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刘仲健教授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经多年的科技攻关,成功绘制出药用兰科植物铁皮石斛高质量全基因组基因图谱,在药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是兰科植物的重要类群,具有重大的观赏、药用价值,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214期"双清论坛",本文总结了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了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领域近年来通过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凝练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该领域的重大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4.
植物保护在珍稀植物、濒危植物、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创新视角提出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虫媒病害是我国农业高产稳产的重大威胁之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柑橘等多年生木本作物的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给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介体昆虫在虫媒病害的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虫媒病原的抗性基因研究在主要作物中匮乏,介体昆虫的抗性基因研究尚属空白,所以目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化学杀虫剂对虫媒病害进行防治,导致昆虫耐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和世界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深入探索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的机制,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病原、微生物组、昆虫群落包括天敌等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明确病害流行、爆发、控制过程中的机制和调控关键节点,设计靶向性强、生态安全的新型调控剂和植物保护方案,均将为虫媒病毒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作的理论假说体系,包括了三者互作的核心、内层和外围组成;简要总结了三者互作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前研究现状;明确了现阶段主要集中于植物挥发物、植物激素以及外界环境在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作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未来在三者互作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瓶颈问题;力求为虫媒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电子装备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是当前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围绕该主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94期"双清论坛"研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分析了电子装备机电耦合领域在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电子装备机电耦合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该领域未来3—5年的优先资助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电子装备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是当前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围绕该主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94期"双清论坛"研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分析了电子装备机电耦合领域在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电子装备机电耦合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该领域未来3—5年的优先资助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第148期"双清论坛",本文总结了我国园艺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回顾了园艺学领域近年来通过园艺作物生物学与基础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凝炼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物质资源,不仅可以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植物保护学科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植物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来详细说明加强我国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第190期"双清论坛"2017年10月19—20日在南昌召开。基于本次论坛,本文回顾了我国动物遗传育种领域近年来在农业动物优良种质创制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总结了我国农业动物优良种质创制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凝练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前沿科学问题,探讨了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11.
非编码RNA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命进程,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植物中,非编码RNA除了参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还在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由RNA触发的相应基因的表达抑制,是非编码RNA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作用方式,自发现以来已逐渐发展为遗传分析、疾病治疗以及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有效的新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微RNA(micro RNA,mi RNA)在植物抗虫防御中的生物学功能,si RNA对植物防御记忆的影响以及RNAi对植物防御信号途径的调节作用,同时阐述了RNAi在提高农作物抗虫性上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害虫嗅觉行为调控技术是特异性调节靶标害虫行为的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和害虫交配干扰剂等嗅觉调控化合物及其应用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对来源于昆虫、植物、微生物等的活性气味分子,进行人工合成后以特定剂型释放到田间,通过吸引害虫取食、产卵、交配,直接诱杀成虫或者干扰害虫交配,减少靶标害虫的后代种群数量,从而达到害虫绿色防控的目的。本文结合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研究及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总结了环境友好的害虫嗅觉行为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害虫嗅觉行为调控技术未来的发展机遇、所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共同解析了植物防御功能的关键信号通路——茉莉酮酸酯激素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复合体的晶体结构,在植物防御功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一成果不仅对提高全球粮食产量意义重大,且为阐明人体疾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新颖的方法。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种蛋白在抑制蛋白和受体两种角色间转换,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复杂系统已呈现出人—机—网跨尺度耦合与互融互通的新形态。新形态下的复杂系统管理,既要对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突破创新,更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赋能。本文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下复杂系统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阐述了当前复杂系统管理研究存在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当前复杂系统管理研究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了未来5~10年该领域的发展目标、拟开展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及其资助重点。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20)
本文开篇对园林植物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尔后详细地阐述了采用先进技术减小植物对农药的依赖性,接着解读了绿化养护的技术,最后以普及植物知识、进行植物保护宣传终篇。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4,(6):43-43
近年来,盲蝽在我国棉区和果区迅速爆发成灾,成为重大农业害虫。为控制盲蝽危害,在农业部"盲蝽区域性灾变规律与监测治理技术研究"等项目的资助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德州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项目组进行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s)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抗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其生物特性、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诱导及诱导因子、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生物功能等方面着眼,分析该领域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ESI数据库研究植物动物学领域的热点文章特征,统计分析作者/机构/国家合作度、基金论文影响力、高被引期刊/机构、热点主题词等信息,发现热点论文具有合作研究、重大基金资助、高被引期刊/机构相对集中等共性特点;热点主题词分析表明针对拟南芥等高频研究模式生物的基因研究是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期刊编辑选题、组稿的一些策略,指出科技期刊应当重视相关领域的热点论文分析,为综合制定期刊国际化形势下的组稿策略提供定量分析的科学依据,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黄炳超,男,1949年出生于广州市,祖籍广东开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研究员,昆虫学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植物保护、农业昆虫.他在水稻害虫及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水稻抗虫基因及水稻品种抗虫性研究等方面有卓越的造诣,是我国杰出的植保专家.  相似文献   

20.
比较欧洲、美国、日本和我国对转基因植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在我国对转基因植物加以专利保护的可行性,并提出针对转基因植物进行专利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