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开展节目审听和评议工作,是电台对广播节目进行监督、调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听众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又试行了编播例会审听制度,组织了专家评播.对播出的节目进行动态审听和客观评议,既是节目管理的重点,也是节目管理的难点.深入分析、正确认识审听评议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是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完善节目评价综合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河北广播》2005,(6):I0012-I0012
河北电台始终把提高节目质量放在重要位置。10月13日,节目评议中心专门邀请省广电局、省社科院、省联等单位和部门担任节目评议的专家评委座谈,听取对节目质量以及评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党总支书记刘晓雪、副台长王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参加座谈。  相似文献   

3.
’95全国理论广播优秀节目评析钟镇藩由全国理论广播研究会主办、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1995年度全国理论广播优秀节目评奖工作,于1996年3月下旬举行。这次评奖共收到全国理论广播战线选送的参评稿件50件。经过评委们认真审听和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  相似文献   

4.
《河北广播》2006,(5):28-28
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从2006年1月份开始,音乐频道根据台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行全员月度绩效考核,运用AC尼尔森调查数据、台评议中心评议结果以及频道内部节目听评结果对节目主持人进行绩效考核,考核过程真名实姓、阳光操作,考核结果上墙公示,公开透明。最后对照岗位责任目标,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正负两个方面的激励作用大大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我台节目评议实现突破和跨越的一年:一是以专家评议、听众评议、收听率调查和投入产出比四个子系统构成的河北电台“节目评价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除“投入产出比”外,其它三个子系统投入了正常运转;二是节目(专家)评议实现了由试点到对全台的覆盖,评议结果已经开始作为台和频道领导实施宣传管理的有效工具,在部分单位或部门已将评议结果作为对节目一线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实现了与其绩效奖励的挂钩。  相似文献   

6.
你在状态吗     
武婧 《河北广播》2006,(5):84-84
仔细研读我台每期的《节目评议月报》,特别是专家评委对各频道节目的点评,我发现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播音员、主持人的状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南昌市青山湖区广播电视台一直在广播自动播出和节目数字化方向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传统设备的数字化需要昂贵的资金.作为一个区级台,很难负担得起。随着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本人采用拼装的方式.购置录音制作软件和专业录音卡.组装了一套简易的音频工作站。实现了全台数字音频计算机联网.用电脑进行节目录制、编辑、播出和管理,以网络的形式实现节目的审听、审批和音频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蒋舟 《青年记者》2012,(15):70-71
提升广播节目质量,听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督导方式,尽管部分电台已有一些尝试,但怎么听、怎么评才更有效率,怎么组织更加合理,如何通过听评达到突出节目定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却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海峡之声996巴士广播通过不断完善节目听评机制,边听边议、边听边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目收听率稳步提升,有两位主持人获得了"全国十佳音乐节目主持人"奖项.下面结合开展听评工作的实践,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陆锡初 《视听界》2004,(3):26-27
自2002年起,江苏电台开展的着眼于节目运行常态的培育名牌节目活动,通过实施“培育名牌节目排行榜”和“广播节目警示榜”的新举措,为培育本台名牌节目和明星节目主持人,为全面提升日常节目播出质量闯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产生了明显的质量效应和社会影响。这一独辟蹊径、与时俱进的新举措、新思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值得总结推广。笔者有幸成为培育名牌节目评议组的新评委。新,初来乍到,与老评委相比,其认识、感情、思考必然是肤浅的; 新,易敏感、兴奋,愿抛砖引玉,谈谈参加评议归来的真实感言。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五月份开始,随着我台节目评议工作在六个频道全面展开,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听众评议工作,面临一个新任务,即如何扩大、巩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听众评议员队伍,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听众点评意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少儿节目中办好科普性栏目,让小朋友爱听想听,并就此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浙江电台《小话筒》节目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下面,对此作一个粗浅的分析。《小话筒》节目足一档面对小学阶段少年儿童的节目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科普知识为节目内容必须与这个年龄段的听众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相吻合,才能让听众想听爱听。我们在平时做好听众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选择科普栏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办台水平,改进宣传报道,提升节目质量,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是当下许多媒体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节目是立台之本,节目质量好坏、境界高下、形态新旧,直接决定着外界对于一家媒体的评价和观感,更决定着它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广电节目社会评价体系和淘汰机制,可以促使节目不断推陈出新,适应观(听)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文化需求。对节目如何评议如何判定,思路当然多种多样,但是借助外力,引入外脑,不失为一种扎实而有效的路径。在早期,对广播电视节  相似文献   

13.
郑州 《声屏世界》2004,(4):37-37
近几年来,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少儿节目而言,“变播为说”的主持人节目极大地拉近了节目与少儿之间的距离,贴近性明显增强,但仍然难逃“我主持你听”的窠臼。而今天儿童的特点是渴求知识,善于想象,勇于创造,“我主持你听”不能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如何在满足儿童渴求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每个少儿节目广播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可听性”和“必听性”是衡量其运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可听性”和“必听性”越强,这家广播电台或某一时段的节目竞争胜出的机会就越多,反之只有失败。什么样的节目内容是听众觉得值得一听?又是什么样的内容是听众必听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尽管如此,但就其概念来说,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胡宏 《河北广播》2006,(3):74-74
非常高兴给大家具体得介绍一下《百姓30分》这档节目的收听率和专家评价情况,相信这些信息对专家老师们发表相关的意见会有一些帮助。下面我从我们台的节目评价体系的两个方面对这个节目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个是专家评议方面的情况,还有一个去年我们购买的AC尼尔森收听率的情况,一个是专家的评价,一个是市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对播出广播节目的质量评估,一直是个难题。在这方面.全国各家电台做过多种尝试。北京电台也不例外.如每年都要搞一到二次社会调查.根据听众收听情况进行排队;每年开展一次“听评月活动”,集中听取听众对全台节目的意见;成立专职监听队伍,对一些节目进行监听,定期出《监听报告》;组织社会上的热心听众作为业余监听员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安徽台是第二次来这里了。第一次是2004年我们总临和主持人到河北台学习《阳光热线》经验。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和河北台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从杨台长讲的数字看,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是很大的。我把安徽台的节目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叫《政风行风热线》,这档节目是2004年元月一号开办的,根据安徽台的实际情况,每年参加政府评议的44个厅局,还有比如金融、铁路、邮政、通讯等部分不参加评议的部门参与我们的节目。从2005年10月份省纪委监察厅也开始介入这个节目,我们现在是四家在一起,纠风办、  相似文献   

19.
张军 《新闻传播》2006,(5):57-57
读报节目是继谈话节目之后。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兴办的新型电视节目。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报纸长于深入报道、各种意见杂陈的长处,弥补电视节目深度的不足。但是办好读报节目并不容易。它很容易平铺直叙,把电视节目办成报纸的传声筒,丧失读报的风格和特色。笔者就在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主持《听我读报》节目一年多的体会,总结读报节目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将听众评议引入节目质量评价体系,是市场经济下广播要生存、发展、壮大,在大众传媒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自2003年6月开始,我台随着节目评议工作的正式启动,作为节目质量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听众评议工作,也步入了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