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狄更斯在其小说中对19世纪英国的监狱作了广泛的反映,并从道德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狄更斯对英国监狱的批判具有单维度的特点。他把道德作为评判监狱的主要标准,并把这一标准贯彻到评价的各个方面.而较少考虑其他的因素。这种特点影响了他对监狱这一历史存在的全面认识,在一定程度削弱了他批判的力度。但这并不忠味狄更斯对监狱的道德批判是没有价值的。狄更斯对监狱的道德批判给我们提供了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处于社会发展前列的社会存在的道德完美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剑桥夫妇教授F·R.利维斯和Q·D.利维斯是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狄更斯研究专家.他们的狄更斯批评经历了一个由贬而褒的过程:将狄更斯从一个广受欢迎、津津乐道于伤感煽情的“娱乐高手”擢升到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既受大众欢迎又深刻严肃的最伟大的创造性艺术家之一.他们或褒或贬的狄更斯批评皆以道德判断即生活的严肃性为尺度.这种悖谬的批评根源于他们的文化观、社会观和人生观.我们只有将它置于批评家所在时代的语境中,才能发现利维新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主人公匹普在其个人身份发生巨变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对亲友的态度变化为视角,分析狄更斯对匹普内心活动的成功刻画,并借此审视匹普道德发展中的曲折轨迹所折射的狄更斯的社会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林晓青 《文教资料》2010,(31):10-11
狄更斯将人道主义情怀渗透在他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当中,宣扬一种仁善道德的精神,以一种宽恕,理解的态度来对待阶级矛盾。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体现了狄更斯创作中不能彻底批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论《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26-29
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狄更斯在《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并对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进行交替使用。同时,他注重叙述结构整体的张弛平衡,与情节中的道德内涵紧密结合,并通过对两主人公之间联结、远离和再度联结的详细叙事,揭示了关注人性和道德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教师,我常常想起狄更斯。 狄更斯是英国文豪,这属于文学常识。可是,谈及说书艺人,一般人恐怕就难以同狄更斯联系起来了。其实,狄更斯既是文豪,又是著名的说书艺人。 作为一个说书艺人,如同作为一个文人一样,要取得成功可真不容易。请看狄更斯致福斯脱的信: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甚至颠覆了最初的关系.这有利于进行人性探索、道德批评和情节安排,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以杰出的文学大师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是社会评论家和批评家。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他在其作品中展现出卓越的透视力,有效地利用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政治和道德弊端进行尖锐的批评,同时对英国社会的弱势阶层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一些重要的社会改革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贡献。狄更斯相信社会必须具有道德才能生存,道德的力量可以造福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小说建造成一个道德库,以此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他的大多数小说是对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描写与批判,成为"英国状况"题材小说的创始人。他对社会的评论提高了阅读者的集体意识,有效推进了越来越影响当局决策的公众舆论的形成,也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治、法律、城市治理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带动了许多优秀作家利用小说对社会进行分析和批判,并影响英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双城记》中德法日太太、马内特医生、律师卡顿三个人物形象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狄更斯的道德观。德法日太太是复仇女神的形象,是反对暴力、反对人性扭曲、反对以暴制暴的代表者;马奈特医生则是仁爱与宽恕的化身,律师卡顿则是一个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道德中体现了基督教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这三层人道主义思想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道德观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该文探讨狄更斯小说中忏悔形象的独立性及其固有价值,并从道德和宗教角度分析了作者塑造忏悔形象的深层原因及其用意。  相似文献   

11.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深刻的笔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远大前程》是其后期作品,展示了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尖锐批判。而《远大前程》中的悲剧人物郝维仙小姐的刻画,更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社会、家庭及郝维仙小姐自身的角度,对其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旨在揭示在男权统治下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与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小说以主人公皮普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整个过程。以荣格的阿妮玛原型理论来分析皮普的整个人生中的阿妮玛原型及其发展过程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主人公皮普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其坎坷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中通过对男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幻灭过程的描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与险恶。分析〈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的四位女性人物对皮普的性格发展的影响,对于揭示皮普远大前程的破灭与这四位女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描述了男主人公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整个过程.狄更斯在塑造皮普这一人物形象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潜意识,使整个小说充满自传色彩.运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来分析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创作,对进一步认识小说中所展示的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和奢侈腐化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外国作家之一。在狄更斯研究中,“狄氏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品的出版情况最能直接体现这一作家在异国的接受度,从出版这一视角来研究狄更斯的接受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异同之处,指出两部作品中所映现的欧洲梦和美国梦的实质,并分析了作者身世与作品主人公之间的联系。本文从文学作品中总结经验,分析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的《双城记》突出描绘了法国大革命前期的图景。狄更斯对大革命的态度可以说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同情人民,认同革命必将到来;另一方面他又对革命场面做出种种恐怖描写,进而表现出他对革命的反思与否定。虽然对革命的态度前后反差很大,然而却有内在一致性,即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革命的认识层面的偏差。本文试图梳理作者态度变化的脉络,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远大前程》中有许多鲜活的女性人物,给各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重点剖析郝薇香小姐这个怪异的女性形象,探究她的悲剧人生,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解读《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狄更斯的经典小说《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了作品中的3种人物形象塑造,即童话式人物、双重性格人物、内涵丰富的圆形人物的塑造;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远大前程》中有许多鲜活的女性人物,给各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重点剖析郝薇香小姐这个怪异的女性形象,探究她的悲剧人生,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