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选取泰山女儿茶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女儿茶的销售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采用了实地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通过调查,对女儿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个变焦镜头能达到若干个定焦镜头的效果和作用。它包含着广角(一般为28mm,视角为75度)、标准(50ram,视角为45度左右)与中长焦(85-135mm,视角为29-18度)的镜头,虽然变焦倍率小,但足以应付大量的日常拍摄需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乌江流域1956-2014年长达59年的降雨、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降雨系列呈减小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1.52mm/a,但减小趋势并不显著。(2)乌江流域径流深系列呈下降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525mm/a,且下降趋势也不显著。(3)乌江流域径流系数系列基本没有变化,平均线性递增率为0.0002mm/a,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树培 《山东教育》2010,(1):114-115
生性喜茶:西湖龙井、洞庭老君眉、安徽六安、峨眉春竹,来者不拒。而久慕大名却长期无缘一品芬芳的正是泰山女儿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元神安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芍药苷在0.2116-3.17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加样回收率99.7%,RSD=1.3%(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云南烟区原料差异化烟叶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9年,经过对云南省各基地县生态环境、品种、烟叶质量的研究分析,从7个原料基地市(州)的50个县(区)筛选出生态环境优越、适宜种植差异化优质烟叶原料的44个县(区)内22.8万hm2烟田作为差异化核心原料基地,可年产13万t以上具有品种和生态双重特色的差异化烟叶,专供云产一、二类卷烟需求.筛选后的原料基地生态条件与筛选前相比,植烟海拔阈值从1 300-2 350 m优化到1 300-2 000 m;烤烟大田期(5-8月份)的平均温度从18.0-22.0℃优化为19.2-22.0℃;降雨量从448-1 108 mm优化为636-792 mm;平均日照时间从417-727 h优化为517-727 h;植烟土壤仅限水稻土、红壤、紫色土与黄壤.  相似文献   

7.
以朱砂根药材的粒度、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进行优选试验,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Kromasil ODS-1C18反相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25:75),流速1.0 mL.min-1,检测...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玉兰中小白菊内酯含量的方法.采用ZORBAXS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min,10%—48%A;10~20min,48%-80%A),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结果表明,小白菊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188~2.8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3%.证实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广玉兰中小白菊内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叶中番泻苷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Shim—pack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四氢呋喃-水-醋酸(13:85: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4nm.结果:番泻苷A进样量在0.062~1.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番泻叶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卡马西平的浓度.人空白血清经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水-甲醇-乙腈(45:45:10)流动相,UV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1,柱温:30℃.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5.53%,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1%,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12.
HPLC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茶叶中4种儿茶素和咖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葛根素作为内标物质,利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咖啡因(CAF)5种组分的分析方法.采用C18柱,甲醇和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78 nm.结果表明,各组分的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已用于不同种类26个茶叶样品的测定.以这5种活性成分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对不同来源的样品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15个不同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叶位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氟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参试品种中水浸出氟含量以霞浦元宵茶最高,全氟含量以丹桂最高;而茶树品种间和叶位间氟浸出率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氟总浸出率最高的品种是龙井43(达到97.2%),丹桂最低(仅为58.9%)。茶树同一轮新梢不同叶位因茶叶老嫩程度而异,即叶龄越老,含氟量越高。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安溪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安溪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也指出了安溪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促进安溪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以闽北茶区的水仙、肉桂、梅占夏署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分析了三个品种夏暑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及其生化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有效利用夏暑茶资源和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夏暑茶鲜叶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品种间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各生化成分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不同;毛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肉桂(86.38)>梅占(82.48)>水仙(82.20),其中肉桂具有较好的乌龙茶品质特征,且与梅占、水仙的品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灵芝凉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灵芝凉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温高压法提取葛根等药质有效成分,浸提条件为:料水比1:20,0.1MPa,121℃,0.5h.与茶提液进行调配时,通过添加包埋剂(β-环化糊精)和甜味剂(木糖醇糖浆与蜂蜜)得到口感清爽、色泽均匀、体态澄清的灵芝茶饮料,最佳的成分配比为:灵芝提取液25%(V/V),茶提液35%(V/V),β-环化糊精1%(W/V),甜味剂6%(V/V).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凉荼的最佳防腐护色方案,成分配比为:山梨酸钾0.20g/kg,抗坏血酸0.03%,柠檬酸3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