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考证谢兰生罗浮之行的交通工具、路线及旅伴的选择,结合他在看山、观瀑、赏石、寻芳、访胜、品珍、思古等方面对山水的品味,总结山水对清代文人诗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考证谢兰生罗浮之行的交通工具、路线及旅伴的选择,结合他在看山、观瀑、赏石、寻芳、访胜、品珍、思古等方面对山水的品味,总结山水对清代文人诗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身在都市,用手中画笔绘出一片桃源,便是对江湖的暂时逃避,也是解除焦虑的一种独特方式.老树以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借用民国符号,在自抒胸臆的同时,也为处境相似、向往桃源生活的都市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享受.文章将从民国符号的现代表达、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心灵驿站的潜心绘著这三个角度,探讨老树绘著本《在江湖》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兴 《大观周刊》2011,(21):96-97
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诗与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得出诗画具有的同一性。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二,在表达意境时运用的虚实时比的手法具有相似性。三,无论诗还是画,对事物的关照绝不是”眼见为实”而是”神思”。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照是一种超脱肉体的精神上的洞悉。四,诗画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反映。探讨诗画的同一性,有助于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三代标准有三个 孰优孰劣费斟酌8月底 ,TD SCDMA手机核心芯片问世。随着世界上 3年中标准下游产业的发展 ,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讨论愈加热烈。议题集中在 3个问题上 :三种标准 (CDMA 2 0 0 0、WCDMA、TD SCDMA)孰优孰劣 ?两种标准混合组网是利是弊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  相似文献   

6.
古越 《新闻世界》2005,(5):8-11
“屁股底下一幢楼”,这是老百姓对公务用车浪费现象的一种比喻:今年两会期间,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公务用车改革各抒己见。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说,目前公车制度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现行的公车制度不仅直接导致了行政成本、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在领导和群众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公车积弊太多,是到该彻底整革的时候了。截至目前,我国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此外,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实施了班车改革。然而,要改革就会有阵痛,要改革就会有阻力,当全国各地的改革之火即将燎原之时,却传来车改的先行者嘎然止步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共三册)吴企明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花鸟卷》25.00元《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人物卷》23.00元《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山水卷》24.00元该丛书按画科分“山水”“、人物”、“花鸟”三卷。每卷先作综合论述,介绍相关画  相似文献   

8.
南宋"命题诗画"虽然属于诗意画的范畴,但也有着自身最显著的独特性,即先有诗,后配画,画意是对诗意的匹配和模仿。然而在存世马远"命题诗画"中,我们明显忽略了"先有诗"这一特征,也忽视了诗画创作主体之间巨大的尊卑之别,将绘画看成是诗意之外独立的存在,将画意的呈现看作是马远"有我"主体意识的自觉呈现,或将画中人物所流露出的品行情操看成是马远"有我"意识的存在。其实,"命题诗画"中意境、格调等一开始并不是由马远创作的,而是诗人的定位,所谓马远绘画中的"有我"其实也是为了"他看"。一切画意的呈现都是为了"匹配"他者在诗中提前设定的意境。这其中唯一的"有我"就是马远的"匠心"—用他掌握的"预存图式"将图像与语词的"联觉"功能发挥到极致。而这种"预存图式"在马远的时代已高度成熟,任何类型的诗意几乎都能用约定俗成的"图像语汇"表达。  相似文献   

9.
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广西桂平金田村暴发了反清起义,在此前后,广东、江西等地有如广西(本刊前已发表)一样,也发生了各种会党的反清斗争,与金田起义声势联络。清政府惊恐万状,调兵镇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辑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一册中,多有此专题之上谕,然与上谕有关奏折则有所欠缺,为更多了解史实,将此专题有关史料节录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请先看近期报纸上的两个实例: 1、《李鹏接见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代表(引)铁路大包干应兴利除弊加以完善(主)》(1990年6月22日《陕西日报》) 2、《学长回校现身说法奉献精神引起共鸣》(1990年6月16日《光明日报》新闻引题) 例1中的“前者系引题,后者是主题。”很明显,这引题与正题之间,缺乏一种内在联系,在语言形式上似乎是两个独立的单句,前后也可以相互对调。读过全文,才知这则标题的引题与正题实际上应当是一个单句,前后当为支配关系。所以,同一天的《中国青年报》在处理这则新华社电讯时,引题是“李鹏接见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时要求”。加上“时要求”三字,引题、正题语脉贯通,整个新闻的主旨也就显豁明朗了。两家标题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份,人民日报刊用新华社广东分社的农业稿件比较多。仅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的就有七篇,其中有四个单独头条:《整风要坚持到底,春耕要全面抓紧,番禺县正确运用点面结合的领导方法》(三月十一日,配合发表了社论)、《整风和春耕相结合——广东推广番禺经验,干部集中前线,劳力集中田间》(三月十四日)、《以贫农下中农为核心,团结广大群众闹春耕》(三月二十日)、《贯彻政策,推进春耕》(三月二十六日)。  相似文献   

12.
刘韧之韧     
在刘韧办公室接过他送的《知识英雄2.0》,一出门就塞在了包了,说句实话,如果没有那场堵车的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读起这本书——因为手头的书太多了,即使是好书,也多得让人读不过来。 幸也是不幸,从北大东门做320公车一上白颐路(求学期间,断了粮,自然是力图天天公车来去)就遭遇狂堵,  相似文献   

13.
近日,《还珠格格》中香妃的扮演者刘丹因车祸殒命广东,众多的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然而笔者发现,有关此事的报道竞有多个“版本”,不知孰对孰错。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人明克让,祖籍平原(今山东平原县)鬲县。明氏为南北朝时期山东大姓,明克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明僧绍,父亲明山宾,均为朝野名流。克让自幼博涉书史,南梁时恩荫入仕,南梁亡后入仕北周,入隋又仕于隋。克让入仕北周初为学官,后外派出任汉东、南乡二郡太守,北周武帝即位后,复征调入朝,为北周历法刊定、为隋礼仪修订做出贡献。明氏随衣冠南渡,又由南入北,是南朝入北士人之一,南朝士人入北始于梁亡,完成于隋统一,与当时国家统一的趋势一致。南朝士人入北加强了南北交流,使南北方文化认知趋同,有利于乱世统一。明克让墓志保存完整,对研究其任职经历、姻亲关系、南朝士人北上、南北文化交流等问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这一时段历史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读报常有一种体会,新闻报道、新闻宣传在舆论监督方面是有作为的,但又毕竟是有限的。比如早在1990年上海新民晚报记者孙洪康写了一篇揭露性报道“公车烧香、净土不净”,曾受到当时的上海市领导朱基同志的肯定,新闻也曾得了奖,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但时过若干年后,用公车  相似文献   

16.
古代所谓稼圃,即农耕劳动(即稼)与园艺劳作(即圃)的总和,稼圃观即对农耕与园艺劳动的基本看法。殷商西周时期的贵族(士人),在总体上对稼圃之事是亲近不隔的;自春秋至盛唐时期,士人群体对稼圃之事在总体上是鄙视隔膜的;自中唐至五代时期,一部分士人开始接近稼圃之事,但在总体上还是较为疏远的。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是明末来华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在华28年,他调整传教政策,奉行"上层路线",广泛结交中国儒士,得到了士大夫的接纳与认同,他们以赠诗的方式表达对利玛窦的认同与情谊,赠诗彰显了中西交流的文化意义。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初七日,利玛窦奉耶稣会远东视察员范礼安(Alexandre Valignano,1539—1606年)之命来到澳门,次年九月初十日,随同另一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年)抵达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在华传教会所。  相似文献   

18.
正庚辛之乱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个"历史时刻",几乎在所有的经典叙述中都会提及。那么作为事变聚焦点的北京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本文以"仓猝出宫:慈禧太后携帝西逃出城路线"、"督抚转圜:从攻占到开献"、"京官:走与留的分野"、"百姓与拳民:天气作用下的身份转换"四部分,勾勒出历史瞬间的几个画面。一仓猝出宫:慈禧太后携帝西逃出城路线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清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猝间携光绪帝出宫西逃,由此开始了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流亡播迁生涯。关于两宫的出城路线,时人记载至少有三种说法:(1)出德胜门。如朱寿朋《光绪朝东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五期刊出周伟先生《由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所引发的三个问题》:一、“《毛泽东自传》与《西行漫记》孰先孰后”;二、“《毛泽东自传》有无英文单行本”:三、有无“新建版”的《毛泽东自传》及毕正其人。他认为,青岛版的“代序”有“重大作用”。“尤其是所附《<毛泽东自传>的问世与版本之研究》一文,搞清了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20.
《咫进斋丛书》三集三十五种,是姚觐元同治光绪年间在其四川川东道、广东布政使任上陆续刊刻而成的,版刻时间一般依清光绪九年(1883)李文田为《咫进斋丛书》题书名的时间.但《咫进斋丛书》的《书目总跋》后附有姚觐元作于"甲申(1884)三月"的附记,故知丛书合集成书的时间最早也是光绪十年(1884).姚觐元不仅对于《咫进斋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