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青年》上看到一则短文《花神与花》,大意是:播种的季节到了,花神要将花种撒向大地。她拿起一包花种说:“孩子,你去开成红色的花吧,因为红色象征着热情。”她又拿起一包花种说:“孩子,你去开成白色的花吧,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就这样,她拿起一包又一包花种,对它们说了要开的颜色,将它们撒向了大地。她对最后一包花种说:“孩子,你是幸运的,去吧,你想开成什么颜色就开成什么颜色的花吧!”开花的季节到了,花神下地巡视,看到众花争奇斗妍,惟独一株绿色的植物枝头什么都没有,它说:“我不知道要开成什么颜色的花。…  相似文献   

2.
办图书角     
开学后,四个同学花120元为班级购买图书,办起了图书角。班主任肖老师问他们各花了多少钱,第一个同学说:“我花的钱是其他三人花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说:“我花的钱是其他三人花钱总数的1/3。”第三个同学说:“我花的钱是其他三人花钱总数的1/4。”第四个同学说:“我用去的钱数已经记不清了,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  相似文献   

3.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4.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5.
山行     
这是一群快乐的文学少年,犹如三月里一朵朵刚刚绽放的花儿,在春寒料峭中,装点着大地,装点着校园。“最是一年春好处,喜闻绽故三月花。”是的,任点点新绿刚刚缀上枝头之时,闻三月花香。实在是让人对百花争艳的日子充满期待。三月花文学社虽然不满周岁,但已收获多多,花香满园。  相似文献   

6.
一说到“花”,大家都会想到种子植物的重要部分,或想到那万紫千红的春天,而在语言中,“花”除了表示种子植物的器官意义、名称外,还有丰富的修辞表达色彩。1郾比喻义:如“文艺之花盛开”———比喻事业的精华。2郾借代义:用具体代抽象,如“眼花、昏花”———“花”是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被人认识,用它代替“模糊迷乱”这有视觉形象结果,容易让别人理解。3郾比拟义:把人当作花来写,如“姊穴zǐ雪妹花、寻花问柳”——专把女子拟作花来表达。4郾摹穴mó雪形义:根据事物显现出来的形态用“花”来摹拟表达,如“雪花儿、浪花…  相似文献   

7.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赏读一首诗,也得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个个“枝”“叶”,比如诗歌中常常借用的景、物、事、人等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媒体上说南方某省会城市政府宣布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到2008年高中生将全部在重点中学学习。这个承诺,让人振奋也让人不解:都是重点高中了,还有什么“重点”可言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说法.主要缘于对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矛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对呀”,一个学生接着说:“二百八十八个人只要一个小时,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个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是呀,学生说得不无道理,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我敢说,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真这样,奥运场馆不早就修好了。如何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华现代教育》2007,(4):62-62
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  相似文献   

11.
春天来了,山川变绿,枝头吐翠。在革命圣地延安集中开展的“治理大气污染”、“清除白色垃圾”活动中,市区中小学的校园里,盛开着一朵朵“从我做起,让延安更美好”的精神文明之花。 别开生面的主题队会 灰蒙蒙的烟尘笼罩着城市的上空,每年从深秋到来年的春末,烟尘统治着这座城市。黑山、黑树、黑路、黑楼……为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送花     
小熊维尼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五颜六色的,香气扑鼻,瑞比路过,说:“哇,你是在开花店吧!”维尼笑着说:“这花不卖,只送人。”  相似文献   

13.
妈妈说:压岁钱要花得有意义! 过年时,亲朋好友走动,总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积少成多,孩子就有了一笔不少的“收入”,少说也有一丽千吧,这些钱孩子收着,不露声色。我总以为,他会像小时候那样,主动交给我,然后说:“妈妈,我要用钱的时候,你可要给我啊!”哪知,他今年主意大了,一点没有让我“保管”钱财的意思。我不免有担心,常常说孩子花惯了钱是收不住手的,也常说孩子花钱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我就想引导他把钱花到正经的事上来。  相似文献   

14.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完美     
我到一个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哪。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  相似文献   

16.
徐伟 《广西教育》2012,(33):35-35
教学如花,小学数学的教学亦如花。尤其是课改之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跃生动,学生发言踊跃积极,甚至争先恐后,有些课堂还会上得非常热闹,大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然而,“热闹”的形式之下,我却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美丽的教学之花能结出与之相匹配的美丽果实吗?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收获丰硕的知识果实。  相似文献   

17.
在开始本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案例:案例一:“花为什么会开?”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生1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生2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说:“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想看看谁更漂亮。”生4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生5说:“她也长耳朵,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问题 李政道教授说过:“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说:“我不是学问中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在哈佛大学还流行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花香怡人     
在集市上看到自己喜欢的茉莉花仅卖两元钱,觉着便宜就买了一盆放在书桌上。花已经开了两朵,白色素雅洁净,花香淡淡怡人,让人忍不住凝望它,嗅它的香气。花香也吸引了女儿,每天从外面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鼻尖凑在花上闻一闻,说一声:“真香!”花儿也似乎知道我们喜欢它,就尽情地开起来。先前的两朵败了,又有两朵接着开,枝丫间还有许多憋足了劲的花苞在等待开,总之花开不停,花香不断。因此我常说:“花两元钱买这么美、这么香的花,真便宜。”“是呀,妈,花两元钱买了一屋子香味,真便宜。”幼小的女儿并不知道两元钱的价值,但她…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一大团棉花参加人数:两人或两人以上玩法:在地上划一根起投线,像掷铅球一样,右手拿起棉花团,夹在脖子旁,然后在原地转几圈,把棉花投出去。你会发现,这团棉花那么轻,怎么也投不远。在棉花落地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让小伙伴来试试。比比看,谁投得远!注意:投掷者的脚不可以超出起8谁的棉花掷得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