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清代著名鉴藏家汪启淑所编印谱《安拙窝印寄》海内外仅存3部,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本研究以暨南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对象,从编者传略、书名来由、文献形态、体例内容、版本著录、序文考录、递藏源流、版本特色、文献价值、印学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证。  相似文献   

2.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5):121-123
《明史·循吏传》是研究明代循吏群体的重要文献。由于书成众手等多种原因,该《传》存在诸多疏漏舛误之处。兹据《明实录》《明一统志》及各类明代墓志铭等文献考证,考证该《传》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中存在的5处讹误和表述不当。  相似文献   

3.
张晓东  张秋霞 《档案》2012,(3):47-49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证,《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的价值,涉及地名、环境和历史三个方面.该碑铭对嘉峪关的命名、嘉峪关用边环境及明代关西七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部分的一个比较系统的考察。文章首先从序跋、目录、篇题和注释四个方面 ,论述《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的构成情况 ,然后又将其中的注释部分单独提出 ,着重讨论。本文认为《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的编纂 ,不仅有助于对文献本身的理解和利用 ,而且在实现编纂者通过奏议文献的编纂 ,总结北宋政治得失的编纂意旨方面 ,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姚广孝像轴》是现存姚广孝的惟一真容,并有晚明佛教大师真可题赞。本文从艺术风格、画面内容、题识等方面,考证画像由宫廷画家绘制,时间应在洪熙元年前后。从姚氏与潭柘寺的关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几幅姚氏画像,考证姚氏画像都存于寺院,此像应是洪熙、宣德初年赏赐潭柘寺。通过对真可题赞内容的分析,认为题赞对姚氏予以肯定,反映出真可振兴晚明佛教的意图,并体现了他以德嗣观梳理禅宗正脉的思想。考证出题赞者心源居士就是阳明后学左宗郢。此像为研究明代绘画史、佛教史、阳明心学等提供了独特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临朐冯氏家族为明清之际山东著名的文学与科举世家,冯溥为其家族的杰出代表人,而关于其家族藏书至今未有人研究,冯溥有《佳山堂书目》一卷流传于世,以书名简目形式记载冯溥藏书,本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探讨其家族藏书、刻书情况,同时介绍《佳山堂书目》版本及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7.
吕润宏 《兰台世界》2011,(10):44-45
作为一种特殊的体例的古籍序跋涉及文献学内容颇多。以此,结合序、跋以及序跋的内涵,从学术史、目录学、校勘学以及版本学角度加以考证,阐明序跋的文献学价值,以期对序跋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江恒源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与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张謇等文化界、实业界的名流交往颇深.江恒源爱好诗词、书法、篆刻等,生前存有几十方印章,编有《补学斋印谱》.连云港市博物馆在2017年从社会上征集到其印章20多方及《补学斋印谱》一本.  相似文献   

9.
彭一超编著的《中国著名书画家印谱》日前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该印谱是按照国家古籍再造工程宋版书目装帧设计编制的一部选集性质的篆刻艺术工具书。编者坚持“求实存真、客观兼容”的原则,注重学术性与资料性的统一,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历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所流传下来的常用印或自NED的历史风貌,基本上涵盖了元、明、清至现当代各个阶段的著名书画家所保存的印学史料。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史记》一书的文献征集,文献考辩,文献目录,文献编纂体例等几个方面,考证了司马迁对中国文献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特殊的体例的古籍序跋涉及文献学内容颇多.以此,结合序、跋以及序跋的内涵,从学术史、目录学、校勘学以及版本学角度加以考证,阐明序跋的文献学价值,以期对序跋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昕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1):34-40,F0002
本文从版刻特征、版本种类、刻本与文渊及文津两种阁本之对勘、刻本递藏源流四个方面,对南京图书馆藏明正统八年(1443)刻本《省愆集》进行论述考证,认为此书作为四库底本,反映了两种阁本所据底本之差异,揭示了该书在四库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代陶承学、毛曾改编的韵书《字学集要》中出现了41条"雅音"、"中原雅音"引文。经与《韵学集成》引文对比考证,证明《字学集要》这些引文为韵书《中原雅音》的材料。其中一条为《字学集要》特有引文。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篆刻和印学爱好者,最惬意不过的事大概就是在闲暇之时,手捧一本精美的印谱细细地品味了。那些凝结了历史的轨迹和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鲜红印作,或端庄秀丽,或奔放奇崛,或破或残,莫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个中乐趣,大有“吉金一握珍如许,不羡黄标百万泉”之意。以元朝吾丘衍《学古编》为滥觞,印学大兴;明清以降,江印成集之风日盛,各种印章谱录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一方面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另一方面,却也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世人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今知明代中篇文言传奇之单刻本,存世仅寥寥数种,其中《钟情丽集》有明弘治单刻本,向藏于日本成篑堂文库,自1932年孙楷第查阅之后,久未为人目验。本文详细著录了该版本的书志序跋情况,将其与明代通俗类书《燕居笔记》、《国色天香》、《万锦情林》等书所收之选辑本,进行了文字比勘,分析其文本异同,并进而阐明了单刻本的学术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廷式是清末著名诗人、思想家。《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的一部史志目录,其文献价值较大。文章试从考证史实、校勘文字、文献辑佚、提出新说等四个方面对《补晋书·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文人篆刻艺术兴起和繁盛的重要时期。建国以后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部门征集,收获了不少明代文人使用的印章实物,是研究明代篆刻艺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图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考述和量化分析,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鉴定、断代、艺术特征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参考意义。本文将新出土明代文人印章,按照出土或征集的地域进行分类,并以印主活动时间为序,进行全面考述。对以往考古报告中所出现的释文、考证等错误,一并加以纠正。最后从这批印章实物的出土地域、印主身份、材质、印文内容、边款等多个角度,对明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风格作出总结,从考古实物方面弥补传统篆刻史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五灯精舍印话》作为王献唐印学理论的代表著作,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已被学术界认可,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对王献唐印学理论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本文主要梳理了王献唐与当代著名学者的印学交流,突出体现了其在印学领域的贡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学者对其印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万历《开封府志》是现存明代开封府最全的一部府志,其编纂是在明代修志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其凡例十三则和序跋,有益于了解明代志书的修纂原则及意旨,为方志学本身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此府志是由地方官员主持,地方名士和儒学生共同参与编纂的。在坚持“鉴古知今,存史教化”的思想指导下,体例上遵循永乐凡例,亦有一地之特色。作为稀见明代府志,万历《开封府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开封府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料。充分发掘万历《开封府志》的价值,有利于开展开封府地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