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近,日本政府综合了建筑业和流体研究学会在5年前就开始研究及实验的一项设想,提出利用地下隧道,以时速600公里的地下飞机往来于各大都市之间。根据设想,地下飞机的机身全长50米,高4米,宽2.4米,呈流线型;机身前后都设有机翼,机翼为长方  相似文献   

2.
飞机在天空中翱翔要水泵大量的动力燃油,而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则一天天趋于枯竭,为了解决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活动的大事,科学家正在努力探索和研制各种不使用燃油的飞机,现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从一架老式的利尔喷气飞机上卸下翅膀和尾巴,将它们换成更坚固的材料,然后再塞进一枚火箭,看吧,这就是一艘便捷的太空船!这样一个七拼八凑出来的航天器真能抢先将花钱上太空的游客送到目的地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楚戈 《今日科苑》2007,(3):49-52
飞碟名称的由来1947年6月24日,肯尼思·阿诺德驾着自己运货的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卡斯卡德山脉上空飞行。下午他飞抵雷尼尔山附近,驾着飞机兜了一会圈子,寻找一架曾在这里失踪的飞机。他突然发现左侧稍远地面的  相似文献   

5.
龚建和 《今日科苑》2006,(12):32-34
一位缺乏技术但对飞机狂热爱慕的王牌飞行员和一位从来没有上过技校的设计师完成了航空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他们为人类航空开辟了道路。坠入了飘渺的虚无世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自身力量去超越一种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屏障的那一边很难预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一般的物理规律将不再起任何作用。如果说像人们以前想像的那样,地球是平直的,那么  相似文献   

6.
射电望远镜——“年轻的射电天文学开始利用工具轻易地从天空捕获“噪音”,但在一年半以前,人们就从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了一个显著的音调。今天全球的监听点都调谐到这一1420兆周的高峰值单音上,并从中获得宇宙的新图像。这些信号携带有太空悬乳液聚合氢的信息。新型氢射电望远镜(见图)  相似文献   

7.
孙立华 《百科知识》2003,(11):59-60
英国首相通常乘坐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第32营的飞机,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使用的也是该营的飞机。每当参加联合国、欧盟会议,出访世界各国、英国首相、财政大臣、外交大臣每人都使用空军第32营的飞机。其实英国专机里面并不特别奢华,如首相专机是一架VC-10军用飞机,座椅的靠背已经松松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人类最重要的飞行工具——飞机在外形、性能等多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飞行方式上也发生了奇妙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它发出的咆哮声有点像是喷气发动机——但不是在公务舱中听到的那种一成不变的低吟,而是真正震耳欲聋的轰鸣。单薄的飞机外形与这种声音相比似乎很不协调,就像是一辆两厢大众小车配上了集装箱货柜车那吓人的气喇叭。喷着耀眼的烈焰,它从美国新墨西哥州Las Cruces机场的跑道上一跃而起,开始陡直地爬升,然后从围栏外的人群头顶呼啸着掠过,一眨眼就在10月的天空中缩成了一个小黑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它发出的咆哮声有点像是喷气发动机——但不是在公务舱中听到的那种一成不变的低吟.而是真正震耳欲聋的轰鸣。单薄的飞机外形与这种声音相比似乎很不协调.就像是一辆两厢大众小车配上了集装箱货柜车那吓人的气喇叭。喷着耀眼的烈焰.它从美国新墨西哥州Las Cruces机场的跑道上一跃而起.开始陡直地爬升  相似文献   

11.
孙立华  李斌 《百科知识》2007,(9S):62-64
2006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中,赫然出现了一架轰油-6与一架中国最新型战斗机歼-10进行空中加受油的镜头……  相似文献   

12.
西月 《百科知识》2001,(11):25-25
1996年6月,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德赖登·弗莱德中心荒芜的洼地上空,一个古怪的飞行物在空中翱翔,说它是无人驾驶飞机,可却没有方向舵,没有尾翼,甚至没有机身,就像是一个飘浮在空中的翼板,只是在翼板的一侧,有8个螺旋桨飞速地旋转着。奇怪,不带燃料也没有发动机,这些螺旋桨是怎样转起来的呢?原来,这是一架由美国航空环境公司研制和建造的“开拓者”号太阳能飞机。螺旋桨旋转的动力是由覆盖在30米长、2.5米宽的翼板上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提供的。翼板前方安有8个  相似文献   

13.
人力飞机的最早发明者,是我国清代的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的木匠徐正明,据徐翥先著于清末民国初的《香山小志》中介绍:徐正明是江苏吴县人。在天资聪颖,志趣专业一。他受了《山海经》中神话故事的启发,想制造一种能载人飞行的人力飞机。  相似文献   

14.
针对ARJ21-101飞机在试飞过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设计了一套排振测试方案。从排振试飞的整体思路、测试系统的搭建、试验状态的确定及试飞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分析了飞机排振的测试方法。所设计的测试方案满足排振试飞的测试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孙立华 《百科知识》2010,(13):63-64
提起降落伞,人们一定不会陌生。当人们乘坐飞机的时候,往往会把它作为飞机遇险时的一种救命的安全设备。然而飞机也可以用降落伞来拯救,这也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6.
赵耕 《今日科苑》2007,(17):116-117
曾任民航华北管理局局长的尹淦庭,当飞行员的42年间,总共飞行了17000多个小时,相当于有整整2年时间是在空中度过的。按飞行里程计算,他平均安全飞行18888888公里,等于开着飞机绕赤道转了472圈。而为我国三代领导人担任专机机长的"高端飞行"经历,无疑成为尹淦庭头上更"耀眼"的光环。尹淦庭最初的身份是一名军人。1934年5月,尹淦庭出生在山东省桓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尹淦庭由陆军调往空军,到长春第二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毕业后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1956年6月又被分配到民航北京管理处工作。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25岁的尹淦庭被选为专机机长,接送前来参加国庆大典的外国元首。从那时起,"为领导开飞机"成了尹淦庭日常飞行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假如发生空中事故,飞机上的乘客如何求生?设计师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始终在从事发明创造。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完美的一面。美国杜克大学历史学家维斯蒂克在其《从小处着眼:为什么存在不完美设计》的新书中说:“发明永无止境,不完美是发明之母。”他认为,只要从小处着眼,会有越来越多的发明等待你去干。仅在2003年,美国就颁发了17.5万件专利,但只有一小部分专利显示出了其重要性,而其中大部分,也会像过去已存在的几百万件专利一样,在它们到期失效之前就早已被人们忘得干干净净。可以说没有一项新产品,可以长期保持不变而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对于发明、设计和技术而言,永远存在着不…  相似文献   

19.
新型飞机是如何研制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也是试飞出来的。没有试飞,再好的飞机设计也只是一堆图纸,充其量是一个地面样机,它距离战斗使用、航空运营还差十万八千里。即使上天了,还要通过试飞,不断地找缺点,不断更改、迭代和完善。一百年前莱特兄弟的飞机既是动力飞机发明的起点,也是有人驾驶飞机试飞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和恐怖活动之间的战争中,美军常常利用远距离控制的无人飞机对恐怖分子的军事力量进行打击。这些无人飞机在敌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动袭击,而且由于实行远距离控制,避免了人员的伤亡,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