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拜厄特和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凸显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别政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维多利亚女性的经济依附与性别话语权、"性别规范"下的"身体欲望"、通灵术与女性诉求这几个层面将女性的历史和身份重新概念化,在对历史的重述当中进行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英国女性文学异军突起,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女性作家,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分析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兴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乔治·吉辛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的23部小说作品中创造了很多的女性形象,而其代表作《新格拉布街》中通过塑造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地位以及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夏洛特女郎》是丁尼生叙事诗歌中的名篇。本文通过对该诗的文本分析,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试图寻找出夏洛特女郎这一人物身上寄寓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各类形象,并通过对夏洛特女郎折射出的不同女性形象的解读,来深入探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性别政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中广泛存在着束腰现象。这种以扭曲身体为手段塑造理想体态的毁形装饰,受到各阶层女性的青睐,成为维多利亚时代中前期盛极一时的时尚。到维多利亚时代晚期,随着医学界批评的日益激烈、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以及旨在反束腰的服饰改革运动的兴起,束腰现象逐渐衰落,并于20世纪初走向消失。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束腰的兴盛,是男性权力构建的审美理想、不平等的社会分工以及上层社会的文化优势等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屈从地位。而反束腰运动的兴起及成功,则体现出英国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以及女性地位日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小妖集市》是维多利亚时期拉斐尔前派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杰作,具有语言流畅、韵律优美、结构精巧及情节曲折等艺术特征,同时兼具唯美、颓废、死亡、救赎等思想特征。堕落与救赎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问题的关键词。在梳理其现代性生成语境基础之上,尝试解读其诗学主题:诱惑、堕落与救赎意识,考察诗人对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问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探讨维多利亚小说的写作,尤其是经典维多利亚小说中关于“堕落女性”这一命题的处理。讨论的素材源于两本小说,即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对两书进行比较的前提下,发掘经典维多利亚小说家,如哈代,是如何对他的当代后继者福尔斯产生影响,尤其是哈代在刻画女性形象时所采取的男性视角及其局限性对福尔斯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9.
安妮.勃朗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和维多利亚宗教的影响。安妮对于宗教中的救赎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本文考据了安妮.勃朗特的个人生平、诗歌和小说创作,认为她对于上帝对世人的救赎有着焦虑的纠结情绪。对于上帝救赎的态度,反映了安妮对维多利亚宗教的自由思考,以及宗教对于维多利亚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努力追求独立、自由和快乐的女性所面临的悲剧,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1.
王赳 《历史教学问题》2002,(2):20-22,37
维多利亚时期 ( 1 837-1 90 1 )在英国历史上被誉为“改革年代”。期间所进行的改革虽然没有明确地或直接地去关注过占英国人口一半的妇女 ,但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下 ,女性由于自身的觉醒 ,要求改革其悲惨的法律地位 ,为此展开长期不懈的斗争。已婚妇女获得财产权是维多利亚时期妇女运动主要目标之一 ,由于财产问题触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最敏感的神经 ,因而妇女获得财产权的过程既艰难又复杂。一对英国妇女而言 ,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令其感到地位尴尬的时代。一方面 ,女性在表面上普遍受到温文尔雅的对待 ,受到男士们体面的照顾 ,女性甚至被…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在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区别,赫伯特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帕特瑞克·杰兹(Patrick Geddes)及其他专家提出了二元模式理论,即除了一些不同的身体特征外,男性被认为是活动的主体,消耗精力,而女性则是安静者,存储精力.维多利亚时期的进化论认为这些两性特征可追溯至最低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南方与北方》,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描绘工业绅士的代表著作。维多利亚时期作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发展阶段,英国阶层相应更迭。其中中产阶级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工业绅士的涌现。《南方与北方》以女性为观察者,以二元对立为视角,以误解原则为叙事手法,比较了工业绅士与维多利亚社会评论家的绅士观念,全面地展现出维多利亚时期工业绅士的内涵、践行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太后分别为19世纪英国王室和中国皇宫中权势煊赫的女性,但因她们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前者只能在法制的框架内行事,而后者却专制骄横,颐指气使,为所欲为,视法制为玩物。最终,维多利亚女王政绩斐然,而慈禧太后却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5.
《露丝》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盖斯凯尔的第二部作品,作为描写"失身"女性形象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小说女主人公露丝和《圣经旧约》中的女性Ruth同名,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盖斯凯尔认为露丝正是在男权社会压迫下勇于正视自身错误并积极追求自我救赎的始祖。本文以个人成长和道德救赎为研究视角,将女性问题置于维多利亚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分析个人成长和道德救赎的关系,揭示女主人公是如何战胜道德困境,觉醒救赎意识,并最终实现内外双重成长的。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重要意识流小说。本文分别从小说中拉姆奇太太与拉姆奇先生及詹姆斯的关系来阐释女性的心理历程,指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心理的矛盾所在,从而指出男权及恋母情结给女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继承和发扬女性文学传统,从当代女作家独特的视角,以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当代三个时期女性人物的生存经历为考察对象,展现了从远古到现代女性生存的集体经验和女性边缘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乔治·爱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对后来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爱略特的作品特点及其女性观,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爱略特的创作生涯,以及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对苔丝生存的时代观进行探索,从多重角度客观审视苔丝的悲剧,见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女性贞操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福音主义宗教观对下层女性身心的控制与摧残,揭示资本主义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扼杀与毁灭,加强对资本主义女性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对苔丝生存的时代观进行探索,从多重角度客观审视苔丝的悲剧,见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女性贞操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福音主义宗教观对下层女性身心的控制与摧残,揭示资本主义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扼杀与毁灭,加强对资本主义女性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