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祭祀,从来只被看作文化活动,其实,它同时还是一项消费活动。它由人们的精神需要引起,又必经祭祀环节而消费;祭祀消费的消费力,受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双向拉动;祭祀消费的结构变动受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双重制约。生产结构、收入状况和思想信仰对祭祀消费有较大影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祭祀消费也必然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因为祭祀消费具有两面性,因此,对祭祀消费的及时、正确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祭祀活动,在满族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爱新觉罗家族利用它,不仅完成了满族诸部的统一,而且为皇权的加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宗教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堂子祭祀的发展与爱新觉罗氏的崛起是同步的。同时,它的发展也折射着满族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古代祭祀尧舜分祖先祭祀、天帝祭祀、帝王祭祀和圣师祭祀四种类型。不同时期,古代祭祀尧舜有不同特点。古代祭祀尧舜活动主要由国家举行,国家制定了祭祀尧舜的有关礼仪,属于国家祭典性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傩面具的渊源、发展及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傩面具的渊源、发展说到傩面具 ,必须先说傩。傩——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 ,源于古代宫廷和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秦汉之际随军传入西南地区 ,与当地文化相融合而成。傩祭祀活动时 ,主事者称师公 ,头戴师公帽 (像佛教中的禅师帽 ,状如莲花 ,或用花布拼接成帽 ) ,身着红色长袍 (类似佛教的僧衣 ) ,外套绣以鸟兽、龙神、花卉、日月的长坎肩。师公在进行祭祀或请神活动时 ,不仅吟唱介绍颂扬神的唱词 ,且跳跃起舞 ,甚至鱼跃翻滚 ,故又称之为“跳师”。除春秋祭祀外 ,傩已成为民间的主要宗教活动 ,如丧葬、治病等。请神时 ,要将神的功绩、来历说…  相似文献   

6.
图腾艺术的神秘性来自于图腾崇拜的观念 ,它的象征含义经历了由原始祭祀活动的神秘感到艺术符号的审美形式的发展演变。图腾观念最初是与原始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它直接传达了图腾所具有的神圣魔力。图腾艺术出现后 ,图腾艺术符号成为图腾观念的象征 ,其神秘性也就向表达禁忌需要的社会功能演变。经过象征意义的转移和扩展 ,图腾艺术由表达宗教祭祀的神圣功能向艺术符号化演变 ,因而具有了更多的审美性因素。图腾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周颂》与《九歌》分别记述了西周初期中原地区的祭祀活动与战国时期楚国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不同的祭祀特点和祭祀文化。这里从祭祀外在形式、祭祀内涵两方面比较研究《周颂》和《九歌》中的祭祀诗,主要探究其差异,最后从地域、政治与文化方面分析《周颂》与《九歌》祭祀诗的时代特征,以期更好地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8.
节奏乐器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它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宗教祭祀活动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打击乐器在历史上祭祀活动的探究,得出这一乐器类群发展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朝时期神圣而庄重的活动,青铜器便是祭祀的重器,是那个时代宗教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青铜器的研究亦能对商朝美学思想进行汇总,商代青铜器不仅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统治欲望,对青铜器的研究离不开它的形式美,从祭祀与纹饰两方面,分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人们了解商代历史文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清代,湖北地区书院通过祭祀活动,传播儒家伦理观念,引导士人对儒学的追求。本文探讨了书院祭祀活动的特点及社会意义,认为书院祭祀具有多样性特点,书院的祭祀影响波及地方社会,发挥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祖先祭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陵寝祭祀方式逐渐发展成熟 ,成为与宗庙祭祀并行的又一种祖先祭祀方式。陵寝祭祀与宗庙祭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的兴盛对宗庙祭祀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 ,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宗庙祭祀在国家祀典中的固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据《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北魏时地方上对尧的祭祀要远多于其他古代帝王。其原因除黄河中下游是传说中尧活动的区域,及与禅让的政治形式、历代传统的祭祀制度等一般因素相关外,还与当时北方盛行儒学、拓跋族的汉化等特殊原因相关,从而说明了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面,以及历史现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女性在祭祀活动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祭祀诗中。分析《诗经》中的祭祀诗可以发现无论是传说中的女性还是现实社会中的女性,在祭祀中都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主要包括被祭祀的对象和祭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女性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也反映出先秦儒家对女性的重视,这与传统观念上先秦儒家对女性地位的认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庆鼓堂活动是城步苗族民间的一种庆典仪式活动,也是一种祭祀活动,它借助于宗教的名义和特殊的祭祀形式来达到苗家人祈盼苗家年年岁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贵平安的目的。为便于人们对苗族庆鼓堂庆典仪式的初步了解,文章拟从庆鼓堂的产生、庆鼓堂的表现形式、庆鼓堂的社会价值等三个方面做一些初略的探讨、概述,希望更多的人对城步苗族民间祭祀风俗有一个初浅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汉代祭祀活动的兴盛促进了祭祀诗的发展。试图从祭祀诗体的发展、先秦祭祀诗与汉代祭祀诗内容的比较两方面出发,对汉代祭祀诗进行简单的窥探。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具有宗教身份的瞽史于祭祀的季节在民间采集汇编而成的,因此《诗经》中的民歌与祭祀活动大有关联。而“风”在商代以后,它的语意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神性的自然“凤”到“帝使”、“风后”,它这时是祭祀的对象;由于风向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又幻想出善于鸣叫的神鸟凤,而瞽师也模仿“八风”以作乐,这样“风”又和祭祀中的乐舞联系起来。“风”的一部分含义最终演变为祭祀歌舞。春秋之后,“风”意再度演变为教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坎儿井工程中的祭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活动是新疆坎儿井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在新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坎儿井礼仪文化。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视角对坎儿井工程中的祭祀活动进行解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蕴藏在这种习俗中的道德秩序,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它是当地人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它同时也是维系群族记忆、保持身份认同、凝聚民族情感、激发民族自信、推动民族整体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8.
唐代郊庙歌辞的政治功利思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郊庙歌辞的创作以祭祀活动为出发点,其价值指向为现实的政治功利需求,在天地祭祀和祖先祭祀中均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朱燕 《语文新圃》2009,(11):23-24
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洪成玉通过对甲骨文中“祭”、“祀”两字的分析认为:“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祭祀活动就已存在。祭祀是中华重要的初始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冲绳肉食文化异于日本本土,同于中国。琉球王国王府为了接待明清的使臣,自1385年从中国引入猪种,18世纪以后猪肉料理已经深深根植于冲绳的传统料理中。冲绳猪肉文化始于祭祀时使用的三味,这一风俗来源于中国福建,是中国福建地区简化的三牲流传到冲绳的缩影。冲绳祭祀时使用猪肉祭祀多集中于正月及秋季的祭祀活动。当地也有腌制猪肉或者熏制腊肉的习惯。如今的冲绳,虽祭祀活动渐渐弱化,猪肉祭祀却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