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曲民歌得到了南朝社会上层的文化认同,风行朝野。西曲表演往往载歌载舞,手足并重,其舞蹈形制与当时流行的踏歌一致。西曲表演在乐器与舞姿、送声与和声、演员与场地等方面都呈现出荆楚特色。与荆楚踏歌风俗相关的踏青、狂欢、斗草等民俗也在西曲中有所展现。  相似文献   

2.
西曲歌代表南朝荆楚民歌最高成就,主要流行区域在当今湖北荆州、钟祥、襄樊、河南邓县一带.由于形式新颖,曲调婉转动听,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竟出现"家竞新哇,人尚俗谣"的繁荣盛况.除了荆楚民歌"尚情"的文化传统,西曲歌繁盛的主要原因还有四个方面:一是统治者的好尚提供了政治文化平台;二是"新变"的文学思潮成为其审美导向;三是江汉之间独特地理环境;四是商贸繁荣催生的休闲文化土壤.由此探讨西曲歌繁盛的原因,对于认识西曲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荆楚民歌的发展衍变历程,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黔东南苗族民歌以其聚居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飞歌”是黔东南苗族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是苗族民歌中的一块奇异的宝石,是苗族民歌歌唱艺术中的瑰宝。“飞歌”在苗族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与结构特点,其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性大、音域宽广。  相似文献   

5.
汉语话题链与汉语句子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即“话题链通常是句子”和“部分话题链是句子”.但这两种观点在识别话题链句子时都存在瑕疵.引入情节概念,则可以从语义上限制话题链句子的界限.换句话说,如果话题链句子在一个情节内进行认定,那么就可以避免出现话题链句子跨越段落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排除“以同指名词话题形式链接的话题链”被认定为话题链句子的可能.但正如汉语句子的界定一样,仅依靠语义特征,同样无法彻底解决话题链句子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6.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遗产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四句头的短诗。古代民间歌谣,有两句的,有三句的,有四句的。前两种不普遍,而四句一首的则大量存在。人们从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趋向于四句两韵的格式,这种格式,头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只二四两句一定押韵,于是就成为一种通行的四句两韵体。不过四句一首的诗歌,句子的字数起先并无限制,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经过长期发展,五言、七言两种,便占了压倒优势。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吴歌”“西曲”,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存于《梁鼓角横吹曲》的,也有相当多的五言四句体。七言四句的,晋以来存有《并州歌》《豫州歌》《捉搦歌》(四首)和梁、陈间的《乌栖曲》(十余首),《栖乌曲》(四首)之类,虽不算多,但已可看出发展趋势。不过,这种五或七言四句的诗歌,还不能叫作绝句,因为从音律上看,绝句又是格律诗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历来把“吴声歌曲”与“西曲歌”视作民间乐府,实际上其中有不少文人拟作,只是鱼目混珠难以分辨,所以至今仍未有人将其厘清。其实文人模拟的民歌往往并未维妙维肖纤毫不爽,有时毕竟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自身特有的痕迹,若能抓住这些痕迹,就有可  相似文献   

8.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这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何联合教师认定它不是连动句(《这个例句不是连动句》,载于2000年第1期《小学教学研究》),其理由主要是:“有动作,至少两个;动作有次序,动作连着动,动作连得紧;动作是同一个对象所发出”,这是连动句的特点,而“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中的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牵着毛驴’只是表示东郭先生‘在路上走’的方式”。并非“连着动”,“不存在连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桐城渔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存于菜子湖水系区域内,既沾溉了桐城地区悠久的民歌传统,又受到特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桐城渔歌继承了“桐城歌”最典型的“七言五句体”艺术特征,并保留着“桐城歌”传统的起句“程式”要素。桐城渔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当以对待“非遗”的客观态度看待它,做好相关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鄂西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其间积淀着丰厚的土家民族文化精髓。在形式多样的民歌当中,五句子情歌以其格调的特别、结构的独特和内容的丰富而成为鄂西土家族民歌中最为发达的样式。从五句子情歌的地理属性、文化内涵、结构形式和文化功能等角度,可以探寻五句子情歌所体现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民歌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保持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特色。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文人创作的字样新民歌目前佳作不多,主要原因是词曲作者对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有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新民歌的歌词应反扑归真,从大俗中求大雅,新民歌音乐应在保持民歌宝贵的音乐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信阳本体民歌中的歌词含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或长或短构成了民歌中的衬句。衬句作为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语汇,在运用最初仅仅是情绪表达的需要,随着衬句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程式化,就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的在民歌中发挥着连接或舞蹈作用,有的主要体现为抒情功能,有的则是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情感的期待。探讨信阳本体民歌衬句功能的多样性,便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信阳本体民歌音乐结构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构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方面:音阶、调式、句式、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特点;歌词方面有: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特点,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辨析中国民歌的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九寨沟民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在多元文化的长期交融中,不仅具有风韵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自成体系。南坪琵琶弹唱,白马藏族民族,白马藏族锅庄曲是九寨沟民歌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5.
晚明歌妓景翩翩著有诗集《散花吟》,内容多为其生命情景的真实反映与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渗透着守望爱情、挣脱命运与无力摆脱等复杂情绪,带着女萝般的女性符码和走出风尘的命运诉求。而在艺术上直承南朝“吴声”、“西曲”,多民歌体,喜用舞曲,自然流利,婉转天成,富于南朝的古韵清华。  相似文献   

16.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合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一支系的客家民系,和合文化也是客家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通过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阈,从客家"显形文化"中的建筑、楹联、山歌、方言及民俗风情等方面探寻其"隐形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本从《古诗十九首》的体制特点、语言网络两方面考查汉本,人五言诗的发展源流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指出汉本人五言诗直接导源于乐府歌辞五言体,但又在声韵、对偶、句式及语言锤炼诸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变化。人们从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又有着人诗对其下“作用之功”,使其创作的五言诗既不失民歌的清新与自然,又有着人诗的精致与华美,在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传统对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对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