这样说:“192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18日,即将年满93岁的巴尔蒂斯在他瑞士的大木屋中去世了。噩耗传来.我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巴尔蒂斯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回想我与这位绘画大师的变往,竟始终离不开他对中国热爱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伟大的英国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在89岁高龄去世,纵观他的一生,为全世界的读者留下了大量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的小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本文将回顾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半生的对手:勒卡雷与父亲罗尼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出生在英国多塞特郡普尔镇。父亲罗尼·康威尔最早是一名砖瓦工,母亲奥利佛的娘家是多塞特县的望族。  相似文献   

14.
通向指挥台的途径各不相同,通常一名指挥并非一下子就定下自己的行业,而是得先学习做一名演奏家或作曲家。叶夫根尼·斯韦特拉诺夫(Evgeni Sve-tlanov)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和作曲系,既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但不久他便热衷于指挥,在亚历山大·高克教授的班上,他已超群绝伦,名噪校内外了。这位年轻音乐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仅归结于他那智睿超群的天赋,重要的是受益于学校严格而全面的训练。他善于迅速领会作品的精髓,以独特的手法处理古典和现代音乐,使那些向来只尊崇权威的乐队成员心悦诚服。他一开始就能有幸和一些优秀的乐队携手合作,并与名  相似文献   

15.
玫雅 《世界文化》2001,(3):28-29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总统是位残疾人。他在39岁时因骨髓灰质炎导致行动不便,以后就不得不以轮椅代步。然而病魔并没有压倒罗斯福,相反,罗斯福以病残之躯连续成功地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创造了一代辉煌。最近,一座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塑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成,以纪念这位立下了不朽功绩的病残总统。把罗斯福列为美国40多位总统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对此人们很少有争议。但在罗斯福去世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却为是否应该以一座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塑像来向世人揭示他是残疾人…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巴赫家族是德国中部闻名遐迩的一个音乐世家,相继诞生了五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而其中最为卓越的便是生于1685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不仅是德国,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历来享有“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等美誉。不过这位音乐大师与历史上许多天才音乐家一样,一生都在与贫穷困苦搏斗,同社会歧视抗争,正是艰难世事,激发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磨砺了他百折不挠的斗志。巴赫从小酷爱音乐,他孜孜不倦的向音乐大师们学习,虽然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通过刻苦自学…  相似文献   

17.
名人轶事     
在美国著名爵士音乐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获得国际声誉以前,他常常在芝加哥南部的邻居那里做长时间的散步。一天下午,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两个街头音乐家聚在那儿。他停住脚听着,  相似文献   

18.
有时,你会认为这位名叫托马斯·德·昆西的瘦弱矮小的人确实是生活在他所描写的如此出奇的一个超自然的、奇异的、梦幻般的世界里。他十分博学,从十五岁起就能写、甚至能说希腊语。然而,他对日常生活琐事却一窍不通。据说,有一次,他疯狂地四处奔走想尽办法借几个先令,而他口袋里却装有一张不知如何去兑换的五十英镑的钞票。他不能容忍随便扔掉手稿和报纸的现象。在他临去世前,还在给爱丁堡的六处住所付房租;因为他会在一间屋子里埋头写作直到他被稿纸象雪片一样地埋在底下为止。然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怀特逝世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于1990年9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78岁。“毫无疑问,帕特里克·怀特是当代最伟大的澳大利亚人。”新南威尔士的在野党领袖鲍伯·加里在一次广播采访中说,“再没有一个澳大利亚人在自己的领域内赢得过如此显赫的名声。”卧病数周的怀特是在他悉尼的家中去世的。他因创作了长篇小说《风暴眼》而于197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位生于英国的  相似文献   

20.
在罗马,为纪念拉斐尔诞辰五百周年举办了一次美术展览。拉斐尔的肖像画《拉·福尔纳里娜》成了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展品。画中的人物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人们谴责她使作者早逝(拉斐尔1520年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欧洲这位最负盛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画家因深深堕入这位面包师的女儿的情网而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