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的分解>,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其教之难,难在"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互为逆运算的两个物理过程,力的合成方法刚刚成功解决,而力的分解,无论是课堂逻辑语言设计,还是演示实验的设计,都不好再作引人入胜的创新安排;其学之难,难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知道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多个作用效果,不能画出分力的方向.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力的分解>的课堂教学,不是在<力的合成>基础上进行机械的翻版,就是把这一节课处理成习题课.  相似文献   

2.
“力的分解”是教学难点,难在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分解。教学中虽然强调“根据具体情况由这个力的效果”来决定,学生还是感到抽象。为此,我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教具,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三角架上力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高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矢量的概念和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这些知识既是对力的知识的深化,也是为以后解决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其他矢量运算等问题作知识上的准备。因此.“力的合成和分解”起着深化知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又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完全没接触过的新内容,初学往往感到困难,因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花押娣 《物理教师》2010,31(11):6-8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三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它继“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不仅深化了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也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个实际的力,仅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分解结果不唯一,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两个重要的矢量分解的技能:一个是“力的分解”;一个是“速度的分解”。力的分解和速度的分解的本质都是按实际效果分解。但许多学生往往受“力的分解”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会产生一种负迁移,对“速度的分解”找不到其实际效果,而与“力的分解”的表面现象混为一谈,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误的思维定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采取分步推进、合成提炼,形成了速度分解的优选法——垂直分解法。  相似文献   

6.
1 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 ,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 ,研究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 ,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 ,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 ,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  相似文献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说是高中物理所遇到的第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第一个台阶,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正是高中阶断培养良好习惯和发展物理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谈谈其教学功效的挖掘。  相似文献   

8.
杨端方  陈刚 《物理教师》2023,(1):20-23+28
当下关于“力的分解”一节教学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力的分解”依据应该是“力的作用效果”还是“问题解决需要”?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应该怎样分解力?为什么要这样分解?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有的两种分解依据进行讨论,然后讨论“力的分解”实质、“力的分解”教学实质、总结出应用“力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最后给出“力的分解”一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0月9~12日,笔者有幸代表扬州市参加了在常州中学举行的2013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课评比活动,执教的《力的分解》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内容之一,承接"力的合成",依然是等效替代思想的具体应用。它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力也是今后对力进行矢量分析的基础。从内容和学情来看,《力的分解》一课有两大突出特点:知识不难,难在应用;学生困惑,惑在实际。基于此,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11.
大单元教学旨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力的合成与分解”为例,从“大处”着眼、“大处”着手,深入探究核心素养下如何基于大单元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忠岳 《物理教师》2009,30(7):26-28
摩擦力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建立起这两个概念,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然而摩擦力尤其是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俗称“红蜡块”实验)一直以来是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难点.如何演示好这两个实验呢?从原理上讲,只要用绳子水平且匀速拖动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绳子的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解决物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物理方法问题.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材专门讲述了“力的分解”和“运动的分解”,学生对力的分解及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也基本掌握,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分解其他矢量或分解其他运动形式时,有时仍显得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原因,是由于思维方式只停留在局部空间,没有真正领悟到“分解”原理的精髓.本文通过例题剖析“分解”的思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谭程 《广东教育》2008,(9):59-60
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时应把握的以下几个问题,那么在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时,出现错解的可能行将会减小很多。  相似文献   

15.
以“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课为例,创设真实的物理模型,将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逻辑构建为“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目标问题→建立学习路径→得出科学结论”,通过层进设问让学生在严谨的逻辑推进过程中感知物理规律的探究历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秋芳 《物理教师》2001,22(10):24-24
以往在进行“力的合成”的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中.需多次标度力和测量角度.我们设计的“力的合成用图”兼有刻度尺和量角器的功能,在力的合成类实验中,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准确率.也能用于其它矢量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姜立东 《物理教师》2007,28(4):8-9,12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为目标指向,结合物理学科“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分析,从教学事件的合理安排这一独特视角探讨如何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卢玉龙  邵云 《物理教学》2023,(10):52-54+51
力的合成与分解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诸分力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它们彼此相互独立,因而力总是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速度不能随意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所得合速度或分速度很可能没有意义。速度可以在任意方向投影得到该方向上的投影分速度。夹角任意的两个投影分速度一般不相互独立,不能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但是可以按照一种所谓的“投影矢量‘合成’法”得到原始速度。只有当两个分速度相互独立或者相互垂直时,它们才能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得到合速度;逆向的合速度分解亦然。  相似文献   

20.
:“力的分解”是中专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中重要的内容 ,此节的教学主要讲解分解一个力的方法。并说明分力的性质 ,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力的分解”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