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两会”召开时。 今年的“两会”新闻摄影怎么才能搞得更出色?新华社摄影部准备参加“两会”报道的编辑记者年初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按道理和经验,“两会”年年开,许多记者和编辑都身经百战,大风大浪见的多了,很多困难得多的战役性报道都胜利地完成了,有些新闻照片还在全国的新闻评比中获奖,完成“两会”或其它战役性报道不是手到擒来吗?其实,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完成”两字,而在于“出色”!自己给自己订的目标不同,压力也就不同。 如果有人问,在所有战役性报道中,就新闻摄影而言,最好完成任务的是什么?会议;那么最难完成任务,报道最难出彩的是什么?答曰,也是会议!说它容易,因为对这样的报道,谁也没给你规定发稿任务,也没要求你拍出什么样的精彩照片,会怎么开你就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是《军事记》编辑部约稿.我真的不敢在这里谈什么初上“两会”的体会。记得“两会”前记部通知我上会时.心里的感觉是既兴奋,又担心。对于我这位记队伍的新手来说,能参加“两会”报道,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我担心的是.自己常年从事基层部队采访,平时对时政报道了解甚少,第一次上会,写不出东西“砸了锅”咋办?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你做编辑那么多年,你觉得编辑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仔细想了一下,发现于我而言,不是做大了码洋和利润,也不是结识了名人和大家,而是一本原先有些支离破碎的稿子经过我的"鬼斧神工",竟然  相似文献   

4.
1月23日至30日,河南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郑州市召开。经过去年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的初次“试水”,记面对“两会”报道不像去年那样没底了。经验,使大河报报道的“两会”在同城媒体同题作中略胜一筹。采访“两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更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必须在画好的圈圈内“跳舞”。因此,报道“两会”,对党报来说,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延续前两年形成的惯例,第三次与网友对话。两个多小时的对谈,几乎句句涉及敏感的民生话题,把"幸福"侃成了关键词。这当然绝不是什么小资的文艺腔,  相似文献   

6.
观察入微     
正这年头连梦想都是有期限的。有想法就去做,即使失败了都比没做来的好,因为失败至少给了你经验,没做只会带给你懊悔。年轻时候应该能够作一些冒险。年轻时候最大的财富,不是你的青春,不是你的美貌,也不是你充沛的精力,而是你有犯错误的机会。如果你年轻时候都不能追随自己心里的那种强烈愿望,去为自己认为该干的事,冒一次风险,哪怕犯一次错误的话,那青春多么苍白啊!  相似文献   

7.
2017年两会,记者们的采访武器又升级了.随着采访两会的记者人数逐年攀升,“新闻界军备竞赛”也在升级.我很佩服同行们的努力,也期待花样翻新的高科技装备使两会报道更具多样性和吸引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新闻业来说,重要的永远是报道本身,而不是拿什么去做报道.两会报道需要探讨的是国计民生议题,不是边边角角的花絮.两会也不是新设备博览会,而那些看上去酷炫的装备在其所在行业也并不新了.对记者的装备津津乐道,跟只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服饰鞋帽有什么区别呢?都是离题万里了. 我始终很好奇,用上了“神器”的记者生产了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产品?今年两会印象深刻的一些有趣的产品,看上去靠的是创意,辅之以一定的新技术手段,还真看不出跟新潮装备有什么关联. 两会对记者的考验之一在于,在一个很多声音交织、很多媒体紧盯的场合,去掏出代表委员对真问题的真知灼见.“钢铁侠”也许一次性采集到了丰富的素材,但设备终究是载体,职业记者拼的还是新闻眼,是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找出独家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每年年初的重要的政治性会议。对于新闻单位来说,报道好“两会”,也是每年开局之时的一个重头任务。今年的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处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所以,虽然不是换届会议,但仍然受到全省人民和各新闻单位的强烈关注。“两会”期间,河南日报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内容到形式,从广度到深度,都有一定的创新。 认真作好思想准备 多年来组织“两会”报道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组织好“两会”报道,必须首先使上会记者充分认识人大、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克服“‘两会’年年开,很难出新闻”及“‘两会’是例会,会议报道只要比葫芦画瓢就行了”等错误认识。因此,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9.
两会期间.无论是在代表委员驻地,还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万人大礼堂灿若星空的穹顶下,还是在大会堂的39级台阶上,到处都能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作为军报记者。我已是第三次参加两会报道。从会前的关注两会系列报道到闭幕前的解放军代表团学习胡主席重要讲话综述.从头忙到尾,那份激情还如同初次上会。  相似文献   

10.
肖锋 《青年记者》2013,(1):26-27
说什么重要,说给谁听更重要。什么是好文章?笔者以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你刊之美文可能是我刊之毒药。《新周刊》走过16年,经验之一是形成了一套话语体系,这叫杂志的腔调。我想,@人民日报就与人民日报不是一个调调儿,不是一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全国两会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两会,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政治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而信息的传播手段也正在完成从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的转换,处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和传播时代的媒体,如何在两会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如何把握两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外宣时机?成为今年两会报道所必须肩负的职责.于是,中央媒体和各大报纷纷将“走转改”精神延伸到两会报道中去,为两会报道开辟了新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经验,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所谓造新闻,就是要会造新闻事件。不是让你掂笔去做“写手”,而是让你自己做一次新闻事件的主人公。新闻事件造好了,自有媒  相似文献   

13.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嘛?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时下诸如此类留下疑团的种种简称、英文缩写以及其他交代不清的问题,在一些报刊的不少报道和文章中均屡屡山现。例如,有篇讲e时代报纸新闻实现形式的文章,无一处…  相似文献   

14.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意识─—首次采访两会的体会李勤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两会采访,主要担任政协文教卫组的报道,侧重于文艺。就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而言,文艺不是重点。但我以为机遇难得,这种大型的会议报道,锻炼和检验的是记者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从题目...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两会报道的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代表委员的关注点、党和政府关注点的统一,是人民利益的“交汇点”,也将成为今后报道的着重点。综观这十四天的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报道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医疗及教育问题。两会期间,媒体报道这四个热点的思路、经验为两会后报道什么,如何报道指出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会报道趋向:今年两会期间,媒体对建设新农村倾注了很高报道热情。第一阶段的政策解读释惑报道已初步完成,两会前后,新农村报道已由政策解读阶段转为纠正偏差,报道具体措施阶段。主要…  相似文献   

17.
我同意几位领导和专家对生活频道的评价。生活频道在招播音员的时候我参加了,当时总的感觉是特别年轻、特别有活力,而且这种活力保持的时间很长。一般情况下一个频道办了四、五年了,不是十分成熟,但是也很有经验,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疲劳期,疲塌了,不新鲜了。生活频道在这方面不是很明显,一直充满了朝气,这是很好的方面。四、五年后有疲劳了,也有经验了,有偷懒的经验了。我们在座的各位主持人还是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次节目,这和领导是离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两会已经胜利闭幕,各媒体的两会报道工作也已经顺利完成。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的一些新方法、新经验、新思路、新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做好这种大型战役性报道积累了宝贵经验。预先策划与随机策划今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突出体现策划意识,进一步贯彻了编采分开、编主导采的方针。充分的预先策划与迅速的随机策划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两会报道年年有,今年报什么、怎么报?通过对相关文件的认真学习,对中央精神的深入领会,也通过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对新闻的基本判断,我们对  相似文献   

19.
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次参加“两会”报道的实践和体会,就全国“两会”报道模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一、全国“两会”报道缘何备受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本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全球数百家传媒的近3000名记者云集京  相似文献   

20.
3月份的新闻报道,有许多牵动人心的事。最突出的是两件事:一是人大、政协“两会”;二是伊拉克战争。“两会”年年开,年年不寻常,今年更不寻常。这是党的十六大后的第一次“两会”。是十六大部署的继续;是换届的“两会”。这次“两会”报道也是《人民日报》实行扩版改版后的第一次“两会”报道。伊拉克战争的新闻报道事关大局,事关稳定。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应当说,这两项报道都搞得比较好。“两会”闭幕,但“两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还要持续下去;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随着战事的发展,也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在各方面对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