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甫跃 《今传媒》2009,(12):60-61
在目前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报纸品牌管理已成为报社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报纸品牌资产的积累靠的是报社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但一篇记者失实的新闻稿就可能极大地消解报纸的公信力,使报纸的品牌严重受损。所以,记者的管理是报纸品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报纸新闻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中极易存在失实现象,并且会相应降低报纸影响力,这对舆论引导、报纸新闻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只有针对性地防范这一现象,才会提升报纸新闻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才会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防范报纸失实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失实原因、类型和危害,最后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今,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传媒环境下,报纸新闻标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标题失实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其公信力大大受损。作为报媒应反观自身,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报纸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感,报媒从业人员始终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并提高其专业水平,严格新闻遵守法律法规,防范报纸新闻标题失实,维护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4.
以报纸的社会效益求报社的经济效益朱铭佐讲求经济效益,这是报社在市场经济下办报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坏,是和报社人员能否集中精力办报紧密相连的。从我们扬子晚报的实践来看,要求得报社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办好报纸、提高报纸质量为前提,以报纸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5.
报社应以办好报纸为中心扬子晚报编委会报社理应集中精力办报纸,千方百计办好报纸。但是,当前社会生活的明显转轨,使这一不成问题的常理有时也成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经商热”、“下海热”、“创收热”,不时冲击报社人员的思想和正常的办报秩序...  相似文献   

6.
三明市委善于运用报纸批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日报记者吴昊在《三明之“明”》这篇报道中(见今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已有论及。我想着重谈一谈我们编辑部如何创造一个开展报纸批评的良好环境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报纸开展批评的良好环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领导的支持,部门的配合和读者的理解。有了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加上报社本身的努力,报纸批评就比较容易开展起来,并取得比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报纸既是报道新闻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字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文字规范正确,才能保障新闻的真实可信,才能有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纸出了差错,就会影响其社会效果,降低报纸的信誉,损害报社的形象。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差错率降到最低程度,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据《纽约时报》报道,皮尤研究中心和奈特基金会周一发表的报告说,看电视是取得天气预报、交通状况及突发新闻这3类资讯的主要渠道,但报纸和报社的网站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07,(9):60-62
<正>国内大部分报社已经采用新闻采编网络系统,实现了报纸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报社上了采编系统平台后,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编辑记者及报社领导查寻相关数据提供了方便,但报纸上的重稿、差错仍时有发生,有些报社甚至出现了签发后的大样文件被修改的人为事故。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困扰很多报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11.
长江日报农村版自去年5月1日创办以来,坚持给作者和被报道者寄报。给作者寄报纸,这是报社编辑部一般都能做到的事,目的在于加强与作者的联系,鼓励作者继续采写,惠寄好稿,同时让作者留下刊有自己文稿的报纸作为纪念。而长江日报农村版的同志想得更深一点:他们唯恐被报道者漏看这期报纸,也  相似文献   

12.
1980年11月22日上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的领导同志座谈。他听了报社简要的汇报之后,就报纸宣传问题谈了一些意见。任仲夷同志在谈到报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时说,我们的报纸向来是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报道的,但是有一段时间中断了,报纸上光讲好的,一好百好。这两年来报纸逐步恢复了批评性的报道,对推动工作,改进作风,起了积极作用。报纸的批评的这种效果,反映了群众的力量,群众在党领导下监督干部产生的力量。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揭露我们自己阴暗面的报道,不宜太多,更不要作过份的渲染,否则会使人发生错觉,削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安定团结,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由造成失实的责任者公开署名。读者对个别情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可以让你轻轻松松、不费力气地完成你想做的事。比如网上购物、订餐等等,而且也可以从网络上关注时事新闻,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说对报纸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使报纸的发展空前落后于网络新闻的发展。所以,报社要对这种冲击引起重视,要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并改变这一现状。要理性地对待报纸和网络的关系,不能对网络有排斥心理,其实这对报纸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至少让报社意识到现在报纸的发展存在问题。报纸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和竞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要如何进行融合和竞争呢?以下将对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和竞争的战略研究加以阐述,希望对报社以及报社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言论是一份报纸的灵魂。特别是都市报,言论版(栏目)不光代表了报社的办报理念和水平,更是报社与读者沟通的平台。在这里,报社可以借助作者的口气评论社会、引导舆论,读者可以通过这里看到报社的价值取向、预测社会发展动态。《大河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一家报纸的“家丑”,无非是两种,一是版面文章上出的岔子,二是报社内部工作中的错误或缺点。近年来,随着实事求是作风的恢复和发扬,报纸对失实报道进行自我批评的多起来了。这种请广大读者监督、批评的作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完善新闻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段时间,<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被通报,新闻出版总署责令6家报社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印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6,(7):43-43
广播电台使用报纸的新闻制作《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历史由来已久。过去.广播电台获取新闻版面通常采用报社每天凌晨送报纸大样到电台的收发室.或者放在报社自己的收发室.等电台来取这样的传统方式;而电台播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在拿到大样至选稿这段时间非常紧迫.一旦遇上“两会”报道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报纸截稿出版很晚.电台选稿的时间就更紧了。  相似文献   

19.
长江日报农村版自去年5月1日创办以来,坚持给作者和被报道者寄报。给作者寄报纸,这是报社编辑部一般都能做到的事,目的在于加强与作者的联系,鼓励作者继续采写,惠寄好稿,同时让作者留下刊有自己文稿的报纸作为纪念。而长江日报农村版的同志想得更深一点:他们唯恐被报道者漏看这期报纸,也专门寄张报纸去。目的有两个:一是党报报道了他们的事迹,说明党支持他们,期待他们作出更大成绩;二是让他们看了报纸后核对报道中的内容,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徐晓芳  范高农  杨小红 《传媒》2007,(11):89-90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发行工作愈来愈被报人所重视,发行营销能力强弱与否成为衡量一家报社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家报社在发行上"重兵集结",发行市场硝烟弥漫:报纸越来越厚,定价却越来越便宜,甚至出现"0元订报纸,新闻免费看",导致"卖报纸不如卖废报",报贩直接将印出的报纸送收购站的现象;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社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甚至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