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自然的直接成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理想。本文拟就中学课本中的建筑描写谈谈其美学意蕴。一、典型的生活环境建筑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明的作家特别注意通过建筑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的环境。《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通过对贾府建筑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情况。处于繁华闹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仅外观就突出地感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写着五个大字。这样描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显豁高贵的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我不知翻过多少遍了,浊泪也不知洒了多少行,但所有的这些并不是对贾府这座大厦的倾倒,那么"暗洒闲抛却为谁"呢?为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病西施"——林黛玉。黛玉的容貌娇美有一首诗体现得最为到位:"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为了,落花满地鸟惊飞。"黛玉进贾府之后,凤姐一见,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相似文献   

3.
关于黛玉死因,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当我们分析"怡红细事",还原怡红院的生活场景,我们看到,真正让黛玉愁肠百结的泪水流尽而死的根本因素有三:一是贾府的畸形性文化;一是"情情"遭遇"情不情"的尴尬;一是袭人对宝玉爱的分享而形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丧母后被接进贾府是将其作为陌生人看待的.她不仅不熟悉贾府的环境,亦不认识阖府所有亲眷.凭林黛玉母女同贾府的至亲关系应是府中的常客.故而,对林黛玉详尽介绍人物身份等做法有瞒蔽读者之嫌,不合事体情理.然而又不能对此举轻易作舛误或败笔论,应是大有深意存焉.仔细想来,红楼梦>是社会人生之梦,它是由诸多短梦小梦联缀而成的.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叙写犹如记述一场小梦,这充分显示出宏著的梦幻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于黛玉死因,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当我们分析"怡红细事",还原怡红院的生活场景,我们看到,真正让黛玉愁肠百结的泪水流尽而死的根本因素有三:一是贾府的畸形性文化;一是"情情"遭遇"情不情"的尴尬;一是袭人对宝玉爱的分享而形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有两个贾府:入书前的昔日贾府与书中的今日贾府。作者没有正面描述过昔日贾府,但是书中人以评说、回忆、想象等方式勾勒出昔日贾府的面貌。昔日贾府是曹雪芹的精心创设,在《红楼梦》中承担着对比、互文、隐喻等文学功能,表达了丰厚而深沉的意蕴。昔日贾府与今日贾府彼此交织,对《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及文体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昔日贾府是《红楼梦》成为记忆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中心事件,让生活在富丽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人物形象刻画是这一回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众多人物中作者集中刻画的三位,刻画的方法也有差异。其中王熙凤、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其对现代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长辈溺爱""生活安逸""父爱缺位"以及"家庭不睦",导致了他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意识,而当爱情成空之时,遁入空门便成为他最终的选择。以失败告终的贾府教育或许能给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以教训和警示。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一书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命名为"贾府",其实大有深意。贾府上下各色人等,说话办事中处处渗透着一个"假"字,简直到了无假不成书的地步。分析他们的作假艺术,揭示其作假意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贾府中人的生存状态,进而了解封建大家族内部畸形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服饰描写非同一般,以往,我们总是把她的穿着打扮与她贪婪庸俗、冷酷狠毒的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本文从黛玉的评价、贾府的生活环境、贾母等人的品味、宝玉的服饰描写等多个全新视角来发掘王熙凤对服饰的审美品味,以及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情泼辣的性格特点,更进一步体会她在贾府独特的地位和当家奶奶高人一等的气势,从而推翻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线式分析人物特点的惯性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受师生喜爱的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仅借林黛玉的一双眼睛引出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而且通过多处环境描写,展现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豪奢气派.  相似文献   

12.
魏强 《教学随笔》2014,(10):20199+199
林黛玉进入的贾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贾府?等级森严,礼仪繁琐,有着诸多排场和繁文缛节,处处都得惟命是从,到处充斥着假话,一个极不自在的贾府。黛玉未来的生活和命运就由这样的人文环境来决定,真让我们为其担忧。  相似文献   

13.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高万年  黄宁 《天中学刊》2005,20(4):86-90
《红楼梦》里的大大小小的丫鬟,乐于为婢,安于奴,为主子勇于从死,不愿意离开贾府,不愿意嫁人的诸多行为,原因有二:一是在贾府里有荣耀尊贵的优越地位,二是有安富尊荣的物质生活享受。作者通过这些丫鬟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对封建贵族世家——贾府宽柔以待下人、恩惠爱人祖德家风称功颂德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 作为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不朽的古典作品.在课本必修三中,有教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和名著导读《红楼梦》.为此,我在精讲《林黛玉进贾府》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学习,采用课堂点拨和课下泛读的方式,让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红楼梦》,并逐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全景式地展现了贾府,有建筑布局、有器物陈设,更有人物。贾府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全都在此亮相。而其中的宝黛相见尤其精彩。但是,就在这平和愉悦融洽的相见气氛中,宝玉摔玉的行为却使气氛陡然紧张惊险起来。作者安排这个情节有什么意蕴呢?  相似文献   

17.
姚军强 《甘肃教育》2014,(22):97-97
正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秩序。其本质就是要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理想的道德人格。礼仪文化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其自身的制度仪式和文化特色。下面笔者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谈一点简单的认识。一、动作行为林黛玉初进贾府,她的说话、举止都十分符合古代的一个未出过远门的闺秀所为。林黛玉常听得母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描写了大观园内外、贾府内外、京都内外、地方城镇以及各处农村山庄的众多女性的生活悲剧,具有很强的历史代表性和概括性,为明清时期诸多女性作品所不能比,且亦以此一伟大特质在四大名著中突出。以全副精神塑造女性形象,在这个意义上,一部《红楼梦》才抵得上整个欧洲文学史的总和,才铸就了她在文学史上难以比肩的崇高地位,在反映女性生活与命运方面无与伦比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遵从自然律令与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峻洁、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等主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端午节的文化保护有多种措施,如挖掘多种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恢复传统民俗中的趣味性行为,以及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把端午节设定为法定节日,可使端午节俗充分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节日形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其节日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