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坤 《今日科苑》2007,(2):86-86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自然观及妇女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阐述生态女性主义对传统哲学“父权制”世界观的批判和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对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 ,提醒人们对日益忽略的女性原则给以重视 ,改变传统的世界观 ,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多元的、复杂的、有差异的生态文化。文章侧重于从地理位置的不同,对欧美生态女性主义与亚洲生态女性主义作一个详细的比较分析,以适应不同地域环保理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要求,使生态女性主义成为理论界富有特色的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是目前环境伦理学领域较流行的重要思想,文章通过探讨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希望二者能够在差异的基础上找到相互发展完善的良好契机,为环境伦理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堵文晖 《科教文汇》2009,(31):257-258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分析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处于“他者”的地位以及奶娃重新回归自然,揭示作者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出发,对苔丝的命运悲剧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女性与自然的和谐,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剧和资产阶级社会的残酷无情三方面揭示苔丝跟自然亲密无间,却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使读者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苔丝的命运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的科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与自然由于共处于父权制文化中被压迫者的地位,使得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在现代合流而形成生态女性主义;科学作为父权制文化的同盟受到了生态女性主义科学观的激烈批判;生态女性主义科学观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局限性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理解与其自然观紧密相关.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建构的"自然"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上对自然的理解包含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和人对自然的统治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认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人是有机的整体,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解构所有压迫性的概念框架,并重构更加可行的社会和政治形式,实现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初期注重倡导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解放,代表第二浪潮女性主义作家们则不再拘泥于女性自身的出路问题,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和男性所共同面临的社会痼疾.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便是这一浪潮里一朵醒目的浪花,无论是在写作手法的创新上还是在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上都体现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妇女主义.  相似文献   

10.
谈生态价值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虑经济外部性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时,无论是微观上使外部不经济行为的成本内部化,让环境损害者支付代价,还是在宏观上进行资源和环境的核算,建立一个真正能体现一国财富的国民经济帐户,都涉及到一个问题: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生态价值)。传统的经济理论是否定这一价值的存在的。但这种观念和现实已经和还在造成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术恒 《科教文汇》2008,(29):54-54
女性主义是西方一种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其派别繁多,研究涉及领域也较广。在教育领域,女性主义者把研究内容界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其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再从目的观、师生观、研究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性主义教育观,探讨女性主义教育观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事业中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3月7日《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报告》的发布,使科技界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凸显出来。"女性主义"者强烈主张,女性应该在科技界尤其是高层科技群体内实现比例的均衡。但这种主张是建立在狭隘的女性主义基础上的,且存在权利主张主体与受益人错位等认识上的问题。事实上,女性在科技事业中的比例失衡主要是由女性的价值定位、家庭以及科研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理性地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海伦·加纳堪称当代澳大利亚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用词考究,文笔优美。作为女性主义者,加纳一直站在女性主义的最前沿,随着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推进,不断调整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写作。本文通过分析其女性主义意识在作品《孩子们的巴赫》和《第一块石头》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海伦·加纳的女性主义观点的蜕变。  相似文献   

14.
陶丽君 《今日科苑》2010,(11):179-179
本文通过对《祝福》的女性主义分析,探讨鲁迅在女性问题上的立场,认为鲁迅批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戕害,但其人物刻画方式和典型的男性叙事表明,他仍未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蒋超 《今日科苑》2010,(14):50-50,51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肇始于欧美六、七十年代,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潮流。随着1992年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LE)的成立,关注生态批评的学者每年成倍增长。在当代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生态”(ecoecological)冠名的学科、学说或主义数不胜数,如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生态神学(eco-theology)、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politics)、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economics)、生态人文主义(ecologicalhumanism)、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等等。是什么催生了生态批评的产生?生态批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生态批评具有哪些特征?生态批评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对生态批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现代室内生态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空间作为现代人主要的活动空间,其生态设计的意义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健康、舒适、安全居住的同时,做到高效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和材料是全球建筑学家和整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全面推广生态设计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梁丽娟  葛颜祥 《软科学》2006,20(4):66-70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环境降压的出口,而且有利于缩小区际差距,促进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损害)谁付费”的原则,实现对生态功能或价值形式补偿或实物形式的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一是解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二是解决补偿强度的问题,三是解决补偿渠道的问题。在补偿主体明确、补偿强度合理的前提下,分别建立起以流域、产业、资源开发利用者、全体公民、代际成员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充分认识城市绿化在城市生态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重视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理想的、生态健全的城市环境是会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李察 《科教文汇》2011,(34):93-95
凯特·肖邦的《觉醒》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一部代表作,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从女性与自然的亲近性入手分析女主人公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内因与外因。此外,小说中的多重意象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环境保护表现在建筑方面便是要平衡好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也成为了目前建筑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使两者关系达到平衡,建筑技术向生态化转变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