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戈公振先生是旧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流芳后世的新闻学学者,对我国新闻业史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早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戈公振先生集名记者、学者和教授于一身,三位一体,相互促进。今天,我只就他如何把三者密切地结  相似文献   

2.
蔡斐  陈玲霖 《青年记者》2009,(24):97-98
长期以来,“新闻自戈公而有史”的.论断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本洋洋洒洒的《中国报学史》成为戈公振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实际上,“戈公振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除了对新闻史学的研究,戈公振在新闻教育、媒介经营、新闻实务等诸多方面都颇有见地和建树。  相似文献   

3.
戈公振先生长期从事新闻报业工作,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第一个开拓者。一本30万字的新闻学论著《中国报学史》的出版,不仅决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的先驱地位,而且揭开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的一页。《中国报学史》的重要价值首先是在于她的系统性。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新闻事业作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戈公振为我们所勾勒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轮廓清晰明了,这正是由于其资料浩瀚,有史有论,内涵丰富殷实。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新闻自戈公而有史"的论断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本洋洋洒洒的<中国报学史>成为戈公振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实际上,戈公振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除了对新闻史学的研究,公振在新闻教育、媒介经营、新闻实务等诸多方面都颇有见地和建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微,界目前有关于戈公振先生在上述领域的思想研究已有涉足,遍查文献.尚未发现有关戈公振新闻法制思想的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开拓这一研究课题,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是新闻界老前辈戈公振先生诞生九十周年。在旧中国,戈公振是为新闻界进步人士所称道的新闻名将,一个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的严谨学者,又是中国新闻业史的先躯研究者。正确评价其人,承继他的学术遗产,对于尽快改变我国目前新闻学研究的薄弱状况,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对他的诞辰的最好纪念。生平简略戈公振(一八九○——一九三五),江苏东台人。幼年时,曾在伯祖母办的庵学塾读书,后来入了东台高等学堂。他学习非常用功,差不多每门功课都考第一名。凡是读过的书,他都要求自己能默诵。  相似文献   

6.
本刊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今年招考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有几个专业,考几门科目,出了什么题?现答复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今年共招收9个专业的研究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业史、世界新闻业史、电视广播研究、报告文学研究、新闻业务、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中外新闻七日录》是早年外因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所办著名报刊中的一种,也当是我国近代最早单张发行的周报。由于难以看到原件,几部著名的新闻电专著中(见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曾虚白《中国新闻史》、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虽然对它都有著录,但都极为简略,且不甚准确。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新闻年鉴社出版的《中国新闻年鉴》’99卷日前发行。 该年鉴是我国新闻业的大型资料性年刊,每年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有数百人,包括了上至新闻领导部门,下至基层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工作者。它的内容涵盖新闻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新闻工作领导管理部门、新闻业的一线人员、新闻院校师生、广大新闻爱好者以及相关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世界知名新闻学研究者,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他的研究涉及媒介史、社会学和政治传播,关注新闻业作为一种民主制度的核心体制,其历史和当代发展;他将新闻视为一种文化产品,关注新闻生产规范(norms)、实践和叙事常规,就新闻业在民主和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众多远见卓识。他指出,新闻业注定是一个必须存在但我们又不大可能喜欢的制度(insfitntion)。  相似文献   

10.
章平 《新闻大学》2000,(1):18-20
1999年11月7日至11月9日,首届京沪新闻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隆重召开,与会80多位代表就21世纪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走向、媒体业务现状的分析与展望、新闻改革与新闻理论的研究探索等三个中心主题进行了研讨。 一、关于21世纪中国新闻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今年11月27日,是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开拓者戈公振诞辰一百周年。最近,我有幸到江苏省东台市访问了他的故居和故居内的戈公振纪念馆。戈公振故居座落在东台市城区的兰香巷11号。在纪念馆的第一展室,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使人对这位爱国进步的新闻界前辈,立即产生无比崇敬之情。戈公振1990年出生在东台城内一个“世代书香”的人家。他的侄儿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同志说,戈公振  相似文献   

12.
天津是我国北方近代报纸发展较早的城市。周恩来同志的早期新闻活动是从天津开始的,刘少奇同志曾在天津领导过革命斗争和文化斗争。天津的新闻事业在我国新闻业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近年以来,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开展征集新闻史料的工作中,作出了努力,取得了成果。为了向天津的同志们学习,我们于六月中旬去了一次天津,走访了几位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并同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共同召开了一次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参加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开得畅所欲言,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13.
吴翔 《传媒观察》2012,(3):36-37
正一、戈公振——开启中国新闻法制研究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不惟是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始,同时也是系统研究新闻法制的开山之作。书中开宗明义指出:"报律一名词,见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之上谕,至三十三年十二月始行颁布的《大清报律》"①;尤其是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第十七节《关于报纸之法律》,对于中国新闻法制进程,进行专门的总体记述和讨论。戈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26日上午,<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出版座谈会在新华社召开.新华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周树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赵玉明,以及人民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等近30人出席座谈会.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存此精神,方可著史.从2002年成立社史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再到2003年提出初步编写框架,最后于2010年11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1986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的《边缘新闻学有哪几门?》一文中,提到有门边缘新闻学叫“新闻经济学”。“新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规律的学问?包含那些内容? 南京读者金惠风新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业经营方式、经济活动、企业管理特点及规律的边缘学科。研究的领域,从宏观上来说,包括新闻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新闻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从微观上说,着重研究新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早期著名记者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政府在戈公振故居内举办了戈公振生平事迹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戈公振是我国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进步记者,又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新闻业史的分期标准与分期的起点,以求教于新闻史学界的同志们。分期的标准一部成功的新闻业史著作,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期的基础上。科学的分期可以体现出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根据新闻事业本身的逻辑来说明它的发展过程,也容易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充满了新闻”.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戈公振先生说的。戈公振先生是新闻学先驱,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关于新闻,他有许多精辟见解,其中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家家屋里藏着新闻,处处交易的地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张宁 《新闻界》2020,(4):94-94
我国对于外国新闻史的研究,历来习惯于重点关注置于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传统的英、美等国,对于西班牙这个曾经在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的新闻传播史,相关研究却非常缺乏。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何晓静所著的《西班牙新闻传播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11月)一书,将西班牙历史与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紧紧勾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班牙新闻业发展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23)
<正>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业的危机与变革是当下全球媒体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成为新闻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在中国,过去十余年,互联网也在深刻地重塑着新闻的形态、新闻业的生态与我们的新闻体验。互联网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产业结构、受众结构、股权结构和权力结构,同时也影响着新闻生产实践的变革。而在新的重构过程中,消解与促进、挑战与机遇因素并存,新闻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