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里,继汉语拼音之后,安排了19课“看图拼音识字”。在这部分教材中,共编入汉字96个,随生字出现了19种基本笔画和7种笔顺规则。96个生字中,绝大部分是笔画简单、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从教材的前后衔接和编排的特点来看,“看图拼音识字”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学会一批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掌握汉字基  相似文献   

2.
字形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道难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下面,谈谈我是怎样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文的规律来突破字形难关的。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顺、偏旁部首、独体字。笔画是汉字结构的基本单位,好比机器的零件。偏旁部首和独体字好比部件。笔顺好比零件和部件的装配方法。只有熟悉了机器的零件、部件和装配方法,才能装配好一台机器,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 ,强调以字形为中心 ,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字形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要把生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如果是独体字 ,就分析笔画 ,按笔顺说出笔画 ;如果是合体字 ,就分析部件 ,按结构部位说明部件。一个字是独体还是合体 ,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难确定 :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 ,如“木”、“刃” ;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如“休”、“语”。但是 ,有些字介于独体与合体之间 ,不容易确定是独体还是合体。这类字主要是失去独体字特点的象形字 ,随着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这些字已经变为可以分解成两部分的现代汉字 ,如“辛”…  相似文献   

4.
汉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除少数几个字外,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首先由笔画构成独体字,然后由独体字和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成合体字。因此,研究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实际上主要是研究笔画构成独体字的规则。那么,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有哪些呢?它在识字教学中有何作用呢?本文试以小语课本中常见的独体字为例,说明如下: 一、字有定笔。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笔画增减就会造成另外一个字或错字。例如“日”,甲骨文写作“O”,“目”,甲骨文写作“’,楷书写成“日”和“目”。这…  相似文献   

5.
造成汉字难认、难记、难写的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教学是整字式的.从拼形汉字入手,用笔画拆拼独体字,用加减式拆拼合体字,建立了拆拼说字、析字、背字、默字教学,使汉字便于学习,即拆即拼的“拼形文字”,能够显著避免错别字的发生,形成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6.
造成汉字难认、难记、难写的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教学是整字式的.从拼形汉字入手,用笔画拆拼独体字,用加减式拆拼合体字,建立了拆拼说字、析字、背字、默字教学,使汉字便于学习,即拆即拼的“拼形文字”,能够显著避免错别字的发生,形成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7.
汉字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结构严密,分拆不开,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人、中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基本上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明”由“日”和“月”合成,“秩”由“禾”和“失”合成。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旧称汉字中合体的字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柏”字的“木”和“白”,“岗”字的“山”和“冈”。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8.
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人”字先撇后捺,笔顺为先左后右。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可以分部件来学习字形。部件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它是由偏旁部首和一些有结构能力的独体字构成的。分部件可以把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学习。如“好”字可以说“女”字旁“、子”字边,而“国”字可以说“□”字框、“玉”字心。根据学生的认字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学生兴…  相似文献   

9.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汉字的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入手,然后指导学生练习笔画,再练写独体字、合体字,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写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外文是拼音文字,学习的时候要研究拼写;汉字是拼形文字,学习的时候要对字形进行结构分析。所以,我们要象掌握外文的拼音规律那样来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因为符合汉字实际而又反映造字原则的字形分析,对于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现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只讲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等几种结构形式,至多谈到了“品”字结构和镶嵌结构,但都没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偏旁部首”做为一个术语应用.其实,“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和合体.独体字是由笔划组成又分拆不开的,多属象形字或指事字.如“山”,“水”、“田”“中”、“本”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的,多属形声字和会意字.如:“田”“力”为“男”、“日”“月”为“明”“口”“土”合“吐”,“爪”“木”合“采”等等.这些组成合体字的各种部件,无论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统称为“偏旁”.“部首”是字书词书为了便于查找检索  相似文献   

12.
“字理识字”教学法既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用字规律,又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而“分解组合法”就是“字理识字”的精要。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汉字的构字规律。象形、指事造出独体字,形声、会意造出合体字。独体字大多  相似文献   

13.
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不仅是基础,还是重点。汉字从形体构成来说有独体字、合体字之分,因此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也要兼顾独体字和合体字的特点。从基本笔画入手,探讨了笔画、笔顺、构字部件的教学方法,引入"六书"理论,注重独体字做偏旁的表意特征,加强合体字立体结构意识的建构,注重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以进行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汉字结构分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同时,它又缺少科学性与规范性。如“名”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向”字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若归合体字,那么是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若归独体字,那划分独体字与合体字的标准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汉字结构的时候,人们往往把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只有一个部件的字叫独体字,如山、木、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的字叫合体字,如明、解、薪。其实,独体字只占汉字很少的一部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字是合体字。因此,研究合体字的结构层次,对于探索汉字的构字规律和进行识字教学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6.
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人”字先撇后捺.笔顺为先左后右。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可以分部件来学习字形。部件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它是由偏旁部首和一些有结构能力的独体字构成的。分却件可以把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学习。如“好”字可以说“女”字旁、“子’字边.而“国”字可以说“□”字框“玉”字心.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自195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注重对“汉字与汉字教学”的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创立了“字族文”;编写了《趣味规律识字读本》(1—4册,供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使用);形成了教学“字族文”,帮助儿童掌握构字规律的新的“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探索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规律,使识字教学走上更加科学的道路。通过“字族文”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轻松愉快的学习,会认能写常用汉字2200—2500个,基本达到小学阶段的识字水平,并且提高了读写能力,发展了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上,学生分析“画”字的结构,有的说上中下结构,有的说半包围结构,有的说独体字。最后,老师说“画”字是上下结构。“画”字究竟是什么结构?众说不一,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小学语文写字教材第二册把“习”“冈”归为独体字;第四册把“司”“网”归为合体字的半包围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归划?恐怕也无充分理由能说明白。现在,大家对于将汉  相似文献   

19.
尽管汉字较多,通用的四五千个,字的形状又复杂,各种笔画,各种结构,有的差别很细微,难以辨认,但汉字是表义文字,它是客观世界具体事物高度抽象的结果。总的说来,汉字无非是独体字或合体字,这两种字都是可以拆形的。独体字可以拆成几个部件,合体字可以拆成几个独体字或独体字与部件,并能分析出被拆成的部件、独体字各代表什么,那么学好汉字就变成容易的事情了。如果再把有联系的汉字放在一起,就能比较快地学习好汉字了。我们对以下一组汉字进行拆形解义,就完全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 )  “韵语识字法”,并非今人的创造,早在西汉元帝时期就有。以后成为我国历代优秀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之一,因而也就有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产生。   “韵语识字法”,就是把常用的 2500个汉字编在一起,用七言构成句,以便于儿童记忆,切合实际,成为儿童的通用识字教材之一。其方法是:先学高频字 (即构字频率较高的独体字,约 400个左右 ),这些字,量虽然少,但它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基础部分。再学次高频字 (即合体字 )。   2000年,由国家教育部在北京举办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征集到的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