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们班的“小机灵”郭逸楠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快,朱老师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下!”咦?叫我到办公室干什么?我没犯什么错误呀?我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朱老师手里拿着一个鸡蛋,微笑着对我说“:孙雯,老师交给你一项光荣的任务!“”什么任务?”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相似文献   

2.
像往常一样,我捧着书本踏着铃声走进我任教的班级——五年级(5)班。教室里出奇地安静,似乎隐藏着某种压抑的痛楚。“徐骁,今天怎么没领着大家读书?”我微笑着问。“我……”徐骁吞吞吐吐,“我们听说……”“听说什么?”我轻声地问,难道他们知道了什么?“朱老师,我们听说您要丢下我们去教别的班级了,是吗?”季亚龄红着眼圈哭泣着问。  相似文献   

3.
台下,忽而鸦雀无声,忽而掌声雷动,忽而口号连天。我被一种莫名的“激素”激发着,头一昂一昂,肩一拱一拱,慷慨激昂地念着大批判稿,历数着李老师的“滔天罪行”,上纲上线地剖析着这些罪行的危害性,嗓子嘶哑了仍拚力吼叫:“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李富农,李坏分子,你想搞复辟,开倒车,走暗无天日的资本主义道路,我们革命学生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黄豆  相似文献   

4.
近日批改到学生A的一篇随笔,让我感触良多。她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为什么我有一个如此优秀的表姐,做任何事情我都与表姐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表姐为什么从小就是家乡的骄傲、老师的自豪?这次因为我周末的语文作业做得不好,朱老师批评我了。我想,朱老师也许觉得我什么都不如我的表姐。为什么总是遇到表姐的老师?我原以为陈老师不教我以后就能摆脱被老师与表姐比较的命运,那样我以后  相似文献   

5.
108班的班主任朱老师带着凯钺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我看见凯钺左手上有一片红色的东西。我问朱老师是怎么回事,朱老师告诉我那是干了的血迹。我很诧异地问:“怎么啦,他被人伤了吗?”“不是呢。”朱老师解释道,“他叫凯钺,我班上的。就在不久前他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把班上一个男同学的手划破了,流了不少的血。”“不会吧?”我有点不解地看着秀秀气气的凯钺很安静地站在朱老师旁边。“怎么不会?他用左手抓住男同学的手,然后就用刀狠狠地割了一下,不小心把自己的手也划破了。”朱老师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6.
四月五号下午,阳光灿烂,我们如约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正当我们为采访而紧张、甚至惴惴不安的时候,一个笑容谦和的中年女老师,朝我们略略颔首,微笑着走来。啊,认出来了,是朱老师。未等我们开口,朱老师便主动和我们打招呼,热情地领我们走进了她的办公室。“你们这些学生记者,小小年纪就很会写文章哦,很了不起的,老师都写不过你们!”朱老师很随意地靠在办公桌边,第一句话就夸奖了我们,给我们以莫大的鼓励,我们立马消除了紧张,感到了亲切,采访便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老师,朱乾坤他们几个欺负我."白洁同学哭着前来"告状".我停下手中的工作,把她揽在怀里,为她拭去脸上的泪珠,关切地问:"他们怎么欺负我们的‘学习委员'了?别哭,慢慢地告诉老师,我一定会严厉地批评他们."  相似文献   

8.
郝春艳 《学子》2013,(6):97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是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则学得索然无味,忽而东摸西弄,忽而闭目瞌睡,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这不由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同样  相似文献   

9.
难忘朱老师     
朱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中等个子,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眼睛大而明亮,充满睿智。朱老师的智慧和爱心使我难忘。  相似文献   

10.
今天要上说话训练课《转告》。我们年级组的几位老师想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课间 ,张老师兴冲冲地走到我们班 ,佯装要找我。不知道真相的学生热情地告诉她 ,朱老师不在教室里。于是 ,张老师一本正经地请学生转告我一件事 :“星期六 ,请朱老师到她家旁边的书店替我买一本《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选》。”上课了 ,我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朱老师 ,刚才张老师找你……”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非常热烈。我心中窃喜 ,兴致盎然地开了课 :“……其实 ,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转告给朱老师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  相似文献   

11.
“诗圣”杜甫写作时非常认真。每写一首诗,他总要反复推敲、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有一次,在他简陋的屋子里,杜甫反复地朗诵着自己的新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正当他沉醉于吟咏之际,朋友朱山人来看望他。只见他在屋里踱来踱去,忽而低吟,忽而长啸……朱山人不想打扰他,就在门外等着。良久,诗人开门出来,看到老朋友站在门外,就说:“老兄,几时来的,怎么不进屋里坐?”朱山人说:“方才见你吟诗,不便打扰。”接…  相似文献   

12.
“朱老师骗人 !”在孩子们的嚷嚷声中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感到汗颜。在我们的教育中 ,“善意的谎言”太多 ,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情境 ,拉着孩子往自己设好的圈套里钻 ,孩子们往往不易察觉。于是乎 ,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殊不知 ,这样一个又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 ,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感受、审视学生的心灵。有一次听课 ,老师为了让孩子说出句中的重点词语 ,郑重其事地对孩子们说 :“下面老师来读这个句子 ,看老师读的怎么样 ?”孩子们非常认真地期待着。结果 ,老师读错好…  相似文献   

13.
放回螳螂     
“朱老师,费凡(化名)在课桌里玩螳螂。”周雨辰一脸郑重地追上我报告。他身后还有好几个孩子推着费凡走上来,还七嘴八舌地说“:快把螳螂拿出来交给老师。”费凡的衣服上有些小草叶和泥土,嘟着嘴不说话。我有些生气,责怪他不听话,说“:要你们不要去草地上打滚,你还跑去抓螳螂,太不像话了,你看,衣服都脏兮兮的了!”费凡耷拉着脑袋,嘀咕着“:我不过是喜欢螳螂嘛!“”喜欢螳螂?真的?”我问“。真的,螳螂可好玩了,它头呈三角形,触角呈细丝状,前腿张开呈镰刀状,我一碰它,它就举起前腿向我示威,可好玩了……”费凡忘了自己正在挨批评,兴奋地介绍起…  相似文献   

14.
捉蝶     
今天路过菜地,我发现一只可爱的蝴蝶正在花间穿梭嬉戏。只见它穿着一件五彩斑斓的衣裳,扑扇着美丽的翅膀,忽而高,忽而低,忽而左,忽而右,忽而近,忽而远,似乎在挑逗我说:“瞧,我多美!我翩翩起舞时,你捉得到我吗?”它不停地摆动着优美的身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迷人!看着看着,好胜心切的我下决心捉住它!我猫着腰,蹑手蹑脚地紧跟其后,一眼不眨地盯着蝴蝶,自言自语地说:“哼,你这个小鬼,马上就要变成我的‘俘虏’啦!”离这只蝴蝶近了,近了,更近了!我一下子扑在它身上,双手迅速一合,“哈哈——捉住啦!捉住啦!”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这下,它拼命地…  相似文献   

15.
表扬和批评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在社会提倡赏识教育、微笑教育,于是我们看到老师在课堂上送给学生几百顶高帽子,给学生打几百分。表扬学生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恰当的表扬也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受了表扬的伤。你的表扬伤害了学生吗?我们的教育不能忽视了批评,甚至没有了批评。表扬是爱,批评同样也饱含着对学生的爱。因此,合理地使用表扬和批评是教育教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二学生,今年15岁。不久前,我和几位同学去网吧上网,被老师发现。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们,学校又给了我们警告处分。请问: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学校上网却不能去网吧上网呢? 江苏小雨  相似文献   

17.
我的作家路     
朱新望 《小学生》2016,(4):10-13
主持人语:跟朱新望老师的相识源于一篇文章——《8乘8等于几》。它曾刊载于我们2014年2-3合刊的"精品阅读"。通过那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朱新望老师纯朴的文风、高超的写作能力,以及热忱的创作热情——朱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作家。那么,朱老师是如何成为一名作家的呢?下面的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8.
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妨学着去面对. 面对自己.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批评方式是否有效?显然,如果孩子从心里认同老师的教育方式的话,他也不可能会随便写写,当老师去教室质问和训斥的时候,更不可能理直气壮地拒绝重写;如果老师能了解到学生不仅讨厌"检讨"的这种方式,更厌恶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不会采取这样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听朱老师的课之前,我已经听过其他博导的课了:王金福老师丝丝入扣的逻辑力量,崔绪治老师出口成章的诗化语言,任平老师恣肆汪洋的思想波涛……无不让我醍醐灌顶,心灵在受到撞击的同时舒展而奔放,并期盼着下一次上课。带着同样的期盼,我走进了朱老师的课堂。坦率地说,朱老师的课并不以语言魅力见长,但同样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与其说来自他的学问,不如说来自他身上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亲切。这样说吧,上其他老师的课,我会感到学问的高贵与深不可测;上朱老师的课,我却会感到学问就在我的生活中触手可及。面对其他教授,我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而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每每会忘记他是老师,因为他总是以商量的口吻与我们四个博士生一起平等地探讨。朱老师上课,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我听了一堂课题为&;lt;两位数乘两位数&;gt;的小学计算课,任课的是朱乐平老师.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我不懂“等语言,如:“我不懂,你能说得更清楚些吗?““我还是不明白,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错了,谢谢同学们的帮助.“朱老师为什么频频使用这样的语言呢?我认为,这些语言的后面体现了朱老师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理念.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下面我来谈谈这堂课的语言特色,即为什么朱老师在课堂上说那么多“我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