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题通常被视作新闻报道的"眼睛"。人们常用"题好一半文"、"看报先看题"来说明标题的重要性。一个好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帮助读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因此,标题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条新闻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英语新闻遵循“ABC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体现"新"字,这并不单纯是指时间上的新,更多意义上是指"新鲜"的意思。时事新闻,具有同源性、普遍性,怎么才能吊起读者的"胃口"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报刊呢?笔者认为,时事新闻也能和地方新闻一样打造出精品新闻,成为读者每日必须阅览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新闻前哨》2011,(12):25-26,28
架构桥梁和谐社会才从北京采访两会归来,又匆匆深入社区嘘寒问暖。社会部主要负责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法治新闻、社区新闻的报道。省市大政方针,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传递,以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解读;读者的呼声,经过我们的整理递送,成为政府工作目标中的"十件实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政府和百姓之间,我们就是一座桥。  相似文献   

4.
张玮 《新闻实践》2008,(8):29-30
作为面对青少年读者的教育类报刊媒体,如何在日趋严峻的媒体竞争中找准读者定位、稳固市场份额,是目前最需要考虑的。笔者就青少年读者新闻消费的需求变化以及教育类报刊的应对措施提出一点看法。青少年新闻消费的趋势性变化就青少年新闻消费的变化原因而言,主观上来看,目前青少  相似文献   

5.
陈录梅 《新闻世界》2014,(10):24-25
报界有"三步五秒"之说,就是指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在新闻与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现代受众获得新闻的渠道更为广泛和人们对新闻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一则新闻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为新闻的本身"添彩",更能产生"广告"的作用,向人们"推销"一条新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说,制作"出彩"的标题,不论对编辑还是媒体本身,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法宝"。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引用手法的运用能增强表达效果,拉近新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本文归纳了几种引用的形式,并试举了一些新闻标题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7.
张勇 《新闻爱好者》2010,(10):64-65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新闻是否具有特色,往往决定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制作既规范又具有特色的新闻标题,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要制作出吸引读者的标题,应从"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挚情怀"、"修辞五彩缤纷"、"句式多种多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贾红雨 《新闻采编》2010,(3):11-11,16
经济新闻相对于社会新闻,虽然都是新闻,但是它没有社会新闻好读。这是经济新闻受众面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运用创新的手法,改变经济新闻"数字枯燥"、"行文专业"等弊端,经济新闻就可写得活泛起来,给读者以亲近感,从而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王兢 《新闻爱好者》2010,(9):105-105
报纸上的新闻是给人阅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闻的多种选择,读者对新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作者在新闻稿件的体裁、结构上做文章,在文字语言的生动、形象上细琢磨,让新闻更有故事性和人文性,使读者"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0.
以往我们常追求新闻的可读性,这无疑是对的。实际上任何新闻信息都具有不同的价值含量,都有不等量的可读性,但它的价值含量未必都能达到读者消费水准。必读则不然,必读是读者没有选择的耐读目标,它标示的是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它因其新闻信息的新鲜、重要、实效、有用、权威和独特,对读者产生不可抗拒的阅读欲望。在这里,可读的前提和趋势,已经成为读者不读不行的约束力。有了新闻的必读性,新闻的消费价值才能保证实现,才能使新闻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消费市场。研究新闻必读性,实质上就是研究新闻这个特殊…  相似文献   

11.
温州都市报的"老师伯讲新闻"栏目开办于2008年,被评为第五届浙江新闻名专栏。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的问卷调查中,"老师伯讲新闻"作为"读者印象最深栏目"在同城媒体中得票最高。栏目创办五年多来,在影响日益扩大的同时,却也难免给人留下"上了年纪"的印象。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时代,如何将栏目推陈出新,不"倚老卖老",吸引广大年轻读者,是"老师伯讲新闻"栏目的编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互动微值化以前,在温州城里,"老师伯"讲的新闻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能在市并中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2.
叶令轩 《新闻窗》2011,(2):109-110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都市报新闻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作为"家门口的新闻",社区新闻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社区新闻成了都市报的"新宠"。《法制晚报》每天用四个版来做社区新闻,可见社区新闻在目前都市报的重要性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5,(1)
谈谈现场新闻赵忠裕"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前加"现场"二字,旨在强调"报道"应具有鲜明的现场感.即将新闻发生的现场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年前,《西安晚被》头版已经刊登...  相似文献   

15.
朱庆磊 《新闻世界》2013,(11):27-28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被称为新闻的"眼睛"。俗话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新闻标题是指引读者的"路标"。一个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因此,要格外重视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着力在"平"、"活"、"美"、"跳"、"雅"、"说"、"问"上下功夫,增强标题的吸引力,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闻作为一种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读者和听众最多,最有影响的一种文体,它无疑也要给人以美感。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美"的构成要素加以剖析,探讨新闻作品的"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杨胜 《新闻世界》2010,(9):58-59
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新闻言论成为媒体竞争的新宠,不断创新变化的新闻评论日渐也成为晚报都市类报纸赢得更多读者的一柄利器,越来越受到都市类报纸的"重用"。近年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版面一直不断地创新,表现在内容上渐趋"新闻化",指向上渐趋"本地化",形式上渐趋"平民化",写手上渐趋"草根化"。但一些弊端也已显现,如评论员中罕见记者,版式趋同呆板等。  相似文献   

18.
蒋蕴 《新闻实践》2009,(12):10-13
现代传媒格局的急速激变,催生了易读、悦读的传播新趋向,也促使媒介文本更具模糊性、融合化,某一种文本往往兼有两种或者多种文本的特征。于是,寓言新闻的文本在国内媒体悄然流行。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觉得每天写的都是"传世之作";有人说新闻是"隔日即逝的易碎品",那是批量生产"扫街新闻"的理由。而"寓言新闻"文本理念的创新,是从"传世之作"与"易碎品"的两极之间孕育的符合受众信息消费的内容形态,反映了大众传媒新闻产品的新的价值取向,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文本变革。  相似文献   

19.
叶玉跃 《新闻实践》2009,(12):73-73
在抢夺新闻资源的"阵地战"中,新闻热线的作用日益显著,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纷纷开通新闻热线,有的还设立了丰厚的报料奖,希望把成千上万的读者变成媒体的"眼睛",以此网罗更多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写是一项实践极强的基本功和专业能力。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一些记者(包括少数通讯员)新闻职业精神缺失、敬业精神淡薄,其突出表现是新闻采访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具体表现为采写会议新闻时不用耳不用脑,甚至不用手,拿起会议材料、领导讲话就走人,回家当"裁缝",按固化模式,剪辑几句领导"强调"、"指出"、"要求"之言,敷衍应付,糊弄读者;即使是非会议新闻的其他新闻采访,他们也是对材料情有独钟,奉为至宝,只倚重材料堆里做文章,而轻视和不愿到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那里"抓活鱼"、“摘鲜菜”,被人们讽为“懒堕记者”、“材料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