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存在“政治话语与时代诉求”“目标指向与战斗堡垒”“理想信念与组织行为”等三大关系,由此立足高校实际,从“嵌入与建构”“熏陶与共生”“认同与自觉”“推动与创新”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的契合点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唤醒了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伟大实践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梦”的现实诉求,而且还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另外文化自强与“中国梦”体现出一致的文化话语表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层党建的模式选择与实践范式对于实现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顶层设计具有科学化和策略性的方法论意义。以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建进公寓”项目为个案,基于结构性嵌入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高校基层党建“嵌入式”发展的可行性,探讨“党小组+”模式的实践审视与优化路径。新时代塑造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从“魂”到“根”到“基”强化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在组织主动嵌入和时空吸纳嵌入中,激活党组织“实际在场”的“能量场”,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辩证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与“美国梦”等梦想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国梦”与“富民梦”等梦想之间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自觉自信与忧患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梦”和现实之间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用理性观照现实,用实干托起梦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梦什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l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亟待阐释的重大课题。加强“中国梦”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从事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高校在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探索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保证实效,形成氛围,引导高校师生员工准确理解“中国梦”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如何具体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话语表达的丰富语义,是经过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的结果。“中国”和“梦”两个词互相影响而发生意义变化,经过语流义变表达了“中国人(包括集体和个人)的梦想”这样的言语义。此言语义结合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这个语境,就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言语义;结合具体领域、阶层就表达了无数具体的“中国梦”;这也就是此话语情景义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9.
田明月 《文教资料》2014,(7):111-112,124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梦美,教育任重,高校作为教育施展的重要阵地,承担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知识女性作为高校重要群体,在建设和谐高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伟大中国梦,高校知识女性责无旁贷,这不仅要求知识女性自身努力,而且要求高校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