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婷 《新闻实践》2011,(10):53-56
信息核实是保障新闻真实,避免虚假报道的重要业务环节。鉴于信息核实对于新闻真实的重要性,西方大多数媒体都从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业务层面对采编人员的信息核实工作做出了约束和规定,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程序。《BBC编辑规范》、《路透社新闻工作手册》、《美联社广播新闻手册》等都将信息核实看做保障新闻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7):37-38,4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靠什么来维持新闻脆弱的生命呢?核实是维持新闻生命的血液。因此要靠核实,严格的核实,一丝不苟的核实。但是,现实是,一些记者编辑、媒体严重忽视甚至背弃了新闻工作这一至关重要的法则,导致戗杀新闻生命的事情不断发生,失实报道不断出现,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不断受到损害。下面是相关案例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正强  孙旸 《新闻前哨》2013,(10):46-47
核实是新闻传播中防止新闻失实的有效手段。西方新闻界将核实作为必须信奉和遵守的十大基本原则之一。《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消息来源缺乏应有的警惕;二是源于新闻竞争的心理压力;三是心理预设导致记者对信息源深信不疑,这些使之放松了应有的核实。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决定了核实工作的范围和要求。西方新闻界在经验的基础上使用了“怀疑式编辑”、“准确性清单’’等核实方法.使核实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2)
新闻核实的目的是利用多种方式来核查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当前新媒体发展时代重要课题之一。当前,网络新闻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传统的新闻核实方法来辨别欺骗性新闻难度增大。介绍当前国外在虚假新闻检测和鉴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应用,对我国网络假新闻识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新闻编辑通过一些具体的改稿方法的运用,完成上述两方面任务,使新闻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和标准。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格局下的媒体竞争中,伪新闻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新闻从业人员没有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效性之间的关系。要避免刊载此类伪新闻,新闻机构要以真实性为前提,尽可能核实新闻事实,在消息源不明情况下,要积极寻找新闻第二落点,若已刊载错误消息,就要处理好已发生的媒体公信力危机。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近年来"逆转新闻"的频现,是对新闻事业的亵渎。新闻媒体唯有做好把关、核实工作并建立惩罚机制才能杜绝逆转新闻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罗文全 《青年记者》2006,(18):75-76
新闻价值创造新闻影响力,新闻职业让了我们养成了这样的“本能”:当听到某件事情或事件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这个线索有没有新闻价值。确定有价值之后,才去深入了解和核实事实的真实与否。如何成为发现新闻价值的优秀“选手”,是新闻实践中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11.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虚构情节来表达作者认为真实的事情,然而新闻(包括娱乐新闻),必须对事实做出准确、客观的描述。因而新闻与文学相区分的要点是核实事实。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核实是记者的基本功。这是新闻业的ABC。对于人名、地名、数字及专业术语等,记者与编辑均会认真核实,但对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布的新闻通稿,常常是不疑而用,结果出现了新闻失实,成为近年来我国假新闻激增的一个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坚持新闻真实性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闻采写当中怎样才能避免写出虚假新闻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尽可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避免道听途说,不经核实。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研究材料、分析材料、杜绝假新闻。三、要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避免知识不足,真假难辩。  相似文献   

15.
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16.
编者三戒     
李芹 《新闻采编》2002,(6):36-3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着新闻的生命,编发稿件时应当慎之又慎,切莫成为假新闻的“助产士”。因此,编者应有“三戒”。 一戒“炒作”。对于一些特别具有“轰动”效应的稿件,编者首先应当加以核实,辨明真伪。有一则新闻为《上海将建300层,容纳10万人的摩  相似文献   

17.
经过数年的发展,地市级报纸的民生新闻已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与消息来源,但在信息轰炸和后民生时代的双重考验之中,要提高民生新闻的可读性、进一步树立媒体形象,采编人员就应时刻把握几个问题:准确、完整、核实再核实。  相似文献   

18.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事实要真实准确,确保"五个W"等事实要素齐全,事实和数据要核实,不做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